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为一个展赴一座城”:精品就是流量密码
  • 发布日期:2024-8-21 10:26:53
  • 发布人:辽宁日报

这个暑期,我省文博游持续释放旺盛动能。跨省而来的观众占据主流,以“行走的GDP”模式成为拉动多业态消费、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8月10日,辽宁省博物馆接待观众24181人,创历史新高。暑期首月该馆接待观众32.8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63.38%,其中省外观众占六成,辽博在省外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为持久增强观众黏性,文博场馆打出了什么牌?相关链条上的各业态从业者,如何稳稳接住这泼天富贵,从而为文旅融合科学赋能?本报今起推出“六成观众来自省外”专题报道,详细解析我省文博场馆人潮涌动的外因驱动和内在逻辑。

“从北京飞来‘二刷’很值,很必要”——

用文博展的高品质拉动观众“刚需”

“宝子们,现在买明天机票飞过来还来得及啊!这几幅宋画是一级文物,露面展出可是有限期的。”8月2日,辽博一楼2号临展厅外,刚从“廉韵清风——中华优秀传统廉洁文化展览”逛出来的观众林女士,操着一口京腔,兴奋地向同学群里发语音。

馆藏资源丰富的辽博每次推出新展,都会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受访者供图
馆藏资源丰富的辽博每次推出新展,都会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受访者供图

面对记者询问,来自北京的林女士说,这是她本月里“二刷”辽博,“两周前刚取消预约制时就来过,逛了一整天,最后路过这个展厅时没太注意,错过了。回去看网友分享才知道,这既是古代廉洁文化展也是书画大赏,多件辽博馆藏的重磅级古代书画作品参展,难得一见,这些展品对我以后的论文写作大有帮助。”特别是听说其中赵构书、马和之画《唐风图卷》、文徵明《漪兰竹石图卷》等南宋、明代的名家书画珍品只展到8月4日,她急了,决定为这个展再飞来一次。“一睹真容,值!”她满足地笑了。

像林女士这样求知欲旺盛的文博爱好者,并不鲜见。为了一座馆、一个展览甚至是一件文物、一场解说而千里迢迢奔赴一座城的现象愈加显著,体现了公众对高品质文博展览的刚性需求。

众多省外观众为何把辽博作为目的地?答案是多方面的。业内人士透露,国内6800多家备案的博物馆,持续火爆的顶流约占10%。聚焦观众需求,持续擦亮品牌,高频次推出精品展览,是站在“塔尖”的一批博物馆牢牢抓住流量的密码之一。以辽博为例,其系列展览连续5年入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获精品奖2次、优胜奖2次、国际合作入围奖1次……其中的关键词之一就是“求精”。

精益求精,进一步促成了越来越多的探知型“铁粉”与博物馆的双向奔赴,哪怕是一个原本“计划外”的临展,也要力求精品化。辽博学术研究部副主任王忠华谈及“廉韵清风”展览时坦言:“做好这个展的难点在于既要阐释好廉洁文化,还要有合适的文物。”为使展品与展览传递的主题思想高度契合,并体现出辽博特色,策展团队精挑细选出87件(组)珍贵文物,通过挖掘、梳理历史文献、文化经典、文物资源中的廉洁元素以及古圣先贤、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以物说廉,以达到浸润人心效果。而且辽博这回一气儿展出了多件宋代书画,像南宋徐禹功的《雪中梅竹图卷》是首次以全貌亮相,实属难得。

“从这个特别美的舞蹈里,才知道‘洛神赋图’在辽博”——

辽宁全方位整合资源 立体打造文化“IP”

记者昨日查询,在博物馆头条热搜榜、大众点评APP文博榜中,辽博屡登“热推榜”前十。翻阅最新点评,省外网友留言比比皆是——“虽然是赶了早上3点第一班飞机匆匆来沈阳,但是一口气看了很多精品文物,意犹未尽。”

暑期观众数量屡创历史新高,来自省外的人数占六成,这是全国观众对辽博高频次推出优质展览的积极反馈。2023年,辽博“构建展览叙事体系,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项目入选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项目所呈现的,是辽博对展览叙事体系从探索到构建的创新实践,从2019年的“又见大唐”“又见红山”、2020年的“唐宋八大家”、2021年的“龙城春秋”、2022年的“和合中国”到2023年的“丹青万象”……每年至少一个现象级文化大展,业内瞩目、观众叫好。不仅如此,也实现了对观众“月月有新展”期待的满足。以近3个月为例,6月的“群星璀璨时”“出将入相”,7月的“廉韵清风”“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以及8月底将推出的古代家具展,助燃了暑期文博游的“热辣滚烫”。

常常爆满的博物馆行李箱寄存处,成为外地观众对辽宁历史文化格外钟情的一个缩影。辽宁日报记者 吴丹 摄
常常爆满的博物馆行李箱寄存处,成为外地观众对辽宁历史文化格外钟情的一个缩影。辽宁日报记者 吴丹 摄

立足高质量展陈的同时,积极开拓创新,用心多维赋能展览,用情与观众建立更多元、更广泛的文化链接,用力形成立体化传播优势,才能更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于是我们看到了,以展览为核心,整合省内文艺院团、文博机构、文学美术创作机构等资源,让文物跨维度“活”起来、动起来。

众多网友和观众念念不忘,今年5月4日辽博、辽歌共同打造的《国宝辽宁》系列舞蹈作品之“洛神篇”的快闪活动。一群裙裾飘飘的女子伴着悠长古韵昂首而行,扬袖转身。手执白羽红扇的“宓妃”娉婷婀娜,拨裙回转,徐缓沉静,还原了传世名画《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的景象,塑造出端庄秀美的洛神形象。“原来这幅画在辽宁,喊话辽博,什么时候能再展一次?”“盼望有生之年能亲睹这镇馆之宝一面。”在舞蹈“快闪”短视频的留言区,挂着省内外各地IP的呼声此起彼伏。

3个多月前的惊艳瞬间,实为年底推出的“丰神有仪——辽宁省博物馆藏古代人物画展”埋下重磅“彩蛋”,久未展出的《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将在这一跨年大展上闪亮登场。此外,辽金历史文化主题文物展也将于年内亮相辽博。

追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多维度参观体验的观众们,势必会对新展有更高期待。“系列大展的成功不是偶然。丰富的馆藏资源,策展团队孜孜不倦的求索打磨,加之文博热的升温,天时、地利、人和共同成就了辽博‘六成观众自省外’的文化现象。”辽宁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说。在辽宁,以“文博+研学”“文博+旅拍”“文博+打卡”等新型文旅体验为特征的花式文博游活动越来越受追捧。外地人担纲主力的文博参观热潮对我省文旅融合的推动、对城市经济的杠杆撬动以及对整体形象的提升等多重利好影响,正在显现。沈阳故宫附近一家挨着一家生意红火的古装旅拍店,吆喝着打卡盖章本的摊贩,热情相邀的导游讲解,推出两天两馆文博研学游套餐的酒店……无不提示着文博热的火爆和极强的辐射力。

辽宁大学教授回宝昆认为,一拨拨游客被辽宁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而来,我们要携手蓄力,不断把流量、热度转化为增量、美誉度,让文博场馆的好口碑更多地外溢。文旅战线如能以辽博、沈阳故宫博物院等文博名片为引领,开辟更多的差异化赛道,融合教育研学、文创开发、演出赛事、旅拍妆造、餐饮服务等产业,实现多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格局,才是喜见“六成观众来自省外”的最大乐事。

记者: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