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以全民健身之火 点燃“产业兴城”之势
    “十四五”以来,我市以全民健身为纽带,以打造“中国匹克球之城”为目标,不断探索“运动激活城市、赛事赋能经济”新路径,不断推进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通过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吸引大量运动爱好者、游客及投资者汇聚丹东,为“产业兴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今天的丹东,不仅仅是“英雄之城”,更有“东北苏杭”“运动之城”的多元魅力,正在向世界递出“鸭绿江畔丹东真好”的闪亮名片。“十四五”期间,我市全民健身工作取得长足发展。统计调查显示,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1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1平方米,比“十三五”时期增加0.62平方米,增幅21%。全市建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社区比例达10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8.5%,每千人口社会体育指导员数4人,城乡居民的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得到有效提升。2025年,市文旅广电局获评“2021—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十四五”期间,我市致力打造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赛事体系。累计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近千场,包括各类运动会,新年登高节、鸭绿江冬泳节、徒步大会等传统节会,鸭绿江马拉松,街头篮球争霸赛、匹克球赛事等多种球类比赛,以及冰雪系列大众、青少年赛事,覆盖人数超百万。特别是2024年以来,我市成功举办“中国匹克球巡回赛”系列赛以及全国性的击剑公开赛、老年羽毛球赛、亚欧地区体育舞蹈大赛等赛事,在丰富全民健身运动载体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引客入丹”。创新策划举办的鸭绿江水上运动展演、骑行中国G331国道丹东起点出发仪式、万人匹克球欢乐赛等独具地域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将全民健身元素融入文旅场景,形成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跟着赛事游丹东”产品体系。今年5月24日,由中国网球协会指导,辽宁省体育局、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丹东市委、丹东市政府联合主办的“辽宁省匹克球推广启动仪式・2025丹东市万人匹克球欢乐赛暨夏季旅游启动仪式”在鸭绿江畔举行,万人齐声合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的祖国》,万名各界群众与运动员同场竞技。在场的一位广东游客感慨道:“那激昂的旋律、火热的氛围,让我的眼眶湿润,感觉鸭绿江水都能被点燃。丹东这波操作,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全民健身完美融合,厉害!”前瞻布局项目,新兴运动蓬勃发展。2024年12月以来,我市以“十百千万工程”为主线,推广匹克球运动“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景区、进商圈、进企业”,构建“匹克球+”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市新改建匹克球场地近900片,开展公益培训500余场、普及人数超8万人,举办各级各类赛事130余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比赛”成为常态。我市没有简单地把匹克球当作一个独立的体育项目来推广,而是将其视为引爆城市活力的“超级引擎”,将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植入景区和旅游场景,结合匹克球活动推出“江海游+匹克球”“红色游+匹克球”等康体健身旅游主题线路,持续释放“跟着赛事游丹东”的品牌效应。积极打造匹克球“丹超”“校超”“村超”等本土品牌赛事。今年,全市匹克球“村超”赛事已经举办近30场,直接参与人数上千人次。“村超”赛事还创新性地建立了“村镇文化互鉴机制”,将花棍舞、渔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体育完美融合,极大丰富了村民文体生活。通过“匹克球+电商直播”模式,帮助本地农特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了体育流量向经济收益的有效转化。创新开展工商联、妇联、公安、工会系统等专项赛事,实现多领域人群覆盖。2025中国匹克球巡回赛·丹东站吸引了多个国家及省内外上千名选手参赛。辽宁省首届“先锋杯”职工匹克球比赛落户丹东。赛事期间,文旅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向参赛选手和游客展示丹东旅游资源,开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资源推介,打造了文体旅融合的“丹东样本”。2025年丹东市全民运动会,是自1997年后,时隔近30年,丹东再度以全市之力举办的综合性全民运动会。赛事设置了六大组别,涵盖14个大项,参赛人群覆盖老中青少各年龄段,参与人数近万人次。