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锦江山公园新添梅花鹿双胞胎宝宝
    7月19日,锦江山公园的梅花鹿妈妈产下双胞胎鹿宝宝,据公园的工作人员介绍,当日下午两点左右,鹿妈妈就有了分娩的反应,工作人员开始陪在鹿妈妈身边观察。不一会儿,鹿妈妈就开始分娩,先后生出两只梅花鹿。出生后的鹿宝宝,身体经过鹿妈妈的舔舐,先后站了起来,随妈妈走动,要吃妈妈的初乳,十分可爱。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产仔的梅花鹿妈妈今年7岁了,近几年每年都产仔,产下双胞胎还是头一次。他在公园工作有40年了,看到梅花鹿产下双胞胎也是头一次。
    07/21
  • 丹东市元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门迎客”
    7月20日上午,元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经过改造升级,正式对外开放。揭牌仪式上,元宝区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服务队代表获授旗。元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位于女人街二楼,总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分为红色记忆长廊、城市印记展馆、辉煌时代长廊三个部分,内设毛主席像章展览馆、城市发祥陈列馆、时代印记陈列馆、城市记忆陈列馆、轻工名城陈列馆等多个展览区域,共有各类藏品2456种28750余件。为满足群众需要,中心还设置党史学习教育馆、文明实践舞台、“安东印记”文创主题馆、科普体验馆、直播中心、音乐教室、多功能厅、文艺创作基地、志愿者之家等,进一步丰富学习载体、创新学习形式、延伸服务触角、创新实践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贴近一线、贴近党员干部群众身边的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据了解,元宝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核心和枢纽,搭建了四级组织架构体系,包括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个文明驿站。在中心推进下,元宝区四级文明实践平台将持续在志愿服务、党的理论宣讲、文化传承、新风倡导等方面发挥作用,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以中心为红色引擎,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志愿者主动参与,引导更多群众加入到文明实践中来,让文明实践活动更具特色、更富活力,打造出文明实践的“元宝样本”。记者/宋琳文周广庆图
    07/21
  • 丹东市:管理深耕细作 提升城市颜值
    一段时期以来,振兴区实施了4项新举措,推进城市综合环境治理工作科学有序开展。近期,还将采用集中整治与长效监管相结合的方式,依托网格化管理,深耕细作,扎实推进市容市貌监管,实现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切实做好各项创城工作。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随着外地来丹参观人员日益增多,周边市容市貌也成了一个展示丹东形象的“窗口”。振兴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抗美援朝纪念馆周边街路纳入市容环境卫生模范街路,不断提升管理和保洁标准,细化环境卫生保洁分担区,对街路两侧存在的违规广告、店外堆占、流动商贩、私搭乱建等市容乱象进行全面清理整治。采用动态巡查和定点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每日复查制度。截至目前,已清理各类市容乱象74处、整治私搭乱建3处。针对露天烧烤,振兴区本着“疏堵结合、教罚并举、标本兼治、长效治理”的原则进行整治,加大宣传力度、执法力度和管理力度,力争实现“彻底取缔”和“规范经营”两个目标。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一直是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振兴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在振兴区政府指导下,经过实地调研、统筹规划,在全区范围内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260余处。对整治中发现的乱停乱放的非机动车辆,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一劝”“二学”“三扣”的方式予以整治。自开展非机动车停放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以来,进行宣传教育1000余人次,处理违规乱停乱放非机动车5000余辆,阶段性整治效果显著,有效解决了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问题,在大幅提升市容市貌的同时,也缓解了交通拥堵。下一步,全区将加大城区主次干道的车辆停放秩序整治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起,宣传一起。内河环境是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为做好内河环境治理工作,振兴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定期对白房河、花园河、五道河三条内河沿岸的环境卫生及河道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截至目前,已清理沿岸杂草、河道漂浮物70余吨;夏、秋两季,专门开展对河床、沿岸的杂草清除行动;日常派专人对三条内河的环境卫生进行不间断巡查、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进一步巩固城市内河沿岸环境综合整治成效,建设和谐宜居生态水环境。为防止市容乱象反弹,巩固治理效果,各执法中队与全区33000余名创城志愿者紧密配合,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落实责任到人,不留管理死角,实现管理精细化;实行错时延时管理,安排专人盯守易反弹和重点区域,将反弹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实现管理时段最大化,并将督导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有机结合,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做到管理常态化。记者王俊
