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进入7月份,我市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大,野生蘑菇生长季来临,因此蘑菇中毒事件发生风险较高。市疾控专家提醒市民,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确保生命健康安全。
据了解,我国已知的毒蘑菇种类多达400余种,其中部分毒性极强,毒蘑菇所含毒素复杂多样,误食后可引发急性肝损害、肾衰竭、胃肠道及神经中毒等多系统损伤,蘑菇中毒潜伏期大约半小时至24小时,有的剧毒蘑菇仅10分钟就可以发病,中毒症状表现为恶心、头晕、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视、幻听等精神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与学校卫生科科长林莉介绍,由于野生蘑菇的种类繁杂,很多毒蘑菇在外形上跟可食用的野生菌很相似,民间流传辨别毒蘑菇的方法,如看颜色和形状、看生长环境、用银器辨毒、看有无生蛆、生虫等均不可靠,目前还没有简单易行的毒蘑菇鉴别方法。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是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不轻信不可靠的鉴别毒蘑菇的方法;不要在不能确定蘑菇来源的场所食用菌类食品。如果怀疑吃了毒蘑菇,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记者: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