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九月活动月历09/03
- 东港开海 首批海鲜上岸
活蟹乱蹦,金秋尝鲜。9月的东港码头一派丰收景象。昨日开海,千余艘渔船奔赴大海;今日随着潮水涨起,渔船满载而归,把金秋的第一道“鲜灵”味儿带上岸。 9月2日14时30分,记者在东港市鸿顺码头看到,渔船纷纷靠岸,这是渔民们开海后捕捞上来的第一批海鲜。 “现在捕捞的主要是梭子蟹,还有少量杂鱼。我这两艘船今天能上岸4万多公斤梭子蟹。”船主白文煜说,“船还没靠岸,螃蟹就被客户预订完了,有十来家常年合作的客户等着。” 岸边停满货车,渔民与工人通力合作,将梭子蟹通过传送带运上车。随后,大部分运往东港黄海水产品批发市场,分拣后进入各大市场。几日冷清的市场也因开海骤然热闹起来。 “开海了,今天来买螃蟹的人特别多。”一位摊主一边装箱打包一边笑着说,“小的四两左右,大的有一斤多,价格在每斤30元到50元之间。现在正是吃公蟹的时候,肥!” “上午已经发走一车2000多公斤。”市场商户孙杰说,他凌晨5点就在码头等货,10点多便把螃蟹打包发往江苏。“一直等着开海呢,接下来四个月,各种海鲜会陆续上市,忙并快乐。” 渔民介绍,目前海里最常见的有饵料鱼、鱿鱼、鲅鱼和梭子蟹。开海后,大船需一周或半个月才陆续返港,近海小渔船当天即可带回海鲜。 10月将迎来捕捞黄金季,海螺、牙鲆鱼、偏口鱼、鲅鱼等应季海鲜将集中上市。市海洋与渔业局表示,开海后将继续加强渔港、渔船、从业人员和渔获物的全链条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捕捞行为。记者/张瑞邢漫视频/孙新语编辑/何婷婷
09/03 - 公安护学岗全员上岗
作者:张荫泉
09/03 - 争“鲜”出海 千帆竞发
作者:孙新语李佳
09/03 - 丹东市中小学生喜迎新学期
9月1日,全市中小学生迎来开学第一天。“同学们好”“老师好”的问候声中,新学期大幕正式拉开。为迎接孩子们的归来,丹东各学校早已布置好一切,每一处创意与细节都洋溢着温暖氛围。 实验小学以“牢记殷殷嘱托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26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开学典礼。校门口“铭记抗战史”“致敬志愿军”知识问答板吸引学生踊跃参与,校园3个红色宣讲区则传递红色力量。 六纬路小学以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主旋律,举行“牢记殷殷嘱托·强国复兴有我”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新区分校的心愿邮筒吸引孩子们郑重投入写满梦想的卡片,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永昌街小学以“薪火相传八十载飒爽英姿少年志”为主题,在回顾历史中传承精神,在青春誓言里展望未来。二纬路小学举行“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立志成才,振兴中华”开学典礼暨升旗仪式,并邀请交警上好交通安全第一课。 站前小学以“1945→2025·少年接力向未来”为主题,举行庄严的开学第一课。福民街小学一年级新生踏红毯、过彩虹门,全校掌声相迎,盲盒书签承载着惊喜与期许。逸夫小学举行“梅香润心田誓言启新篇”典礼,两位学生红色宣讲员带来深情演讲。 市第四幼儿园开展“共绘阅兵卷童心向祖国”活动,孩子们在“爱国签到墙”打卡,并与家长共同绘制长卷。滨江街小学则以贴心愿卡、挥旗入场的形式寄托美好愿景。 新安小学开展集“友爱传承、安全守护、精神铸魂”为一体的典礼与开学第一课。第九中学在国旗下庄严举行开学仪式,并陆续开启开学第一课。春英学校老师为学生贴上班级名牌、戴上五星红旗头箍,鼓励大家努力前行。 工业街小学、海华小学、红房街小学、接梨树小学、浪头小学等学校,也通过主题典礼、班会、宣讲与誓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汤池中学和中富小学则结合升旗仪式、班会及“重走抗联路”活动,带领学生接受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嘹亮誓言与欢声笑语中,丹东学子们以饱满的热情开启新学期,踏上逐梦新征程。记者/刘海东宋永昆王子宁侯春林吴琼周广庆张怡媛编辑/邹润
09/02 - 丹东七夕婚俗新风行动 倡导文明简约婚恋观
七夕佳节承载着千年情缘,为弘扬中华传统婚俗文化,倡导文明简约婚恋新风,市民政局组织全市婚姻登记机关紧扣“浪漫七夕,情满全城”主题,联动开展集体颁证、中外婚俗体验、青年交友和婚姻辅导等多元活动,为市民呈现一场兼具传统与时代气息的婚恋文化盛宴。市、县两级民政部门同步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婚俗改革活动,进一步拓展节日内涵,在保障婚姻登记服务的同时,推出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的群众活动。截至发稿时,七夕当天全市共有120对新人办理了婚姻登记。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特设“中式婚俗体验区”,古色古香的布景中,外国新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体验“沃盥礼”“合卺酒”等中华传统婚嫁仪式。“中国婚俗的庄重与细腻让我们感动,这是最特别的七夕礼物。”来自韩国的新人夫妇说。