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3-12-28 9:54:49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
首战之年看大势。
2023年年关岁末,翻开沈阳市大东区首战“成绩单”,写满了奋力实现首战告捷的亮眼数据。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100亿元,同比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23.5亿元,同比增长10%,总量列沈阳市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沈阳市平均水平。
在区域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的同时,大东区连续两年荣登“全国百强主城区”榜单,连续六年蝉联“中国工业百强区”,位列东北地区首位、全国第29名,提前一年实现“争创国家先进制造示范区,力争三年进入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一集团”目标。
一年来,大东区保持“工作创一流、事事争第一”的精气神,聚力打造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重要的汽车产业生态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大东人期待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实景”。
回望首战之年,大东区已经站在新的高峰;展望攻坚之年,大东区再次眺望新的远方。
强势而起 彰显发展硬实力
在大东区的土地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蓬勃发展。
大东区建设路是自动驾驶示范道路,街路开阔平坦,5G网络全覆盖,自动驾驶车辆行驶平稳,车内电子屏幕实时显示行驶路线、路况、车速等信息,方向盘自主转动,车辆自动识别红绿灯,对障碍物进行避让,将乘客安全送达目的地,为乘客带来全新出行体验。
“聪明的车”离不开“智慧的路”,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今年,大东区共建成智慧道路105公里,预计到2025年覆盖大东全域101平方公里,2027年在全市推广到300平方公里。步入沈阳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园的自动驾驶指挥中心,大型的电子显示屏上数据闪动,画面显示实时路况等信息,实时的云、可靠的网、精确的图,这些都让智能网联汽车在大东行驶得更加安全平稳。
同时,大东区即将运营东北首条纯商业自动驾驶观光线路,串联区内主要文旅景点,“聪明的车”驶入“智慧的路”在大东区正逐渐变成现实。
今年,大东区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升级,沈阳智能网联汽车商用区建设全面加速,联合组建沈阳车网公司,建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园区,云控智行东北区域总部等30余家企业入驻。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全市首座加氢站启动建设。同时,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获评辽宁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整车产量突破50万辆,同比增长8.7%。
大东区还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航空航天、医疗器械、人形仿真机器人等产业多点发力,航天新光成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EX机器人组建成立应用场景开发运维总部,未来体验馆获评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
强化数字赋能,大东区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慧眼识事”应用场景增至30个。62家企业“上云赋智”,福耀玻璃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示范,中航发黎明、延锋饰件等8家企业成为年度“智造强省”智能工厂。新建5G基站791个,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获批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
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巩固扩大汽车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持续强化数字产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起势而进 形成新质生产力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推进央地合作,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上实现新突破。
参与沉浸式演绎、与古装角色互动、感受汉服巡游、置身国潮古风环境……12月初,东北首个原创线下国风实景游戏——主角儿沉浸式主题乐园一经开业便火爆网络,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
近年来,大东区龙之梦城市微度假综合体悄然勃发、如火如荼。游客可徜徉于动物乐园追风逐云,70余个种类、800多只动物,乐居在全国最大的室内动物园;可漫行在EX机器人体验馆陶然忘忧,领略万物互联、人工智能,面对面触碰未来的模样;可滑翔于省内最大的室内冰雪大世界,体验冰雪运动带来的刺激和痛快;可端坐在“相声江湖”涤荡风尘,品一壶清茗,听一曲演绎,在人间烟火气中抚慰心灵。
以文促旅、以旅兴商。大东区在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中深挖资源,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东中街—龙之梦商圈能级持续攀升,新增品牌首店26家,天润吾悦广场焕新启幕、“相声江湖”演艺综合体等一批项目盛大开业、持续升温,吉祥汽车主题商业步行街获评“辽宁省示范步行街”。同时,推出沈阳首个商业化运营文商旅融合平台——“乐享大东”数字化平台,发放消费券5000万元,撬动消费超20亿元。
在文旅产业强势崛起的同时,大东区还聚焦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今年,大东区科技型企业突破1600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5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9亿元,均实现倍增。组建材料结构精密焊接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5个,总数达到55个。航天新光、马卡智工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黎明机电等13家企业获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晋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真空技术研究所等5家企业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字化内窥镜、L-岩藻糖、大尺寸金刚石设备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实现突破。落实“兴沈英才计划”,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戴国亮博士科研团队,“带土移植”引入哈工大吴向方教授技术团队。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今年以来,大东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6个,同比增长31.2%;落地103个,同比增长14.4%;开复工华润热电异地扩建等180个亿元以上项目,同比增长24%;12个央地合作签约项目已开工10个。
乘势而上 提升百姓幸福力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升级城市功能品质、着力强化社会保障、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
“‘民生十条’解决了学费难题,帮我圆了大学梦。”家住大东区津桥街道河畔社区的小怡激动地对记者说。
