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边境线上的“移动界碑”
  • 发布日期:2025-7-25 9:38:39
  • 发布人: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振江边境派出所的民警,被誉为边境线上的“移动界碑”,他们时刻牢记的心中信念,正是派出所门前那八个遒劲大字——百里边关,有我而安。

2025年,在支队“党建红飘带”工程引领下,该所立足实际,着力构建“党建联合体”,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党建强引领、业务促提升”的良性循环。

创新模式 筑牢平安防线

面对复杂的边境形势和辖区重峦叠嶂、林密沟深的地理特点,派出所在“一队一室”警务改革基础上,创新推行“一区多警+民兵+护边员”社区警务模式,整合港船管理、矛盾化解、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等职能。同时,健全“三法四长五老”三级调解机制,分级分层处置纠纷,实现“三天动态清零”。实现了辖区连续两年刑事案件“零发案”,治安、刑事和可防性案件同比分别下降6%、8%、20%,边境持续安全稳定。

忠诚戍边 铁骨丹心守国门

“甘为边境线上无名石,誓作祖国版图定海针”——这是振江民警的誓言。无论酷暑严寒,他们无畏复杂地形与恶劣气候,日复一日以车巡+步巡方式排查隐患,足迹遍布山林崖壁。派出所联合渔政执法等涉边部门,建立勤务通联和界江联巡机制,年初至今累计开展联巡联防21次,形成强大集群作战效应,维护了边境安全稳定。

心系群众 点滴小事筑信任

在振江镇,民警不仅是执法者,更是群众的贴心人。走访村屯、反诈宣传、安全教育、解决实际困难……从资助老人、调解纠纷,到环境整治、创新“文旅警务”,点滴小事筑起警民信任桥梁。2025年1月,群众连续赠送的三面锦旗,是对户籍民警为民排忧解难的认可;5月6日,万宝村一起田地边界纠纷在民警主持下成功化解,依托的正是派出所建立的“方舱联合调解室”,汇聚了公职律师民警的专业素养与村委会干部的基层经验。

“文旅警务” 深入景区做宣传

针对夏季绿江村游客多、G331国道打卡点密集的特点,民警联合村委会探索“文旅警务”模式,民警深入景区巡逻检查,化身“义务导游”宣传法规知识。警务室还牵头成立“优化营商农家乐协会”,并组织党员骨干组建“山地搜救”“车辆抢修”“水上救援”“医疗救护”四支应急服务队。今年五一、端午期间,累计服务救助游客30余次。

薪火相传 青春热血铸边关

“上下同欲心向党,党群一家守平安”是振江边境派出所党建品牌的灵魂。依托党建联合体,派出所紧抓责任与传承。经验丰富的老警如同灯塔,在案件侦破、群众工作等方面倾囊相授,助力新警成长。在团结协作、锐意进取的氛围下,所内已有3名民警成为公职律师,2名民警通过会计和通信网络资格考试。

在“党建联合体”引领下,振江边境派出所通过支部联建、警地共建、军警合建,持续锻造“四个铁一般”过硬队伍。全体民警以“百里边关 有我而安”的振江精神,构筑起辽宁东大门的铜墙铁壁,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和平与安宁。

记者:唐羽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