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破茧重生~从传统到百亿产业的蝶变!
  • 发布日期:2025-10-21 10:13:53
  • 发布人:丹东发布

    从零星分布的个体小作坊到颇有名气的老字号,从上世纪末中国北方最大的丝绸生产基地到如今的百亿产业集群。丹东,这座根植百年纺织基业的城市,正以全新姿态续写“轻纺名城”的时代新篇。

    丹东是世界最大的柞蚕生产基地,放养面积达200万亩,年产优质柞蚕茧超3万吨,占据了全国总产量的60%。回溯丹东纺织服装产业的工业化起点,柞蚕缫丝是绕不开的核心。上世纪九十年代,丹东丝绸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海外,“轻纺名城”的美誉传遍大江南北。

    在辽东学院纺织服装学院陈列室,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旧纺织设备,静静诉说着丹东纺织的辉煌过往。从手工生产到机械缫丝,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推动着产业向前迈进。

    进入21世纪,丹东柞蚕丝绸产业陷入转型阵痛。我市从政策、品牌、技术等多维度出发,全力推动柞蚕丝绸产业破茧重生。把握凤城市成为“中国柞蚕之乡”的契机,以瑞沃尔、中天丝绸等企业及辽宁丝绸研究院为引领,大力发展柞蚕丝绸产业,重新焕发“丹东丝绸”生机。

    在辽东学院的辽宁省功能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里,辽东学院纺织服装学院院长曹继鹏带领科研团队,结合丹东地方柞蚕产业优势,积极开发功能面料及其制品,实现从原料到纱线、从纱线到织物、从织物到服装全产业链的协同攻关和技术创新,积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我们结合丹东本地柞蚕产业优势,通过柞蚕和棉纤维混纺,实现优势互补,舒适性大大提高。”曹继鹏说。

    这样的场景,在丹东柞蚕产业的创新生态中正在成为常态。龙头企业与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东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等机构建立了稳固的战略联盟,合作领域覆盖全产业链。这种务实的协作模式,是在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和大力支持下,产学研三方找到了深度融合的“钥匙

    丹东华洋纺织服装有限公司打造的自主蚕丝品牌“柞伴”,将丹东柞蚕丝文化深度融入产业发展,开发出柞绢毛衣、围巾、家居服、家纺等多元化产品。

   “我们组织对接会,把企业的技术需求清单直接送到高校和研究所,也把科研院所的成果清单推送给企业,就是要精准对接,解决‘两张皮’的问题。”市工信局消费品产业科科长李楠说。

    正是以科技为龙头的多轮驱动,让古老的丹东柞蚕在现代消费升级的浪潮中焕发出耀眼的新生光芒,生动诠释了“一粒茧,百样金”的价值真谛。在“十四五”期间,以丹东柞蚕丝绸为代表的丹东纺织服装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86户,实现行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成功跻身百亿产业集群行列。

记者/李杰 童仕东 马千妮 刘响 杜依帆  编辑/赵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