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清晨,鸭绿江街道果园沟社区的服装零活加工服务站内已是一片忙碌景象。10多位女工围坐在一起,飞针走线赶制服装,缝纫机的嗡鸣声与大家的笑语声交织,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民生图景。68岁的李女士一边麻利地缝制袖口,一边笑着说:“上个月在这儿挣了600多元,自己零花钱够了,日子过得踏实!”
这份踏实,源自服务站创始人王丹二十载的坚守。今年71岁的王丹,是果园沟第五党支部支部委员、社区巾帼志愿者。2005年,她注意到社区里不少40到50岁的下岗家庭妇女面临生活困境,急需一份能兼顾家庭的工作。“我是党员,有责任帮大家一把。”王丹看着自家交通便利的平房,萌生了创办服装零活加工站的想法。她第一时间向社区党委汇报,在社区支持下,“王丹服装零活加工服务站”正式成立。
从最初几名困难家庭妇女聚在一处摸索干活,到如今20余名生活困难人员稳定参与;从“等米下锅”找活儿源,到与2家固定服装厂合作、对接10余个非固定活源——这个小小的“零活站”,在鸭绿江街道党工委的扶持下不断成长。20多年来,累计有千余人在这里灵活就业,百余人成长为技术能手后另谋新职,6人常年在此工作,月收入稳定在800至1000元。
“王大姐从不跟我们说难处,总想着帮我们。”提起王丹,女工们满脸感激。20年间,她不仅用暖心话开导遇到烦心事的工友,还常年免费提供茶水、饭菜,从未克扣过一分工钱。
“每天能赚20到30元,够日常花销,还能和老姐妹聊聊天,日子充实多了。”李女士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这个“零活站”不仅解决了社区剩余劳动力、低收入群体和老年人就近就业的难题,更在促进综治稳定、社区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让妇女群体的能动性得到充分释放。
如今,鸭绿江街道党工委正以“零活站”为范本,深入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通过创新就业服务模式、整合零散劳动力,用“小零工”带动“大就业”,以“小市场”服务“大民生”,持续为辖区群众拓宽增收渠道。
记者:张津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