东港市民政局联合东港团市委举办“才聚港城‘缘’来是你”青年人才交友会,100余名单身青年通过“爱情密码”“默契拼图”等趣味互动游戏,在轻松氛围中寻觅良缘。当日45对青年达成交往意向。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兴区、元宝区婚姻登记处同步举行集体颁证仪式。40对新人在亲友见证下许下誓言:“抵制高价彩礼,践行婚事新办,传承优良家风……”婚姻登记员现场宣读《婚事新办倡议书》,鼓励新人以“一束鲜花、一场简宴”代替大操大办,用实际行动打破陈规陋习。新人王女士说:“集体颁证让婚姻更具仪式感,这份责任感将伴随我们一生。”振安区婚姻登记处将婚俗改革与家庭建设深度融合,开展“新婚第一课”婚姻辅导讲座。心理咨询师通过案例解析,引导新人学习沟通技巧与冲突化解方法,筑牢婚姻家庭基础。同时,联合市妇幼保健院启动“为爱婚检相守一生”公益行动,为新人提供免费婚检咨询、优生优育指导,当日婚检率同比提升30%。此次七夕系列活动,以“文化传承+文明引导+民生服务”为主线,既彰显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又传递了简约文明的婚恋价值观,有效推动了我市婚俗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助力形成文明向上的婚姻家庭新风尚。记者:李美臻周广庆孙坤霖
09/02 - 第三届丹东人才交友联谊活动甜蜜开启
青年才俊邂逅浪漫,金婚夫妻重温岁月情话......这个七夕,整座城都在帮你谈恋爱!缘聚丹东爱在一起8月29日,由市直机关工委、市妇联、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市妇女儿童发展服务中心承办的第三届丹东人才交友联谊活动在鸭绿江大厦甜蜜开启。来自全市机关事业单位、高校及重点企业的百名单身青年才俊齐聚一堂,共赴一场寻找幸福与缘分的青春之约。为了帮助初次见面的青年快速“破冰”,活动设计了“游戏互动”“合作DIY”“婚恋观指导”“真情告白”等递进式互动环节,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氛围热烈融洽。本次交友联谊活动,不仅是为单身青年架起“缘分桥”,更是丹东以温情筑巢引才的缩影,用暖心服务为青年人才营造安身安心的土壤,让青春的温度与城市的活力同频共振。指尖传情非遗缀七夕8月29日,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的“指尖传情·非遗缀七夕”活动在安东老街温情启幕。活动以七夕“乞巧”传统为核心,串联丹东剪纸、满族刺绣、凤城满族荷包等11项非遗项目,让市民感受非遗与传统节日的深度融合。沉浸式体验区人头攒动,个个都跃跃欲试。在打糕制作区,创新推出的朝鲜族打糕版“巧果”,替代传统面粉制作,让参与者既能动手又能品尝;剪纸区,传承人指导家长和孩子创作;宽甸陶艺和面塑区,大家揉制陶土、捏制鹊桥;凤城满族荷包区,传承人带领大家绣制七夕纹样;景泰蓝珀晶画制作区,人们共绘月圆白兔,将浪漫封存在非遗中。此次活动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感受传统文化的平台,更让非遗技艺在与节日文化的碰撞中,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才聚港城“缘”来是你8月29日,东港市青年人才交友联谊活动在馨艺山庄浪漫开启,通过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活动设计,助力青年人才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拓展朋友圈,收获真挚情谊。来自东港市机关、事业单位未婚青年,归巢大学生、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村)干部、国企职工、两企三新职工等120人参加活动。主办方通过各个环节的巧妙设计,让男女嘉宾在每一次互动中了解彼此、增进默契、传递情感。诗颂七夕以声传情8月29日,宽甸硼海镇、牛毛坞镇以“我们的节日·七夕”为主题,组织开展“诗颂七夕扬文化”、故事分享会等系列活动,让群众深入了解七夕的文化内涵,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不“七”而遇满心欢“夕”8月29日,振安区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温情互动、民俗体验、联谊交友、家风宣讲等多元形式,让群众在温馨浪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振安区委宣传部、区妇联联合举办“美家美户”家庭文明建设工程暨“七夕传情,家风续韵”主题巡讲活动,“最美家庭”代表和家风宣讲员动情讲述一个个朴实而深刻的家庭故事;振安区文明办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以爱之名,赴岁月之约”七夕温情互动活动,25对夫妻欢聚一堂;振安区文旅局走进东泰社区,开展“七夕绘扇,翰墨寄情”画团扇活动;振安区总工会联合多家单位开展“会聚良缘‘工’赴七夕”鹊桥联谊活动,为单身青年寻觅良缘的平台。七夕情深相守偕老8月29日,一场以“七夕情深·相守偕老”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振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行。8对婚龄超过20年的夫妻相聚于此,共赴一场属于他们的浪漫约定,重温岁月中的深情与坚守。