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辽芭原创舞剧《七夕》首秀 用芭蕾演绎中国式浪漫
  • 发布日期:2024-8-14 10:10:18
  • 发布人:辽宁日报

8月10日,辽宁芭蕾舞团大型原创芭蕾舞剧《七夕》首演。在中外艺术家合力打造下,辽宁芭蕾舞团、辽宁交响乐团在辽宁大剧院,为现场观众上演了一场跨越时间与空间维度的中国浪漫爱情故事。极简主义风格的舞台上,中国神话“牛郎织女”在现场交响乐演奏营造的浪漫氛围中,以充满想象力的跳跃、旋转、托举等芭蕾语言,为观众讲述着动人的爱情。

8月10日,芭蕾舞剧《七夕》在辽宁大剧院首演。 受访者供图
8月10日,芭蕾舞剧《七夕》在辽宁大剧院首演。 受访者供图

8月10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当晚,辽宁大剧院内座无虚席,辽宁芭蕾舞团新创排的大型原创芭蕾舞剧《七夕》正式首演。

伴随着法国指挥家维克多·雅各布和辽宁交响乐团携手呈现的《盘山天光》乐曲,演出大幕缓缓升起,一场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蓝本,以新古典主义芭蕾为展现形式的中国故事呈现在舞台上。

白色调的舞台空间中,有一个简约的中式亭子、两根横放的巨大树干,一扇现代主义建筑的矩形窗户成为舞台后方的背景墙。在灯光的配合下,随风摆动的树影影影绰绰呈现在“窗户”上,为人们展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衣襟右掩,腰部收紧,芭蕾舞者开始随着音乐舞动,下摆轻盈的长舞裙在跳跃、旋转中飘动。似中国水墨画一般,舞台的“留白”让观众的目光聚焦于舞者身上。现代与古典、东方与西方,文化彼此碰撞融合,成为一道风景。

“为了讲好中国故事,我们此次以西方观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这也正是《七夕》创排的初衷。”辽宁芭蕾舞团团长、艺术总监曲滋娇表示,作品的舞美设计、服装设计、灯光设计等方面特别邀请了近10位外籍艺术家加入创作。同时,音乐由叶小钢、克劳德·德彪西、莫里斯·拉威尔等知名作曲家的经典作品组成,融入东西方音乐对于浪漫的不同解读,以此更好展现爱情主题。

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让在七夕节晚上演的《七夕》更具浓郁且与众不同的文化味道。舞台下,年老的夫妇、年轻的情侣、带着孩子的夫妻,随着剧情演进,聚精会神地欣赏演员们的每一个动作。

提前抢票、观看首场演出的沈阳市民冯春晴特意带着女儿来看剧。演出结束,冯春晴仍觉意犹未尽。“我之前看过中国传统戏剧演绎的牛郎织女故事,这是第一次走进剧场,近距离欣赏借助芭蕾舞这种西方艺术形式讲述中国民间故事,感觉耳目一新。演员们的舞台张力,以及对动作、表情细节的把握,让我感受到了芭蕾的艺术之美。”冯春晴说。

东西方文化充分融合,是《七夕》这部大型原创芭蕾舞剧最大亮点。这部剧开创了辽芭建团40多年来多个“第一次”——第一次邀请法国艺术家担任编剧、编舞;第一次邀请外国艺术家参与创作中国传统题材舞剧;第一次将世界三大著名作曲家作品再度融合创作,并邀请辽宁交响乐团现场演奏。

现代多媒体舞台技术与故事剧情的完美融合,让《七夕》更具创新性。第二幕,舞台上方巨大的屏幕上,王母娘娘巨幅人物形象展现出角色的威严,她从头上快速取下发簪,一挥动,一条由灯光营造出的银河出现在舞台上,神话以巧妙的方式呈现出来。

“清新、清澈、清雅,这三个词是我看完《七夕》之后的整体感受。”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官林这样评价。

宋官林作为业内权威专家,一直关注辽芭的成长与变化。宋官林说,大型原创芭蕾舞剧《七夕》的创排,既是辽芭又一个中西合璧艺术成果的展现,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运用新的舞蹈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还展现了辽宁文艺工作者在艺术领域不断地创新与突破。

《七夕》开场,牛郎与伙伴们的欢快群舞,以及织女与其他仙女在湖中的游水嬉戏给宋官林留下了深刻印象。宋官林说,法国编导熟练把握了中国式审美特征,借助西方舞蹈语言对中国传统民间故事进行了重新演绎,巧妙地对东西方文化进行了融合,为这部剧“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

宋官林见证了辽芭的成长与不断进步。他说,辽芭作为辽宁的一张文化名片,长期以来行稳致远,在坚守中创新。近年来,包括《花木兰》《八女投江》等系列原创舞剧的创排,让辽芭实现了“三级跳”,也让辽芭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希望他们能取得更大成绩。”宋官林说。

记者:朱忠鹤 谭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