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以“迅”应汛 织密“安全网”
    面对新一轮强降雨,我市各地以“迅”应汛,全力以赴筑牢防汛“安全网”,坚决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协同作战护民生振安区各乡镇、街道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全力构筑防汛“安全堤坝”。鸭绿江街道未雨绸缪、主动作为,针对辖区低洼地段、老旧房屋等重点区域,有序组织居民转移,目前已完成18户35名居民的转移安置工作。珍珠街道迅速响应,组织人员对养老院、特殊群体家庭以及低洼区、回迁区居民进行重点走访排查,精准锁定需要转移安置的家庭和人数。针对低洼区、回迁区及振山北地块等易积水区域,提前开挖临时排水渠,疏通下水管道,备好大功率水泵,并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盯防。楼房镇建立“镇—村—网格”三级防汛责任体系,优化应急响应流程,开展“拉网式”大排查,确保梨树沟水库保持空库运行状态;对6处险工险段及5户险房等重点区域和对象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并将水库下游42户153人登记在册;采用“人工+机械”方式及时清理河道阻碍物,修复加固部分受损堤坝,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备足沙袋、抽水泵、手电筒等防汛物资,组织开展人员转移安置、抢险救灾实战演练,有效提升应急处置和群众自救能力。压实责任显担当元宝区各镇街迅速行动,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和群众转移工作。兴东街道组织力量对低洼易涝区、老旧房屋等重点部位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并整改问题5处,对危房住户进行了及时转移。金山镇建立镇级救援队1支30人、村级救援队11支196人,成员均实名登记造册,确保发生险情时“拉得出”;核实并建立28处重点危险区域台账,排查隐患点位13处,对36户69人落实转移措施。七道街道组织社区全面排查“三险一流”。广济街道在低洼易涝路段设置4个观察哨,对险树、险坡等隐患安排专人值守,设置物理隔离,防止次生灾害发生。截至目前,元宝区各镇街共组建应急队伍61支,排查整改隐患25处,转移群众164人。着眼关键保安全振兴区聚焦城市防汛关键点位,对96处地下车库和19处商业地下空间预置防汛沙袋等物资,安排专人值守,严阵以待。针对春五路地下通道、南立交桥桥洞、桃源地下通道等10个城区易积水点位,加强定时巡查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置险情。同时,排查10个在建工地深基坑、高起重机械等风险隐患。12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已落实主体责任,危化品已转移至高位仓库,严防发生次生灾害。多措并举保障农村地区安全度汛。巡查人员24小时紧盯水库堤坝、溢洪道等关键部位,实时向防指报告运行情况。全面加强11条中小河流的巡查值守工作,将巡堤查险措施落实到位,对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全面排查。1120栋农业大棚设施已落实排涝措施,对老旧大棚进行加固支撑、棚膜压实、电路防护。加大对8个渔港码头、214艘包保渔船的夜间巡查力度,严防跑锚、碰撞、侧翻等事故发生。精准锁定危险区域需转移人员129户226人,已于7月20日晚全部转移完毕,26个集中安置点备齐生活物资。聚焦重点排隐患东港市加强重点领域防范,各沿河沿山乡镇落实低洼地段巡查、进山路口巡防措施,严防次生灾害发生。7月10日起,罗圈背、刁家坝等19座水库持续泄洪,各乡镇组织人员分段开展河道薄弱堤段、穿堤建筑物、闸门及涉河在建工程等关键部位盯守巡查,对影响行洪的障碍物“应清尽清”。应急、自然资源部门连同各乡镇对4个尾矿库、3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点位实时动态监测,派专人盯守。交通运输部门对582座桥梁、66座函及20处邻水临崖道路实施不间断巡查,在干线公路沿线设置5处物资储备库,各类防洪物资储备充足。做好海上防范,2023艘在册渔船全部在港,预置136艘抢险救援船只停放34座码头,本地贝类生产作业船、生计船和辅助船、养殖户、看护房从业人员全部落实避险措施。聚焦城区防汛,住建部门加强对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低洼易涝区域排查,对接物业单位落实45个小区、52处地下停车场看守责任,随时做好封堵出入口准备。