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3-3-16 10:37:54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这个园区10个棚,主要无土栽培种植蓝莓,目前来看,效果非常好。”3月8日,在东港市龙王庙镇卧虎村的一处大棚园区内,园主于仁河向记者介绍。
大棚内,千余棵蓝莓离开地面,被安置在一个个泡沫材质的盆内。这些泡沫盆都是于仁河自己设计的,他结合国内外无土栽培经验,在原有塑料盆的基础上,根据北方气候特点,经试验研究,最终选择采用泡沫材质的盆,为蓝莓打造一个个“单间”,让蓝莓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下生长。
在一座等待蓝莓苗“入住”的棚内,记者看到,用于试验的塑料盆、泡沫盆、温度计还未被撤出。“我去南方考察时看到,蓝莓无土栽培都是采用塑料盆。经过试验发现,塑料盆吸热,升温快,散热也快,盆内昼夜温差能达20多摄氏度,而泡沫盆的温度变化小,昼夜温差也就几摄氏度,对蓝莓生长损伤较小。”于仁河介绍,当前,他正在为这个泡沫盆申请专利。
除采用自己研发的泡沫盆外,于仁河还有一套自己的植保方案。经过多年的学习研究,去年,于仁河终于将多年积攒的理论应用于实践。2022年4月,于仁河在园区种下第一批蓝莓苗,“我栽入的是刚生长出来的蓝莓苗,很小,掉地上都找不着。”于仁河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蓝莓树要3年才能结果,而他将1年的蓝莓苗栽进盆后,不到9个月就结果了,这让他很兴奋。“去年4月份栽的,今年1月份就结果了,长势非常快。用这套植保方案,当年种植就能达到地栽两三年的效果。”
据于仁河介绍,无土栽培的蓝莓,每个盆内的基质都采用经特殊处理的泥炭、珍珠岩、椰糠等物质,跟地栽蓝莓比起来,养分更充足,也减少了病虫害及杂草的产生,不仅为蓝莓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也减少了人工、用药等成本,提高了种植效率和效果。
园区整体采用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只需两个人就可以看管10栋大棚。当天下午14时30分,插入盆内的滴箭开始出水,这是根据当前蓝莓生长周期设定的植保方案,每天灌溉5次水肥,每次2分钟。而这些像打点滴似的灌溉模式相较滴灌来说,既能实现精准灌溉,又能控制水量,避免浪费。在园区的4号棚,记者找到灌溉源头——一个大蓄水池和一套智能控制设备,这套水肥设施供应整个园区大棚。园区管理员会根据每个周期蓝莓的生长所需,调好营养液,并设定好灌溉时段,到时候,设备就会按时启动,各棚内的滴箭实施灌溉,结束后自动停止。
于仁河称该植保方案为“傻瓜式”,是他为蓝莓种植户趟出的一条致富新路径。棚内的每棵蓝莓树都硕果累累,树枝被果实压弯了。于仁河告诉记者,虽然蓝莓树的种植时间不长,但挂果量已经高出地栽树的4倍以上。
“现在许多老百姓不敢种蓝莓,就是因为周期太长,从种植到结果得3年,大家等不起,不敢投入。”于仁河用实践证明,这种新型蓝莓种植模式可以获取更高收益。连日来,东港地区许多种植户来到于仁河的园区考察,并已有不少种植户开始采用于仁河的植保方案进行种植,还有部分计划于五六月份重新栽种新苗后再开启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