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党和政府的帮助,让我申请到临时救助,渡过了难关!”日前,振兴区汤池镇萌芽村村民卢先生握着回访纪检监察干部的手激动地说。
今年以来,振兴区纪委监委紧盯社会救助政策落实中的堵点、难点,发挥“监督的再监督”作用,以护航各项惠民政策落实落细为出发点,着力解决生活困难群众“急难愁盼”,让社会救助既有“及时雨”的温度,更见“精准滴灌”的实效。
聚焦关键明责任,织密社会救助“监督网”。振兴区纪委监委不断强化对社会救助领域的监督,督促各镇街党(工)委及民政部门落实责任,通过问题线索起底、清单化监督整改等方式精准施治,督促相关问题责任单位及时整改;成立专项督导组,深入民政部门和各镇(街)、村(社区),排查社会救助领域廉政风险点,对重点岗位关键人员谈话提醒;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跟进监督,形成闭环。今年以来,共收到社会救助领域问题线索106件,立案16件,党纪政务处分11人、组织处理21人,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织密织牢困难群众生活“保障网”。
强化排查勤“串门”,守护幸福底色。今年2月,振兴区纪委监委走访时了解到,纤维一社区82岁的付先生独居在一处30平方米的厦子里,其户籍山东,无子女及其他亲属照看,生活窘困。区纪委监委立即将该问题反馈至属地党工委及区民政部门,经多方协调,成功将老人的户口迁至丹东,并主动帮其申请低保,为他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建立“纪检监察+职能部门+镇街纪工委”联动机制,强化大数据赋能,推动职能部门救助信息互通共享,动态掌握低收入人口现状,精准锁定救助“目标”。聚焦低保、特困、残疾、独居老人等边缘困难群体,及时分类处置预警信息,监督职能部门定期复核救助对象情况,动态更新救助对象数据库。加强线下走访,开展“敲门行动”,动员村(社区)干部、低保专员常态化走访生活困难群众,宣传相关救助政策。上半年,振兴区城乡低保合计3039户、3819人,发放低保金229万余元。
创新举措谋善策,让生活困难群众“医有所伴”。为扎实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切实解决生活困难群众住院期间无人照料问题,振兴区纪委监委监督推动区民政局开展“困难群众就医陪护”项目,将慈善机构募集的善款作为支撑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为患有重大疾病、在定点医院住院治疗且无亲属照料及陪护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低保对象等人员支付医疗及陪护费用。截至目前,该区已开展6例就医陪护服务,发放就医陪护补助24800元,让特殊困难群众就医护理得到保障、精神得以慰藉。
“打通社会救助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既是民生工作的‘试金石’,也是纪检监察监督的‘必答题’。”接下来,振兴区纪委监委将继续推动监督力量下沉,以精准监督织密民生“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