    07/21
  • 元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宋琳7月20日,经过改造升级的元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对外开放,并举行了揭牌仪式。崭新的元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位于宝山女人街二楼,总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是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阵地和综合性实践平台。元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划分为红色记忆长廊、城市印记展馆、辉煌时代长廊三个部分,内设城市发祥陈列馆、时代印记陈列馆、城市记忆陈列馆、轻工名城陈列馆等多个展览区域,共有各类藏品2456种28750余件。同时,设置党史学习教育馆、文明实践舞台、“安东印记”文创主题馆、科普体验馆、直播中心、音乐教室、多功能厅、文艺创作基地、志愿者之家,通过丰富学习载体、延伸服务触角、创新实践活动等形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贴近一线、贴近党员干部群众的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据介绍,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核心和枢纽,元宝区同时搭建了四级组织架构体系,包括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个文明驿站。元宝区四级文明实践平台将持续在志愿服务、党的理论宣讲、文化传承、新风倡导等方面发挥作用,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以中心为红色引擎,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志愿者主动参与,引导更多群众加入到文明实践中来,让文明实践活动更具特色、更富活力,打造出文明实践的“元宝样本”。
    07/21
  • 丹东市:打造涉农审批新样本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您好!请问您办理什么业务?”“您好!请稍等。”“您好!这是您的许可证,请拿好。”7月19日,在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局窗口,前来办理业务的人络绎不绝,却井然有序,办事群众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容。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部署要求,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让群众满意”为服务理念,优化审批服务,有效推动农业政务服务能力提升,让企业和办事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我市涉农行政审批事项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等多个领域,具有审批量大、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等特点。市农业农村局以方便群众办事为出发点,积极探索行政审批方式方法创新。据介绍,按照市委、市政府“一网通办”及“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将本部门政务服务依申请“6+1”类事项全部进驻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科整建制进驻,选派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能独立承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处理具体问题的中青年骨干进驻。对审批服务事项开展标准化梳理,“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82个,占进驻事项的100%,“一网通办”事项82个,占进驻事项的100%,实现“可网办率”和“实际网办率”双百的目标。此外,将承诺办理时限在压缩至法定时限50%的基础上再压缩50%以上,实现“开卷式”审批。为使服务更贴心,对因行动不便无法到现场办理申请事项的当事人,市农业农村局还多次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开展“上门服务”。2020年下半年以来,累计上门服务30余次。目前,市农业农村局所有审批事项实行一站式服务,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同时,建立“首问负责”“承诺制”“容缺后补”等制度,为群众提供“一件事一次办”直观易懂的办事指引,实现主题内事项一张表填报、一套材料提交、一个流程办理,做到“一件事一次办好”。与此同时,制定审查工作细则,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市农业农村局根据法律法规所赋予的监督检查职责,建立277项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事项内容、抽查依据、抽查主体等,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今年以来,围绕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农机六类重点产品,检查种子经营门店91户次,农业投入品(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生产、经营单位97家次,屠宰场(点)45家次,动物医院4家。完成省级农产品风险监测137批次,省级畜产品监督抽查23批次、风险监测43批次,完成市本级监测102批次。从2020年7月至今,市农业农村局共受理涉农审批事项5000余件,全部实现零差错、零超时、零投诉,荣获“2019-2020年度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多次被评为“红旗窗口”。唐玮记者邢漫
