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百姓切身利益。今年1月1日起,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实施,向12345热线咨询政策、反映诉求的群众相对增多。为此,市人社局采取四项举措,提升群众满意度。
创立12345热线“五个一”办结机制,推动群众诉求办理“换挡提速”。即人社局信访科接到市12345热线平台转办件后,一分钟内转交属事科室(中心);属事科室一小时内通过电话或见面了解诉求人详细情况,对“咨询服务类”当场解决,对投诉建议类“简单诉求”一天内办结;对“复杂诉求”一周内办结;对“疑难诉求”十天内办结。局信访科、行风办全程计时督办,按照办结时限,通报至天数、小时、分钟,每周至少通报一次。截至7月中旬,已累计通报22期。今年上半年,市人社局受理12345热线诉求314件,及时反馈率100%,点题答复率100%,办结率100%,有效诉求满意率99.31%。同时,创新信访“三早五找”工作办法,利用“三早”初访矛盾基本化解在萌芽阶段,利用“五找”解决了许多群众急难愁盼的历史遗留问题。
举办“社保服务进万家”系列宣传活动,推动社保便民服务“提档升级”。持续抓好“六个办”服务,开展社保政策大宣传、大培训、大走访活动。走进养老院开展“养老认证”上门服务;走进社区、企业宣传社保政策,发放宣传手册10万余份,当场解答群众社保领域政策咨询30万人次;走进灵活就业中断缴费群体,一对一、面对面解决群众诉求;走进建筑施工单位,开展根治欠薪四季行动,压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保险保函制度责任,落实48小时见索即付。同时开展社银合作,把社保窗口与银行柜台“合二为一”,把银行柜台变为社保服务前台,银行柜员变为“社保服务专员”,借力银行网点分布广泛、服务设施齐全、信息化水平高等优势,延伸社保服务触角,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建成“城区10分钟”“乡镇30公里”的社保服务圈,让偏远乡镇的群众享受人社服务“就近办理”。目前,已有17个网点实现了社银合作,年底前社银合作网点将达到全市的60%;目前已有108个网点布设了社保业务办理自助机和社保卡制发卡机,社保卡制发卡90秒内办结。
创建“党建+人社微服务”载体,推动服务群众网络“提质增效”。依托已经建成的社区公共就业网格化服务平台“市级指挥舱”,增加“党建+人社微服务”功能,在市人社系统内部创建624个党建微服务岗位,建立微服务事项认领机制、红绿灯预警机制、微服务考核机制三个机制,每季度通过系统自动生成考核结果,按日、周、旬、月、季、年多维度统计,实时掌握人社系统党员干部开展微服务情况,服务质量和效果一目了然。目前,人社干部认领群众微需求事项325项,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为100%。
创建农民工工资支付电子保函系统,推动农民工权益保障“提效赋能”。该系统可实现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事项全流程线上办理,跨部门数据共享。自6月12日上线以来,系统共办理业务28笔,保险保单代替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035万元,全部采用“48小时见索即付”模式,企业仅缴纳保费32万元,为企业释放现金流1003万元。
记者:李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