这场全民体育盛会,为我市“十四五”全民健身工作的完美收官,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点睛之笔。今后,我市还将深入实施“体育三下乡”“健身服务进基层”“匹克球大课堂”“冰雪大课堂”等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全民健身进社区、进乡村、进公园、进商圈。激发各级各类体育协会的组织活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全民健身发展新格局。积极引入专业体育运营机构,鼓励企业以赞助、冠名等方式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提升全民健身活动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让更多社会力量成为推动“产业兴城”的生力军。记者/李军翰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0/24
  • 省首届“先锋杯”职工匹克球比赛顺利结束
    10月23日上午,为期三天的辽宁省首届“先锋杯”职工匹克球比赛顺利落下帷幕。当天进行的各项决赛精彩纷呈,多场比赛都是在最后时刻决出胜负,现场拼杀声、叫好声不断。本次比赛,职工运动员们赛出了水平、赛出了友谊、赛出了风格,充分展现新时代辽宁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团结一心的奋斗力量,增强了相关主办方推进文体旅融合的信心。奖牌榜辽宁省教科文卫体工会职工代表队、大连市职工代表队、丹东市职工代表队分获冠、亚、季军。沈阳市总工会、大连市总工会等27家单位获优秀组织奖。经组委会研究决定,向丹东市总工会颁发特殊贡献奖。见习记者/李然博葛怡鸣记者/李杰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0/24
  • 我市多措并举守护古银杏树安全越冬
    每年秋季,位于九纬路、六纬路、七经街的古银杏树群就成为我市的网红打卡地。而银杏树的保护工作,历来是市住建局城环中心园林部门年度工作的重点。连日来,工作人员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提升“树体”健康度,确保它们安然度过冬季,全力守护这些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生态遗产。“施肥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开坑施肥,使用自制的导拌农家肥;另一种是提前预埋地下盲管,施水溶性肥料。”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园林中心植保防火队队长高成介绍。工作人员对树体受损的百年银杏树进行封口、清理、杀菌、填充,防止腐烂。每年的入冬前,还要对重点街路的4000余棵银杏树进行涂白,防止日灼、阻隔地下害虫,确保安全越冬。据了解,市住建局城环中心在每年的4月中旬、6月中旬、10月末,对辖区内的银杏树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建档。依据长势情况制定年度养护计划,安排专人巡查,已对699棵百年银杏树进行标牌更新及复壮施肥。记者:李军翰王子宁
    10/24
  • 一场球赛,串起满城烟火!
    “加油!”“好球!”——体育馆内匹克球拍击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尝尝丹东软枣子!”——场外非遗打糕的糯米香混着炒(米叉)子的锅气扑面而来。一场球赛,何以串起满城烟火?辽宁省首届“先锋杯”职工匹克球比赛,一场看似普通的体育赛事,正悄然演变为“体育+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匹克球不仅点燃了职工们的运动热情,更成为推介丹东城市魅力的鲜活载体。比赛现场,选手们的拼搏精神感染了每一位观众,匹克球的动感节奏与团队协作,完美诠释了体育的激情与活力。团体赛中,本溪市职工代表队的樊丹民、许建乔组合与大连市职工代表队的郭鑫、徐来组合展开攻防大战。双方选手步伐矫健、挥拍果断,比分胶着上升,现场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东道主丹东市职工代表队运动员迅速进入竞技状态,凭借默契的交叉跑位频频制造截击机会,攻防转换间尽显实力。“丹东不愧是‘匹克球之城’,全市上下都燃起‘匹克球之光’。”场边观赛的东北电力职工代表队队员徐文岩感慨道。场外,匹克球赛事的热度无缝延伸至文旅展示区。市总工会联合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商务局,在赛场外设置了10个特色展台,集中推介丹东特产与非遗文化。文创产品区陈列着丹东旅游四季折页、手绘地图,以及以当地美食为灵感的“润彩艺术”系列文创,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欣赏;农副产品区则展出了五四农庄的越光米、软枣子等本地特产,这些优质产品不仅展示了丹东的生态优势,更成为“舌尖上的名片”。这一创新布局,将体育赛事转化为城市推介的窗口,让职工和观众在观赛间隙,近距离感受丹东的文化底蕴。现场观众纷纷感慨:“看比赛热血沸腾,逛展台又感受到丹东的烟火气,这种结合太妙了!”匹克球的每一次挥拍,都敲响了丹东文旅融合的鼓点;非遗的每一次演示,都讲述着这座城市的独特故事。这场“场内到场外”的融合实践,是我市推动文体旅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体育激情与文旅体验无缝衔接,希望更多人通过这种创新方式了解丹东、走进丹东、喜欢丹东,让匹克球等运动成为推介城市魅力的“金名片”,吸引八方来客,共绘文体旅融合的新篇章。记者/宋琳王子宁刘海东吴琼周广庆于上茹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0/23
  • 秋菜自由~今冬囤菜无压力!