本次活动不仅让参与的夫妻在浪漫节日中感受到温暖与关怀,更通过生动温馨的形式,传递了忠贞相守、家庭和睦的传统美德,弘扬了新时代优良家风,使文明新风在深情的旋律中浸润人心。情定七夕光影传情8月29日,元宝区文明办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组织开展“情定七夕光影传情”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邀请辖区50对夫妻走进影院,共庆传统佳节。温馨互动后,全体参与人员共同拍照合影。镜头前,夫妻们或相拥,或比心,定格下专属于七夕的幸福瞬间。大家一同观看了影片《我的父亲母亲》,在动人故事中感受爱情与亲情的温暖,在光影交织间传递文明家庭的理念。元宝区文明办还为10对金婚夫妻送上精心准备的礼品。记者:宋永昆张怡媛张瑞曲丹凤王一淞赵硕李冉霞于上茹
09/02 - 丹东开展社会治安统一清查行动
“您好,我们是丹东市公安局振兴分局民警,现在依法对场所消防设施和人员登记情况进行检查,请配合出示相关台账。”8月26日19时,在丹东市某电竞酒店前台,民警认真核对入住人员信息,依次对消防设施、监控设备等进行细致排查。同一时间,这样的检查场景在东港、凤城、宽甸等县(市)区同步上演,一场覆盖全市的社会治安统一清查行动全面打响。8月26日19时至29日9时,全市公安机关共出动警力2100余人次、车辆500余台次,共清查各类场所2900余家,发现隐患264处,当场整改151处;破获各类案件53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2人、治安处罚31人;查获酒驾35起,醉驾6起,超员39起。此次行动有效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用实际行动守护百姓安宁。全面清查净化环境对洗浴中心、电竞酒店、民宿、娱乐场所实行“实名、实数、实时”三核查,开展消防、治安“两位一体”检查,严格落实实名登记制度,强化行业监管,从源头上遏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严查交通护航平安在重点路段、时段设置临时检查点,严厉查处酒驾、毒驾、无证驾驶、“三超一疲劳”等交通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交通事故风险,保障群众出行安全。严打违法威慑犯罪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全力开展实时比对、专案攻坚、跨省追击等工作。加强对商业街区、餐饮集中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巡逻频次,提高“见警率、管事率”,第一时间处置突发情况,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隐患排查防患未然社区民警全员下沉,实行危爆单位“一企一档”滚动排查,枪支弹药“一枪一编号”逐支过堂,无人机“人机对应”实名登记。紧盯小饭店、小商店等重点部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筑牢消防安全防线。丹东市公安局将继续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管控工作,努力营造更加安全、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记者:郭潇
09/02 - 丹东市首家离境退税商店来了
8月28日,市商务局、市税务局、振兴区政府共同为汇侨国际广场颁发“离境退税商店”资质牌匾,标志着丹东首家离境退税商店正式落地启用。近年来,来华境外游客数量稳步增长,消费需求与热情不断攀升。汇侨国际广场成功获批丹东首家离境退税商店,得益于2025年4月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的《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该政策将离境退税起退门槛降至200元,同时把现金退税限额提高至2万元,降低了境外游客的退税门槛,激发了入境消费潜力。离境退税是针对境外游客降低购物成本、提升购物便利性的重要税收激励举措,有利于释放境外游客的消费潜力。离境退税是指境外游客离境时,对其在退税商店购买的商品退还增值税的政策。境外游客在退税商店购买的商品,在全国所有设退税点的口岸离境时,都能退税。首家离境退税商店的设立,不仅是单一商家的资质升级,更标志着丹东成功加入离境退税便利化城市行列,以务实举措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加快推动城市国际化。记者:刘响
09/02 - 心动七夕 相约元宝
8月26日,元宝区委人才办、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举办“心动七夕·相约元宝”青年职工主题联谊活动,约30名单身青年职工参与。活动通过趣味游戏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青年职工们在互动中拉近了距离。现场还特别设置自由交流与八分钟轮换交谈环节,让大家深度交流,增进了解。下一步,元宝区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为青年职工搭建交友平台。记者:于上茹
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