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丹东籍领跑员助视障运动员夺银:我是你的“眼睛” 带你奔向光明
  • 发布日期:2023-11-7 9:11:09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

领跑员是视障运动员的“眼睛”,他们由一条10厘米长的引导绳相连,合力冲向终点。10月24日,在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田径男子100米T11级决赛中,作为领跑员的丹东小伙儿王圣元通过引导绳向视障运动员赵平安下达指令,俩人共同拿下该项目的银牌。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荣耀属于赵平安,也属于同样全力以赴的领跑员王圣元。

仅仅搭档5个月就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11月1日,记者采访回到家乡的王圣元,了解这背后的故事。

今年22岁的王圣元,18岁时从丹东体校考至沈阳体育学校,成为一名国家二级运动员。今年5月,王圣元在辽宁省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田径选拔赛100米项目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因此被省残联选中,成为一名领跑员。

王圣元的搭档是26岁的全盲残疾人运动员赵平安。起初,王圣元以为领跑员的任务就是带着视障运动员跑步,给他们指引方向。可真正当上领跑员后,他才发现除了要克服步幅差距,提升默契度和技术体能外,最重要的是要在心灵上真正建立起信任和默契。

为此,王圣元与赵平安同吃同住同训练,照料他的饮食起居,用耐心和爱心走进了赵平安的生活。渐渐地,他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有了心心相印的默契。每天,他们都会一同接受专项课和力量课训练,加强体能,提高速度。王圣元说,运动员和领跑员之间仅通过引导绳连接,领跑员在带跑过程中,任何细微的变化通过引导绳传导给运动员,都有可能影响运动员对位置、空间、步频的判断。因此,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他们需要克服重重困难。

刚开始训练时,两人的频率、动作时常“打架”。为此,他们抛掉各自长年累月形成的跑步习惯,找到让双方都适应的动作落点,从最基本的共同行走开始,协调步幅,然后再一点点尝试慢跑,如果出现步幅不一致,便立刻停下来调整、磨合,逐渐适应对方的特点和习惯。经过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王圣元发出的每一个指令或者一个细小的动作变化,赵平安便会心领神会。今年6月,俩人仅合作一个月,便在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男子T11级100米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每次比赛开始之前,王圣元都要帮助赵平安调整好起跑姿势,确保赵平安的双手不压起跑线、起跑不跑偏,并叮嘱对方放松心情,注意技术动作。在奔跑过程中,王圣元不仅要保持赵平安的奔跑方向,不妨碍其前进,还要不时提醒和鼓励他。日常训练中,王圣元也经常就赵平安的技术动作提出建议,大赛前还要帮他做好心理调节和疏导。

作为领跑员,王圣元从没后悔这一选择。他认为,能够帮助残疾人运动员展现竞技水平、实现人生价值很有意义,而残疾人运动员不屈服命运、不放弃自我,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也不断激励着他。此次回家短暂休息后,王圣元便会返回队里,全力备战2025年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我们还需要不断磨合和磨炼,期待未来能够站上更高的领奖台。”王圣元语气坚定地说。

记者:包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