对36个在建工地施工围挡、塔吊机具设备进行防风加固,并随时做好停工准备。提前对大东沟和地下管网进行预排、强排,确保大东沟水位降至1.5米以下,退潮时第一时间排水。安全转移不落一人截至7月21日9时,凤城市平均降雨量达105毫米。当地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轮强降雨覆盖凤城市21个乡镇街道,其中13个乡镇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目前,当地主要河流水位均低于警戒水位,7座小型水库运行平稳。在爱阳镇,强降雨导致22户民宅进水,镇村干部连夜组织406名群众安全转移。赛马镇、大兴镇等地部分道路受损,抢险队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截至发稿前,凤城市累计转移危险区域群众869户1853人。接下来,凤城市将继续严格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加强对重点防洪区域的监控,确保危险区域群众转移“不落一户、不落一人”。救援抢险冲锋在前7月20日8时至21日8时,宽甸遭遇强降雨,部分乡镇河水快速上涨。面对紧急情况,各级党委政府及时启动各项应急预案,加强清淤排险,转移安置群众,全力以赴做好本轮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截至7月21日12时,青山沟镇最大降雨量200毫米,部分道路受损。该镇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镇村干部及民兵疏通排水系统,抢修受损道路,共疏通道路5处,转移群众109人(含游客12人),并为转移群众提供饭菜、矿泉水等物资,保证人员安全、情绪稳定。八河川镇在危险路段设置警示标识,引导群众安全绕行,并调用挖掘机等救援设备清理河道淤堵物,保障河道畅通。宽甸公安局交警大队、青山沟派出所、牛毛坞派出所组织民辅警加大巡查检查力度,积极帮助涉险群众转移生产物资,拖拽抛锚车辆,清理道路上的倒伏树木和断枝,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及交通畅通。公路部门出动巡查人员465人、车辆90台,全天候加密开展公路巡查排险。目前,宽甸已全面压实防汛责任,落实县、乡、村三级包保责任,753名责任人全部在岗。镇、村两级河长294人全部上岗,对河道进行24小时巡查,及时掌握水位上涨情况。22支抢险队伍及车辆、设备、船只全部集结待命;提前做好各类险户转移人员的摸底排查工作,登记造册;对2座小型水库、35座小水电站、414个山洪灾害危险区、37座尾矿库、7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2处旅游景区、20处道路桥涵隐患点等重点部位加强巡查值守,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置,消除隐患。截至7月20日17时,共转移安置群众410户1103人。记者:于国洪王一淞张瑞曲丹凤
    07/23
  • 税惠服务进夜市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丹东市振兴区税务局“税惠夜班车”服务团队走进月亮岛夜市,开展“税惠赋能夏日经济”主题税费宣传活动。现场,税务工作人员向经营者“一对一”讲解申报流程,并现场演示“电子税务局”APP操作方法,累计解答税费问题60余个,辅导20余家商户完成线上申报。为扩大税法宣传覆盖面,该局还在夜市入口处设立“税费服务流动站”,通过趣味问答等形式,向公众普及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社保缴纳等知识。“这样的宣传很实用!”游客韩忠世说。下一步,振兴区税务局将持续开展“税惠进商圈”“税法进社区”等活动,打造“15分钟税费服务圈”,为夏日经济、夜间经济注入“税动力”。记者:刘响
    07/23
  • 水上搜救演练,“黑科技”上岗
    水上安全防线如何筑牢?日前,丹东市海上搜救中心组织丹东海事局市消防救援支队振安边境管理大队东尖头边境派出所元宝区交警大队等多部门开展2025年汛期暑期鸭绿江水上搜救应急联合演练。此次演练以实战化标准检验应急救援能力,为汛期暑期水上安全保驾护航。无脚本演练!6大科目直击汛期风险“报告指挥中心,鸭绿江某趸船因洪水围困,有人员受困请求救援!”“接报!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冲锋舟编队立即前出救援!”随着指挥指令下达,演练正式拉开序幕。不同于常规演练,本次采用“无脚本”模式,全程模拟真实险情。