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院士专家组团“开方” 高端智库把脉“支招”
  • 发布日期:2025-8-28 9:35:16
  • 发布人: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8月18日至23日,中国科协2025年高层次人才国情考察团的到来,为攻坚拔寨、振兴发展中的丹东带来了蓄势跨越的“智力财富”。

6天,3轮座谈会,10余场高效对接……来自各领域的院士专家和行业顶尖专家组成的“智囊团”,带着先进技术、前沿理念,深入田间地头、企业生产一线,围绕破技术难点、攻产品难关、促合作创新,为丹东高质量发展把脉会诊、传经送宝。

这是一场丹东蓄势发展的“及时雨”。

当前,我市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机遇期,迫切需要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创新意识的高层次人才鼎力支持,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科研项目在丹“开花结果”。

“丹东要将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生态优势、扎实的产业基础,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和发展胜势,根本出路在创新,核心支撑是人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赋能,都更加渴求人才助力。”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在考察团与丹东市党政领导座谈会上掷地有声。

“我们将紧密结合国家所需和丹东所长,深入调研、精准对接,特别是在推动仪器仪表、汽车零部件、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前瞻布局上,为丹东加快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智力支持。”考察团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尤政在座谈会中有力回应。

交流、碰撞、启迪、探索……院士专家们顾不上旅途劳累,兵分多路直奔相关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农业示范园,针对企业发展难题、产业发展瓶颈,开诚布公、倾囊相授,让政府部门负责同志、企业家们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

“可以说,孔雀表业代表了全国精密机械的最高水平,多个零部件体现了企业高超的设计水平和加工水平,也反映了丹东在精密制造业的独特色彩。”院士专家不仅点赞钻研“一技”“一件”的丹东工匠,也被我市的专精特新特色所吸引,以智慧和远见为仪器仪表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考察期间,一场场高端智力与地方产业的深度对话精彩上演。

与丹东草莓种植企业、协会就我国草莓产业基本情况、问题与思考进行交流;面对50余家企业的创新需求、技术瓶颈,院士专家团队结合国际科技前沿与产业实践,逐一回应、精准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东明建议欣时代生物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深度合作研发新产品;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主动提出与丹东汽车行业建立交流机制,助力材料强度与轻量化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祥宝针对通博电器的树脂基复合材料难题提出合作方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张运涛就丹东草莓新品种引进表示全力支持和配合……

牢牢把握这次专家云集的难逢良机,充分对接专家及其团队所关联的创新成果、革新项目,从党委政府到龙头企业,再到产业协会,超过500名党政干部、企业负责人与专家或是其科研团队建立联系、对接需求乃至达成合作意向。

“这样集中与顶尖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太宝贵了!”孔雀表业执行总经理杨威难掩激动,长期困扰企业的高废品率工艺难题,在与专家宫声凯交流后已初步形成解决方案,并就后续进一步合作达成共识。

“专家的一句话捅破了窗户纸,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丹东欣时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海波满载而归。企业的研发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的科研团队、多位专家的课题研究对接,将大大解决企业在新产品研发的困境。

一直以来,丹东是一片“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热土。让顶尖专家“来”,只是一个起点,让更多优质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是发展关键。

去年年底,受丹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邀约,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团队深入丹东多家食品企业开展调研,校地双方共同梳理科技成果126项、企业技术需求90项,促成多项产学研合作落地。今年,潘一山、毛景文等院士也相继偕团队走进丹东,为产业创新注入顶尖智慧。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振兴发展的战略支撑,紧紧围绕国家所需、丹东所长,借力高端“智库”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年多来,丹东已邀请26位院士来丹,签订合作协议12项,转化科技成果24项,突破核心技术11项,新增产值超3亿元。

“此次院士专家在丹东考察,带来的不仅是产业、项目的互通合作,更是带动丹东广大干部、企业家观念更新、思维转换,积蓄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动能。”市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坦言,这些真知灼见,饱含着院士专家们对丹东人民的深情厚谊,也充分体现对丹东美好未来发展的鼎力支持,对于我市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好风凭借力,聚智踏新程。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优良环境,为院士专家们在丹东施展才华、创新创业提供广阔舞台。

我们坚信,借脑引智,创新发展,将为丹东增添无穷动力。

记者:宋琳 李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