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以“迅”应汛 织密“安全网”
  • 发布日期:2025-7-23 9:49:32
  • 发布人: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面对新一轮强降雨,我市各地以“迅”应汛,全力以赴筑牢防汛“安全网”,坚决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协同作战护民生

振安区各乡镇、街道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全力构筑防汛“安全堤坝”。

鸭绿江街道未雨绸缪、主动作为,针对辖区低洼地段、老旧房屋等重点区域,有序组织居民转移,目前已完成18户35名居民的转移安置工作。珍珠街道迅速响应,组织人员对养老院、特殊群体家庭以及低洼区、回迁区居民进行重点走访排查,精准锁定需要转移安置的家庭和人数。针对低洼区、回迁区及振山北地块等易积水区域,提前开挖临时排水渠,疏通下水管道,备好大功率水泵,并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盯防。楼房镇建立“镇—村—网格”三级防汛责任体系,优化应急响应流程,开展“拉网式”大排查,确保梨树沟水库保持空库运行状态;对6处险工险段及5户险房等重点区域和对象进行全面细致检查,并将水库下游42户153人登记在册;采用“人工+机械”方式及时清理河道阻碍物,修复加固部分受损堤坝,保障河道行洪安全;备足沙袋、抽水泵、手电筒等防汛物资,组织开展人员转移安置、抢险救灾实战演练,有效提升应急处置和群众自救能力。

压实责任显担当

元宝区各镇街迅速行动,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和群众转移工作。

兴东街道组织力量对低洼易涝区、老旧房屋等重点部位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并整改问题5处,对危房住户进行了及时转移。金山镇建立镇级救援队1支30人、村级救援队11支196人,成员均实名登记造册,确保发生险情时“拉得出”;核实并建立28处重点危险区域台账,排查隐患点位13处,对36户69人落实转移措施。七道街道组织社区全面排查“三险一流”。广济街道在低洼易涝路段设置4个观察哨,对险树、险坡等隐患安排专人值守,设置物理隔离,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截至目前,元宝区各镇街共组建应急队伍61支,排查整改隐患25处,转移群众164人。

着眼关键保安全

振兴区聚焦城市防汛关键点位,对96处地下车库和19处商业地下空间预置防汛沙袋等物资,安排专人值守,严阵以待。针对春五路地下通道、南立交桥桥洞、桃源地下通道等10个城区易积水点位,加强定时巡查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置险情。同时,排查10个在建工地深基坑、高起重机械等风险隐患。12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已落实主体责任,危化品已转移至高位仓库,严防发生次生灾害。

多措并举保障农村地区安全度汛。巡查人员24小时紧盯水库堤坝、溢洪道等关键部位,实时向防指报告运行情况。全面加强11条中小河流的巡查值守工作,将巡堤查险措施落实到位,对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全面排查。1120栋农业大棚设施已落实排涝措施,对老旧大棚进行加固支撑、棚膜压实、电路防护。加大对8个渔港码头、214艘包保渔船的夜间巡查力度,严防跑锚、碰撞、侧翻等事故发生。

精准锁定危险区域需转移人员129户226人,已于7月20日晚全部转移完毕,26个集中安置点备齐生活物资。

聚焦重点排隐患

东港市加强重点领域防范,各沿河沿山乡镇落实低洼地段巡查、进山路口巡防措施,严防次生灾害发生。7月10日起,罗圈背、刁家坝等19座水库持续泄洪,各乡镇组织人员分段开展河道薄弱堤段、穿堤建筑物、闸门及涉河在建工程等关键部位盯守巡查,对影响行洪的障碍物“应清尽清”。应急、自然资源部门连同各乡镇对4个尾矿库、3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点位实时动态监测,派专人盯守。交通运输部门对582座桥梁、66座函及20处邻水临崖道路实施不间断巡查,在干线公路沿线设置5处物资储备库,各类防洪物资储备充足。做好海上防范,2023艘在册渔船全部在港,预置136艘抢险救援船只停放34座码头,本地贝类生产作业船、生计船和辅助船、养殖户、看护房从业人员全部落实避险措施。

聚焦城区防汛,住建部门加强对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低洼易涝区域排查,对接物业单位落实45个小区、52处地下停车场看守责任,随时做好封堵出入口准备。对36个在建工地施工围挡、塔吊机具设备进行防风加固,并随时做好停工准备。提前对大东沟和地下管网进行预排、强排,确保大东沟水位降至1.5米以下,退潮时第一时间排水。

安全转移不落一人

截至7月21日9时,凤城市平均降雨量达105毫米。当地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本轮强降雨覆盖凤城市21个乡镇街道,其中13个乡镇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目前,当地主要河流水位均低于警戒水位,7座小型水库运行平稳。

在爱阳镇,强降雨导致22户民宅进水,镇村干部连夜组织406名群众安全转移。赛马镇、大兴镇等地部分道路受损,抢险队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截至发稿前,凤城市累计转移危险区域群众869户1853人。

接下来,凤城市将继续严格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加强对重点防洪区域的监控,确保危险区域群众转移“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救援抢险冲锋在前

7月20日8时至21日8时,宽甸遭遇强降雨,部分乡镇河水快速上涨。面对紧急情况,各级党委政府及时启动各项应急预案,加强清淤排险,转移安置群众,全力以赴做好本轮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截至7月21日12时,青山沟镇最大降雨量200毫米,部分道路受损。该镇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镇村干部及民兵疏通排水系统,抢修受损道路,共疏通道路5处,转移群众109人(含游客12人),并为转移群众提供饭菜、矿泉水等物资,保证人员安全、情绪稳定。八河川镇在危险路段设置警示标识,引导群众安全绕行,并调用挖掘机等救援设备清理河道淤堵物,保障河道畅通。

宽甸公安局交警大队、青山沟派出所、牛毛坞派出所组织民辅警加大巡查检查力度,积极帮助涉险群众转移生产物资,拖拽抛锚车辆,清理道路上的倒伏树木和断枝,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及交通畅通。公路部门出动巡查人员465人、车辆90台,全天候加密开展公路巡查排险。

目前,宽甸已全面压实防汛责任,落实县、乡、村三级包保责任,753名责任人全部在岗。镇、村两级河长294人全部上岗,对河道进行24小时巡查,及时掌握水位上涨情况。22支抢险队伍及车辆、设备、船只全部集结待命;提前做好各类险户转移人员的摸底排查工作,登记造册;对2座小型水库、35座小水电站、414个山洪灾害危险区、37座尾矿库、7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12处旅游景区、20处道路桥涵隐患点等重点部位加强巡查值守,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置,消除隐患。截至7月20日17时,共转移安置群众410户1103人。

记者:于国洪 王一淞 张瑞 曲丹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