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丹东,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重点项目施工现场,建设者们争分夺秒赶进度;企业车间内机器飞转,工人们开足马力忙生产……每一处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现场,都是丹东招商引资工作的现实成果,展现出这座城市夺取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的生动实践。
回望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超额完成”成为最生动的注脚。7月2日,记者从市经合中心获悉,截至6月底,全市引进内资353.5亿元,同比增长34.7%,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8.3%,引进内资项目610个,到资亿元以上大项目79个,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的阶段性目标。
高位推进、全局谋划
一个个好项目相继落地,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高位推进、全局谋划。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带队招商,50余场“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贯穿上半年。
在市领导的示范带动下,各县(区)、市级各部门紧盯各自发展优势,主动认领招商任务,奔赴川渝、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热点区域,密集开展招商对接418次,同比增长136.6%。
这种“一把手招商”模式成效显著,仅上半年就推动吉利新能源商用车、亨通海缆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
紧盯重点、链式招商
“链式招商”成为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亮点。数据显示,新签约项目中,工业类占比提升4.3个百分点,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达329个,总投资额406亿元。
“我们围绕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等主导产业,精准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市经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更令人振奋的是,272个项目已实现落地开工,落地率达83%。
创新模式、优化环境
在传统招商方式的基础上,丹东探索出“携企走请”“商协会搭桥”等新模式。上半年举办的56场特色招商活动,成功搭建起政企合作新平台。“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让我们看到了丹东的诚意和效率。”一位参会企业家感慨地说。
“我们将重点引进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力争实现新突破。”市经合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搭建的交流平台,对前期接洽的央企、民企等重要客商,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回访和联络,有针对性地开展“请进来”活动。
同时,精心筹备好京津冀、长三角、辽洽会、粤港澳大湾区招商活动,做好项目储备,在省、市领导“点对点”推进项目、项目签约、走访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上寻求突破,确保招商引资“夏季会战”各项任务有效推进、高效落实。不断拓宽招商渠道,下大力气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基金招商”等,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借力商协会、团体、中介机构等外力,借助本地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记者:邢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