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辽宁省丹东市:聚力产业结构升级 挺起“工业强市”脊梁
  • 发布日期:2022-12-21 12:11:13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

汽车零部件、仪器仪表等“老字号”企业,推进智能化、数字化赋能升级改造;化工类、海产品原材料加工类等“原字号”企业,做好产业固链长链强链补链;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新字号”企业,增强创新能力,研发新产品,占领市场制高点……

近年来,丹东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落实一批技术改造、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人才支持项目,采取系统化组织领导、项目化推进实施、专业化调度督导、多元化政策支持、清单化解决问题等“五化”措施,聚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挺起“工业强市”的脊梁。

数字化、智能化的产业集群渐成规模。(摄影:刘海东)
数字化、智能化的产业集群渐成规模。(摄影:刘海东)

多措并举夯实基础

“企业将积极参与‘百企百亿技改提升行动’,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持狠抓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建设,努力在‘带土移植’‘揭榜挂帅’‘产学研联盟’‘人才培育培养’‘品牌建设’等方面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创新。”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丹东市“项目年”暨专项工作表奖大会上,丹东国通电子元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磊作为企业家代表发言。

据悉,国通电子实施的“环保新型PTC热敏电阻及传感器智能数字化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5600万元,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2亿元、利税4000万元,市场占有率将达到60%左右。

在丹东,越来越多的企业像国通电子一样,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积极投身创新的洪流中去,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大展拳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10月,丹东市印发了《丹东市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三年的主要任务和目标,部署了重点工作,制定了保障措施。

为支持骨干企业发展,丹东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丹东市“三篇大文章”专项行动计划》《关于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丹东市梳理了主产业链12条、分链30条;覆盖规模以上(以下简称规上)企业351户,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90.9%;挖掘产业链主要缺失项目11个,缺失产品44个,针对缺失点谋划了补短板、填空白招商项目23个。

与此同时,丹东市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囊括了各地区、各部门437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绘制产业图谱、组织对接活动、打造标志企业等60项具体任务。两年来,累计召开市县专班联动项目调度例会18次,累计调度项目273个,涉及投资额385.8亿元。

为助推重点优质项目快速上马,2021年,丹东市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工业投资项目高质量发展;设立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本地企业与华为深度合作,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今年,丹东市又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当年完工的项目连续三年给予奖励,进一步扩大了专项资金扶持面和支持力度。另外,丹东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制定了工业项目融资对接方案,设立无抵押贷款30亿元。

政策杠杆作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丹东市支持工业互联网建设,鼓励企业上“云”、引进机器人整机及智能成套装备研制等。

以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为载体,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产业示范基地、双创基地和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等“国字号”“省字号”平台作用,培育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中思凯电子、华通测控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企业;通博电器、奥龙射线、东方测控获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孔雀表业、思凯电子等7家企业的项目,被列入省年度提前下达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立项项目清单;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辽宁百特粉体颗粒检测技术产学研联盟”、丹东浩元仪器有限公司“辽宁浩元X射线测定技术产学研联盟”等3个联盟,被纳入辽宁省首批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名单。

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品牌价值。(摄影:王卢莎)
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品牌价值。(摄影:王卢莎)

多元支撑技改升级

位于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港口工业园区的和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原来由20名工人控制操作的恒温车间,如今只需4名工人,投资20万元引进的数控系统,实现了“机器换人”。

和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是丹东“老字号”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的一个代表。目前,思凯电子、大东线圈、华通测控、通博电器、克隆集团等丹东企业与华为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围绕数字场景进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

“以‘新’为要,凝心聚力加快转型升级。”丹东市目标明确——改造升级“老字号”,以人工智能为引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深度开发“原字号”,推进优势产业链迈向价值链、供应链中高端;培育壮大“新字号”,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

为给产业转型架上“数字桥梁”,围绕“老、原、新”产业,丹东深入谋划数字赋能、强链延链项目,壮大工业经济,推动产业基础振兴、产业链不断优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梁梓告诉记者,围绕市场需求,孔雀表业确立了“精密制造”的核心理念和“柔性、定制、品牌化”发展战略。“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中国的品牌手表都跳动中国‘芯’。”有了目标就有了发力方向,梁梓对孔雀表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挺起“工业强市”的脊梁必须扩大工业有效投资,一直深入实施的“百企百亿技改提升行动”,为“谋、立、推、建”工业投资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两年来,丹东市共有187个工业技改项目参与专项行动,总投资218亿元。截至目前,百企百亿项目开工率达88.8%,入统率77.6%,有效带动了全市工业技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丹东市工业技改完成投资31.9亿元,同比增长45%,已连续6个月高于40%,技术改造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体量已经占到全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51.4%,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升了4.3个百分点。

园区是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丹东市聚焦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明确主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做深、做精、做尖。如今,全市共有9个产业园区,包括1个国家级、8个省级,逐步形成以汽车及零部件、风电装备、精密机械等产业聚集区为核心的总体架构,产业园区分类发展的格局初步显现。全市园区现有工业企业164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19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7%;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382.9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5%。无论从企业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园区都逐步成长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和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恒温车间工人由20人减至4人,实现了“机器换人”。(摄影:王卢莎)
和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恒温车间工人由20人减至4人,实现了“机器换人”。(摄影:王卢莎)

数字赋能智造强市

承载“数字丹东、智造强市”的战略使命,丹东进一步加快“丹东制造”向“丹东智造”转型的步伐。

“东方测控与首钢硼铁联合打造的首钢硼铁智慧矿山项目,是辽宁省首个依托5G低延时、广连接、大带宽的技术保障,构建了矿车无人驾驶、皮带智能巡检等多个创新应用场景的项目,目前已经初见成效。”辽宁首钢硼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尧东说,通过智能矿山建设,地测采选等各环节已经实现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效益显著提升。

近年来,丹东市在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方面持续用力,以数字化转型为手段,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丹东市已建成5G基站1969个,实现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个,覆盖纺织服装、仪器仪表、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等多个行业,二级节点建设数量居全省前列。丹东市还建成并上线了省级纺织服装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行线上虚拟园区。83家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规上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接入率19.5%。53家企业上“云”上平台,6家企业建有私有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率12.3%。

今年以来,丹东市数字化转型项目比重进一步扩大,共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69个,占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项目总数的32.2%,占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的19.7%。以东方测控、华通测控、通博电器、金洋科技、思凯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本土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和以东方测控、奥龙射线、华日理学等企业为代表的本土智能装备提供商,已成为全国数字化服务重要提供商。

思凯科技凭借智能燃气云平台及物联网智能安全超声波燃气表、水表等产品,先后入选国家工信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上“云”典型案例、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华通测控凭借油田设备检测诊断分析云平台,入选国家工信部上“云”典型案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服务产品及活动推荐目录……

稳则准,准则健,健则远。向上向未来,丹东正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勇毅前行。

作者:王卢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