围绕汛期最易发生的风险场景,设置了汛期被困人员疏散转移、落水人员救助、水下探摸、舟艇实操、救生机器人实操等6个核心科目,从“突发指令”到“现场处置”,全面检验各部门快速响应、协同配合、科学处置的实战能力。4艘船艇劈波斩浪,6辆救援车辆严阵以待,40余名参演人员各司其职——海事执法人员精准调度,消防救援人员操作装备冲锋在前,公安干警维护现场秩序……从水面搜救到陆上保障,多支力量形成救援合力。科技赋能!新装备亮相显威力“启用飞行救生圈!目标落水点坐标已锁定!”在落水人员救助科目中,随着指令发出,一架具备飞行能力的救生圈迅速升空,精准落至“落水人员”附近;另一侧,救生机器人如“水上快艇”般快速抵近,搭载着“遇险者”向救援船艇靠近。不止于此,声呐设备在水下展开“地毯式搜索”,水下机器人灵活穿梭探测疑似水域……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搜救“黑科技”集中亮相,通过实操演练验证了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效能,让救援更精准、更高效。夜间落水救助科目更具挑战性。模拟夜色中,多艘救援船艇开启强光搜索灯,采用平行搜索战术协同推进,短短15分钟就成功将4名“落水人员”全部救上岸,展现了夜间复杂条件下的应急处置硬实力。为民守护!安全宣教同步升温“大家看,遇到有人落水,千万不要盲目下水,要大声呼救并寻找身边的漂浮物投掷……”演练间隙,海事执法人员和救援队员化身“安全宣传员”,向岸边围观群众发放防溺水手册,现场演示救生设备使用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水上安全知识。“平时总觉得溺水离自己很远,今天看了演练和讲解,才知道遇到险情该怎么自救互救,太实用了!”一位市民点赞道。演练不止于“练”,更在于“防”,这场“看得见的安全教育”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演练结束后,各参演单位还现场开展评估总结,通过装备观摩、交叉实操等方式交流经验,进一步熟悉装备、磨合救援流程,提升协同作战能力。此次演练通过“实战练兵+科技赋能+安全宣教”三维发力,既检验了应急救援体系的实战效能,也为汛期暑期水上安全筑牢了“防护网”。记者:刘作庆
    07/22
  • 匹克球“村超”再燃战火
    7月19日上午,2025年丹东市匹克球“村超”挑战赛战火重燃,金山镇与五龙背镇在元宝区金山镇黑沟村金山湖休闲度假村贡献了一场精彩对决。最终,五龙背镇以2:1的总比分客场取胜。本次比赛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元宝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振安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中共金山镇委员会、金山镇人民政府、中共五龙背镇委员会、五龙背镇人民政府共同承办。赛事包含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三个项目。赛场上,双方队员攻防激烈,匹克球在空中划出凌厉弧线,比分你追我赶,球拍击球的“啪啪”声清脆悦耳。场外观众加油呐喊声不断。最终,五龙背镇代表队凭借男子双打和女子双打的胜利,以2:1的总比分客场取胜。本次比赛不仅场上精彩,场外的才艺表演和“村超”市集也吸引观众驻足。开幕式前,金山镇代表队精彩演绎现代舞《家园》,五龙背镇代表队则以豪迈的蒙古族舞蹈《特斯河之赞》回应,一柔一刚,点燃现场气氛。“村超”市集则摆出了各色新鲜果蔬、土特产和手工制品。糖画摊位上,糖浆在摊主的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只活灵活现的凤凰便绘画完成,引得观众连连点赞。自4月15日开赛以来,匹克球“村超”挑战赛已有7个镇(街道)参赛,赛事融合体育竞技、民俗展演、农产品推介等元素,成为推动乡村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从浪头镇非遗“花棍舞”的惊艳亮相,到各地特色民族舞的轮番登场,从农家“溜达鸡”到现钓大鲤鱼等乡村土特产的融入,民俗文化与地域物产成为赛事不可或缺的“乡味”元素。“赛事搭台、文化赋能、产业唱戏”的“村超”模式,搭建起镇(街道)间交流互鉴、协同发展的全新平台。赛后,金山镇与五龙背镇现场达成文旅合作意向,计划在游客互送、特产联销等方面深化协作。赛事组织方表示,未来还将有更多乡镇(街道)加入,“村超”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记者:于国洪吴琼
    07/22
  • 纳凉锦江山
    07/22
  • 2025丹东消夏纳凉季暨宽甸第三届避暑漂流节启幕
    07/22
  • 燃情开拍!跟着2025丹东“李宁杯”匹克球巡回赛,解锁文旅新玩法!