    秋意渐浓,振安区九连城镇的田野间,一片片萝卜地正酝酿着丰收,预计这批新鲜的秋菜将在11月大量上市。作为我市果蔬生产的重要基地和备受市民信赖的“菜篮子”,振安区提前行动,从田间地头到街头巷尾,一场围绕“保供应、稳价格、优环境”的民生保障行动正在紧密展开。为保障秋菜丰产丰收,稳住市民“菜篮子”,振安区农业农村局提前部署,组织技术指导小队深入田间,分区包干指导农户做好上市前的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控。此外,振安区农业农村局与气象部门紧密协作,建立灾害天气应急预警机制,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对秋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全区秋菜预计总产量可达3.8万吨以上,为市场稳定供应打下坚实基础。今年,振安区住建局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提前规划布局,划定20处秋菜销售点,既方便市民采购,也便于管理,更可有效保障秋菜上市。珍珠街道在疏导路段实行专人负责机制,引导菜农做到“车载物品不落地、菜叶泥土随车清”,保洁员加强清理频次,确保垃圾即产即清。同时,通过悬挂条幅、设置宣传牌,以及公告栏、业主微信群等渠道,将秋菜销售点信息精准传达给市民。振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前行动,对原大市场等秋菜集中交易场所开展电子秤专项检查,从源头杜绝“缺斤少两”。与此同时,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同步启动,要求明码标价、诚信经营。从田间的“技术保驾”到街区的“规划先行”,再到市场的“精准计量”与“监测预警”,振安区通过一套环环相扣的保障体系,迎接秋菜上市季。记者/王一淞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0/23
  • 2025丹东市全民运动会田径比赛落下帷幕
    2025丹东市全民运动会战报,田径比赛10月20日上午落下帷幕,县区组和市直机关组共25支参赛队,560名运动员40个竞赛项目,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共产生奖牌420枚,县区组总成绩冠军东港市代表队,市直机关组公安局总成绩排名第一。供稿/中心体育服务部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0/23
  • 我市首次投放中华绒螯蟹 数量300万+
    10月22日,市海洋与渔业局首次开展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活动,投放优质扣蟹超过300万只。这是我市2025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恢复渔业资源种群数量,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此次放流的中华绒螯蟹均经过严格筛选,确保体质健壮、活力强、无药物残留,为放流后的存活率与种群繁殖奠定坚实基础。据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选择在大洋河进行首次放流,基于其优越的生态条件。大洋河水质清澈,浮游生物与底栖生物资源丰富,为中华绒螯蟹提供了充足的天然饵料。同时,该流域是多种洄游鱼类的重要产卵场与迁徙通道,此次放流可进一步优化水域群落结构,完善生态系统功能。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是修复水生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市海洋与渔业局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各类水生生物资源的增殖放流工作,不断丰富放流种类,扩大放流规模,完善资源养护体系,筑牢我市水域生态安全屏障,促进渔业经济健康发展。见习记者/李然博记者/邢漫编辑/赵晴编审/邹润
    10/23
  • 鸭绿江畔,一“拍”即合!
