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辽宁省丹东市:六大举措力推“人才强市”
  • 发布日期:2023-1-10 10:42:07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丹东的小伙伴们,新岗位来啦!”“我们要招一线员工、销售业务员,还有质检员……”1月4日,“丹东就业”探厂视频活动走进宽甸满族自治县一家农业产业化企业,这也是2023年市人社部门组织的首场视频带岗活动。

就业招聘直播带岗、视频探厂,不仅是对就业服务工作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也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人才工作部署,坚持人才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之一。今年,市人社局将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落实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举措,重点做好六项工作。

全面开展“万名学子留丹来丹”专项行动。全面落实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若干举措,对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给予社保补贴,对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见习的给予见习补贴,对留丹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实施落户“零门槛”,落实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对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成效明显的给予一次性奖励。进一步推进用人自主权下放,保障教育、卫生、新闻等事业单位采取“名校优生”“高校直招”等方式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确保每年吸引集聚1万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留丹就业创业。

深入实施“鸭绿江英才计划2.0版”。落实博士、博士后工作补贴和住房补贴,实施高层次人才配偶安置政策。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激励保障制度,评选一批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技能大师工作站。开展民营企业职称评审“直通车”服务,为企业人才提供专项服务。扩大职业能力鉴定职种范围,将原有的53个职种扩大到64个,全年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3500人次以上,开展补贴性职业培训1.4万人次以上,新增专业技术人才2400人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15人以上,有效促进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出台驻丹职业院校学生留丹就业创业奖励办法。鼓励支持省属驻丹高校附属高职(专科)学院和市属职业技术院校工学一体化发展,对开展师带徒、新型学徒制等各类“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与丹东本地企业签订“订单式”“冠名式”技能人才培养协议的驻丹职业院校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吸纳驻丹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成效明显的丹东本地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召开全市“百企千人”人才招聘大会。年初,将组织100多家企业、3000余名驻丹高校学生及来丹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群体,开展大型专场企业与人才对接交流招聘活动,抖音、快手等多媒体主播直播宣传各县(市)区企业情况及用工信息,现场展示市技师学院烘焙专业参加国家和省、市职业技能大赛获奖作品。今年3月份,将建成丹东智慧人力资源市场二期平台,提供“短零工市场”等4大服务功能,实现精准画像、智能匹配、双向推送,群众通过手机就可以线上找岗位、自主找工作,计划全年开展各类招聘活动200场以上。

开展丹东市促进就业工作最佳单位和最美人物评选。对2023年度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效果明显的企业、促进学生留丹就业创业成效明显的驻丹职业院校授予“丹东市促进就业工作最佳单位”称号,对在充分就业社区网格员、各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公益性岗位上熟知熟会就业政策,熟练经办就业业务的人员授予“丹东市促进就业工作最美人物”称号。

推广充分就业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经验。倡导各县(市)区全面开展充分就业社区“网格化”管理建设,完善覆盖全市城乡一体的“4+1”网格化就业服务联动体系,建立三县三区的“1+2+3+4+N”智能型充分就业社区平台,多种渠道开展充分就业社区网格员培训,充分发挥网格员贴近群众的亲情、友情、邻里情,精准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建立先进经验推广工作制度,组织各县(市)区人社局到凤城进行拉练,成立督导检查组,定期召开全市充分就业社区建设专题会议,调研推广充分就业社区网格化管理经验,确保推广工作取得实效。

作者: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