      七月的鸭绿江畔,活力澎湃,一场全国级体育盛事为丹东文体旅融合发展奏响崭新节拍。7月19日上午,2025辽宁丹东“李宁杯”匹克球巡回赛(CPC-300)在丹东市文化体育中心正式挥拍开赛。这是继上半年成功承办中国匹克球巡回赛(CPC-1000)后,丹东再次迎来“国字号”专业赛事。  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北京、广州等全国13个城市的近400名运动员参赛,今明两日将围绕公开组男单、男双、女双、混双及常青组男双、女双、混双共7个项目展开超过500场次的激烈角逐。  赛场上,选手们全情投入,底线对拉、网前截击精彩纷呈,银球翻飞间掌声不断。丹东本土选手表现尤为亮眼,整体竞技水平稳步提升,展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与拼搏精神。  市匹克球协会负责人介绍,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十百千万工程”,我市匹克球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赛事平台日趋丰富,群众参与热情不断高涨,竞技水平稳步提升,为赛事输送了更多本土优秀选手。  赛事期间,场外同样精彩纷呈。丹东本地匹克球装备企业——优迪诺体育携最新专业装备与潮流运动服饰亮相赛事现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匹克球装备T台秀”。模特身着新款运动服饰,手持专业球拍,搭配“匹克球装备包”活力登场,动感演绎运动之美,成为现场一大亮点。赛事运动需求与丹东本地产业供给在此实现精准对接,“丹东制造”广受关注。  随着匹克球运动在我市蓬勃发展,相关产业链不断延伸。我市依托雄厚的服装纺织产业基础,积极引导企业研发匹克球运动服饰、球包等周边产品,推动文旅消费、装备制造融合发展,“匹克球装备包”也逐步成为丹东城市形象的文创载体与特色旅游伴手礼,为“小球转动大产业”提供了生动注解。  为提升参赛体验,赛事组委会推出多项专属优惠措施。参赛选手可凭证件享受丹东舰、虎山长城景区门票半价,鸭绿江游船8折优惠等“赛事+旅游”组合权益,一份涵盖赛事日程、景区折扣、美食推荐的电子攻略,帮助外地选手“畅游丹东”,激活消费潜力。  目前,我市匹克球运动场地已突破600片,参与人群超过6万人。“CPC-1000”全国首站影响力持续发酵,“万人欢乐赛”“村超挑战赛”等特色赛事不断创新,“十百千万工程”成效显著。  下半年,丹东匹克球热潮将持续升温。4项国家级赛事将陆续落地,百场“丹超”“校超”等本土赛事全面展开,千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社区、景区、公园普及教学,推动全民健身深入发展。  市文旅、工信等部门也将以“匹克球装备包”为切入点,联动企业精准发力,优化研发设计、畅通销售渠道,推动匹克球向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打造丹东城市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标识。  从社区公园到国家级赛场,从全民健身到产业振兴,匹克球正实实在在地融入丹东人的生活,也让这座“英雄城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未来,关于匹克球的更多精彩故事,还将在丹东的赛场上不断上演。记者/张丽娴李扬刘海东肖航于上茹编辑/邹润
    07/21
  • 夏韵朝鲜族风 情满三道河村
      7月18日,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下露河朝鲜族乡通江村三道河朝鲜族民俗村内热闹非凡。2025年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夏韵朝鲜族风情满三道河村”文艺展演活动在此精彩上演,为盛夏的乡村带来一场融合文化传承与旅游体验的多彩盛宴。  本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丹东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倾情演出,并在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大力支持下,为广大游客和本地居民呈现了一场形式丰富、内涵深厚的朝鲜族文化盛典。  活动以传承与弘扬朝鲜族优秀民俗文化为核心,通过传统舞蹈、音乐、服饰、饮食等内容的多维展示,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内涵,以文旅融合的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在民俗文化展示体验区,百年老屋前,男子肩背稻草、女子头顶木盆,真实再现了百年前朝鲜族庭院生活场景;舂米、磨面、捶布等传统劳作展示吸引游客驻足体验,沉浸式的文化互动让人仿佛穿越时光,对朝鲜族传统生活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村民自发演唱的朝鲜族民谣悠扬婉转,他们热情邀请游客共跳民族舞蹈,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也让游客真正参与到文化交流中,体会浓浓民族情。  