    07/21
  • 公益广告随处见 引领文明新风尚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刁庆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温馨美好家园”……如今,走在丹东新区,宽敞整洁的马路两侧,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主题鲜明的宣传标语、温馨的文明提示语等,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明城创建氛围。在新加坡城小区西侧,一整面墙上印着系列卡通喷绘公益广告;浙商大厦西侧绿色围挡上,系列公益广告彰显了绿色环保的城市发展理念;设在商业街附近的宣传提示,提醒着过往的驾驶员和行人从自身做起,踊跃参与创城。此外,公交车上的喷绘,公交站点的宣传屏,街道上的LED显示屏以及路灯杆广告牌等处的公益广告,也紧扣创城主题。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据了解,合作区计划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在辖区建筑工地设置仿真草皮围挡9000余平方米,在浙商大厦、西湖城、中心北路、浪东线等20余处点位安装高清喷绘布宣传板11000余平方米,营造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的良好创城氛围,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
    07/20
  • 污水管网项目路面修复
    日前,振安区汤山城镇道南街机械轰鸣,污水管网项目后续道路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道南街是汤山城镇的主要交通要道,多年来大雨冲刷、重型卡车碾压致使部分路面损毁严重。污水管网项目路面修复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出行不易、道路排水不畅的难题。记者宋永昆摄
    07/20
  • 集全省技术力量寻找硼矿勘查突破点
    丹东新闻网讯高景琳记者刁庆峰日前,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和省地矿集团在我市组织召开“辽宁省硼矿地质找矿突破专题研讨会”。会议透露,将集中全省有关技术力量,在辽东寻求硼矿勘查突破点,满足国家硼矿需求。硼矿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属国家紧缺矿产种类。辽东地区一直是我国最重要的固体硼矿产区,固体硼探明储量一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85%左右,满足了我国硼矿需求的90%以上。探明的大型矿床7处、中型矿床8处。此次会议邀请了我省硼矿勘查经验丰富的地勘单位和专家,共同对辽宁硼矿的矿床成因和成矿远景进行分析研讨。建议编写重点找矿远景区实施方案,对已有硼矿相关资料重新进行综合研究,寻找硼矿勘查突破点。同时,将集中全省相关技术力量探索硼矿找矿的新手段、新方法。
    07/20
  • 丹东市劳动宫功能性修复年底完成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曲艺7月19日,在市劳动宫功能性修复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对房屋进行加固,以确保工程进度。该项目完工后,我市将再添工会组织综合性职工服务新阵地。坐落于振兴区七经街78号的丹东市劳动宫始建于1936年,属市级文物。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设施设备老旧,已不能正常经营使用,市总工会决定对其进行功能性修复。据了解,本着文物保护工程修旧如旧的原则,外立面将恢复劳动宫的历史原貌,还原其地标性建筑的传统地位。内部一层设劳模馆、工匠馆、职工小剧院、市总工会综合性对外服务办公大厅;二层设职工书屋、红娘室、心理咨询室、法律援助室、家政培训室、多功能厅;三层设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各类培训工作室及办公室。项目占地面积8427.5平方米,配套购置安装电梯、舞台设备、音响系统等,旨在打造工会组织综合性职工服务阵地,充分体现劳动宫在工会组织“服务振兴发展,服务职工群众”工作中的作用,使之成为具有宣传教育、技能培训、文体活动、成果展示、维权服务、创业就业服务、帮扶救助等诸多功能的职工活动阵地。目前,劳动宫检测鉴定工作已经完成,主要的装饰面、二楼的梁、板、柱、锅炉房也已全部拆除,正在进行加固,待加固工作完成后,将全面进行施工,预计年底竣工。
    07/20
  • “红城寻旅致敬英雄”探越无疆城市巡回集结赛在丹东举行
    7月17日-18日,探越无疆城市巡回集结赛丹东站正式启幕,来自各地汽车俱乐部的百余台车辆参与,东三省35家媒体组成专业媒体联盟共同参与报道,部分地方商会、行业协会、志愿者团队参与了本次活动。探越无疆城市巡回集结赛首站比赛地选定丹东,主题为“红城寻旅致敬英雄”,旨在宣传丹东红色文化、推广丹东红色旅游。巡回集结赛线路设计充分考虑丹东红色文旅资源特点和景区特色,线路全程329公里,沿途依次经过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宽甸河口、宽甸天桥沟、凤城蒲石河、凤城大梨树等丹东红色旅游打卡地,将丹东域内知名的红色旅游景区囊括其中。本次赛事还首次引入网络直播模式,观众拿起手机就能瞬间融入赛事当中,感受丹东秀美风光和城市红色文化的魅力。此次赛事的举办,将有效提升丹东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丹东红色文化旅游名城形象,进一步带动我市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