    秋意正浓,活力迸发。10月21日至23日,由省总工会、省体育局、丹东市政府主办的辽宁省首届“先锋杯”职工匹克球比赛,在丹东市文化体育中心开赛。由全省各市和各产业工会职工组成的27支代表队、305名运动员同场竞技,不仅展现了我省职工群体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更成为丹东聚力打造“匹克球之城”成果的一次精彩检阅。从专业的赛场设施到浓厚的运动氛围,丹东在匹克球运动推广上的创新实践,获得了参赛者与业界人士的广泛好评。21日上午,团体比赛小组赛首先开赛。赛场上,运动员们身手矫健,网前截击与底线对拉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良好的体育精神和团队协作。赛场下,丹东为这项运动所打造的坚实基础更成为热议焦点。许多首次来丹的选手表示,丹东优美的城市环境与完善的体育设施相得益彰,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纷纷表示,丹东匹克球运动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丹东的匹克球运动氛围十分浓厚,赛事体验感非常棒。”特意回到家乡参赛的运动员吕春彤感慨道。赞誉之声,集中在丹东扎实的硬件投入与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沈阳职工代表队教练员彭放观摩比赛后,用“惊人”二字,对丹东匹克球发展速度给予评价。去年底,彭放作为专业指导首次来到丹东,讲解普及匹克球运动规则,“那时的丹东人,对匹克球运动知之甚少。”“短短一年时间,丹东的种子选手已经成为省内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彭放坦言道,丹东的匹克球场地不仅建设标准高、质量好,而且参与人群呈“几何式增长”,基层社区配套的多片专业训练场地,其规模和便利度甚至超过了沈阳等大城市。而且,丹东目前已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匹克球赛事体系,“周周有赛事”,显示出在这项运动普及上的超前布局与显著成效。“此次大赛有效凝聚了全省职工力量,展现了体育运动的独特魅力。”赛事裁判长王思媛介绍,首届赛事落地丹东,正是丹东市委、市政府近年来繁荣发展体育事业,从“场地惠民、赛事引流、人才强基、产业培育”四个维度协同发力的缩影。随着“十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目前,各类匹克球场地遍布丹东全域,匹克球装备制造产业迅速成长。通过积极承办国家级赛事、举办丰富的民间比赛,丹东成功地将匹克球的活力,转化为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动能。跟着赛事游丹东,因赛会爱上丹东这座城。小小的匹克球,正在成为丹东吸引八方来客、塑造城市形象的新名片,其从场上竞技到场下产业联动的推广模式,赢得了参赛选手的普遍赞誉。记者/宋琳胡佳良王子宁编辑/赵晴
    10/22
  • 舞动幸福生活 绽放时代风采
    10月19日下午,第六届丹东好舞蹈大赛优秀作品展演在市文化宫举行,19支舞蹈表演者同台竞艺,用舞蹈传递时代新声,展现丹东魅力。展演现场,街舞、独舞、群舞、古典舞、现代舞依次登台。街舞表演展现出少年们的激情与活力;古典舞《清庭云月》《千里江山图》《清风徐来》等,舞者们衣袂飘飘、翩跹而舞,舞出平淡生活中的烟火气;少数民族舞蹈《心迹》《沙漠胡杨》《边城鼓悦》等,舞者们身着华丽的民族服装,将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演绎得淋漓尽致。演员们以精湛的技艺、饱满的热情和创新的编排,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据了解,本届舞蹈大赛由市文联主办、市舞蹈家协会承办、市群众艺术馆协办,分为专业组、群文组、少儿组、街舞组等组别,吸引了来自我市各县(市)区700余名舞蹈从业者和爱好者积极参与,共报送80余支舞蹈参赛。经过初选和复赛,有19支优秀舞蹈脱颖而出,进入当天的展演。今后,市文联将以此次大赛为新起点,带领全市舞蹈艺术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舞蹈艺术融入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搭建创作展示平台、培育舞蹈人才梯队,让更多根植丹东本土文化的原创作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记者:肖航于上茹
    10/22
  • 我市气温骤降 市民出行需保暖
    连日来,我市气温骤降,10月20日,市区最低气温刷新入秋以来气温新低。8时许,街头上,出行的市民都换上了厚棉衣、轻薄羽绒服等保暖衣物,抵御这场突如其来的降温。记者:周广庆
    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