在传统运动与游戏体验区,秋千、跳板、顶罐比赛、投壶比赛等民俗项目轮番上演,趣味十足,游客们积极参与,其乐融融。  文化场馆参观同样是本次文旅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朝鲜族民俗博物馆与阿里郎美术馆内,琳琅满目的实物展品和艺术作品系统展现了朝鲜族的历史渊源、民俗风貌与精神文化。  在文艺演出环节,民族器乐合奏《嗡嘿呀》激昂开场,男声独唱《唱夫打令》、女声独唱《鸟打令》唱响浓浓乡音;舞蹈《拾贝壳的姑娘》《薄片舞》以灵动舞姿展现朝鲜族风情;民俗歌舞《丹东朝鲜族花甲礼》则将演出推向高潮,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  此次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不仅展现了下露河朝鲜族乡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也为推动丹东朝鲜族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助力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未来,丹东将继续深耕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群众参与广泛的文化品牌,讲好“文化丹东”的精彩故事。王立军记者/于上茹编辑/邹润
    07/21
  • 清凉盛夏,“丹东蓝”邂逅鸭绿江畔
      7月中旬,鸭绿江丹东市区段碧波荡漾,一艘艘游船穿梭其间,划开粼粼波光,一幅生态与人文交融的夏日画卷徐徐展开。站在船头远眺,城市景观尽收眼底,游客们纷纷感叹“船在江中行,人在画中游”的惬意与悠然。  盛夏时节,避暑纳凉、赏景休闲,丹东成为不少游客的热门目的地。7月13日下午,来自沈阳的李女士一家在鸭绿江1号观光码头登上“丹东号”游船,感受江风拂面。“江面比市区凉爽很多,风吹过来特别舒服,蓝天白云下,随手一拍就是大片!”她高兴地说。  不仅江水清凉宜人,“丹东蓝”更成为游客镜头中的高频主角。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映衬着江面风光,构成一幅幅层次分明的自然画卷,引来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旅游达人驻足拍摄。摄影爱好者王先生说:“雨后放晴时,江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就像打翻了调色盘,太美了。”  “丹东蓝”与“丹东银”频繁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成为朋友圈里的热门标签。越来越多游客走进丹东、爱上丹东,用镜头和脚步记录下这座边城的夏日魅力。  眼下正值暑期旅游高峰,丹东凭借宜人的气候、秀美的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迎接着八方来客。这个夏天,不妨暂别空调房,走进鸭绿江畔,在蓝天白云下、微风轻拂中,感受不一样的清凉与惬意。独具魅力的边境城市丹东,正以她独特的方式,为游客呈现一段悠然难忘的夏日之旅。记者/刘海东编辑/邹润
    07/21
  • 丹东市疾控中心温馨提示:暑假防溺水 安全不放假
    暑假来临,天气炎热,游泳戏水成为青少年消暑的热门选择,但风险隐患也暗藏其中。丹东市疾病预计控制中心提醒家长们,要时刻绷紧防溺水这根弦,加强孩子的安全教育,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促进部副主任医师宋玉堂介绍,安全游泳需选择正规场所,尽量前往配备安全设施和救生人员的专用泳池,避免在无防护的野外水域游泳;儿童游泳时,要由有救护能力的成人带领和看护,不要单独下水,对于低龄儿童,家长要重点看护,做到不分心、不间断、近距离看护;下水前,应认真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让身体适应即将开始的运动,以免下水后发生肌肉痉挛等问题,不在空腹、过饱、身体不适、剧烈运动后下水;水中活动时,要避免打闹、跳水等危险行为,如有不适应立即呼救。遇到溺水情况时,切勿盲目下水施救,应使用救生器材或呼叫专业救援人员。此外,家长要教育监管好孩子,远离危险水域,如野外河道、水库、塘坝游泳玩耍,避免发生意外。记者:刘沙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