小怡的母亲是社区低保人员,小怡高中时,抱着从医救母的信念报考了医学院校,但高昂的学费让这个家庭无法承担。“民生十条”实施后,根据新的帮扶政策,小怡得以获得定额资助,学费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从助困、住房、就学、就医、就业等与群众生活最相关的领域入手,大东区制定了“民生十条”帮扶救助措施,通过“容缺、补短、提标、拓面、共享”五位一体的帮扶举措,推动民生保障提质拓面。今年,“民生十条”品牌效应逐步放大,在原有版本基础上,对群众呼声很高的“事实家庭弃养人员”“困难高中生”等问题进行覆盖,兜牢民生底线,“民生十条”入选2023年辽宁省社会救助创新经典案例,并推荐至全国参选,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领域、更多人群。
聚焦“一老一幼”,托起“朝夕美好”。
“墙体粉饰一新,加装外墙保温层,今年冬天室温比往年高。”家住大东区新民小区的居民说。新民小区是今年大东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小区之一,走入小区内,看不到30年老小区的破旧,而是满眼的焕然一新。
“小区改造后,最让我满意的是两个细节设施:一个是单元楼道三层和五层的折叠座椅,上下楼走累了能坐下歇歇脚;另一个是每家窗户外的护栏,可以用来囤点秋菜。”新民小区80岁的居民卢盛兰说,夏天能在小区凉亭内聊天,中午就近到社区食堂吃口饭,家门口还有口袋公园,回家走的小街巷不仅平坦亮堂,还点缀着文化景观墙。
今年,大东区开放运营“幸福长者食堂”56个,数量位居沈阳首位。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达78个,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40户。改造140个老旧小区、89条背街小巷和39.2公里老旧管网,更新5条街路。完成魁星社区全国完整社区试点任务,新建八家子等5个完整社区,万泉公园诗词漫道火爆出圈,开工建设东湖城市公园,改造提升大东公园,建成100个口袋公园,清风赋、矿山园获评全市十大最美口袋公园。此外,大东区“智慧教育”入选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区域发展类优秀案例,获评全省唯一“教育部信息化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首战之年即将收官,大东区充分发挥沈阳东部核心增长区作用,勠力同心、勇立潮头,奋力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
聚势而强 增强发展新动力
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进重点改革任务、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上实现新突破。
华润热电异地扩建项目在沈阳备受关注,项目不仅是我省与中央企业合作的重点项目,还承担着发电、供热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任务。
为确保项目如期推进,大东区相关部门成立项目工作小组,实施企业包帮服务。随着项目推进和包帮服务的跟进,项目厂区用地已出让,而附属配套铁路专用线如何单独出让,此前在沈阳从未有过先例。
“面对项目推进的新问题,根据企业实际‘一事一议’,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沈阳市自然资源局大东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企业遇到的问题,经多轮论证、研究,最终决定以“带方案出让”的创新方式推动项目用地出让工作,开创了沈阳市铁路线项目“带方案出让”的先河,确保了铁路专用线用地出让顺利签约及项目按期有序推进。
不仅是华润热电异地扩建项目,今年,大东区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零往返、零见面、零经验”政务服务模式,“一网通办”网办事项达100%,全程网办率达95%以上,全省首创移动办照车上门审批服务,便民服务站增至128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缩至20个工作日。带方案出让3块土地,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化出让。开展“惠帮企@链上沈阳”活动,落实“一联三帮”“项目管家”帮扶制度,搭建“企动大东、共营未来”政商互动平台,营商环境问题“万件清理”办结率达100%。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血液”。建设“多功能金融服务区”,形成“1+8+N”全链条金融服务生态模式,组建首个产业投资基金,40家企业在辽股交挂牌,数量全省第一。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位列省级十佳开发区之首,全力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大东区开行沈阳首列海铁联运冷藏班列,沈阳首个汽车零部件外企总部——德科斯米尔中国区总部落地,获评全省唯一“省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时评
跃上新起点 乘势再出发
首战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
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的战鼓犹震,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激战正酣,沈阳市大东区咬定目标向前冲、甩开膀子加油干,以闯关夺隘、连战连胜的气魄,实现经济发展历史性跨越。
12月26日,在大东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7%,多项经济指标数据也领跑沈阳全市,地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这一千亿,得益于多点支撑、强势凸显。独木难成林,百川聚江海。单点支撑的产业结构难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所需,需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产业链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着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产业链不断延伸、补齐、升级、建强,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大东区着力推动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多年积累的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持续迸发活力,精心布局的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未来产业迈出实质性步伐,全面增强了大东振兴发展的韧性与后劲。
这一千亿,得益于追“高”逐“新”,创新突破。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科技创新如同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总能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强大力量。科技型企业突破1600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5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29亿元、创新平台总数达到55个、举办双创活动340场……今年以来,大东区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集聚科创优质人才,“带土移植”引进科研团队破解新兴产业“卡脖子”难题,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这一千亿,得益于优化环境,提升服务。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命之翼、经济发展活力之源,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大东区以优服务、提效率,实现惠企业、助发展,“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移动办照、上门服务等诚心实意来服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建设“多功能金融服务区”、实施“政采贷”“园区集合贷”等真金白银去支持,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大批优质企业、机构、人才齐聚大东、共谋发展,全面厚植了大东振兴发展的土壤与根基。
这一千亿,是里程碑,亦是新起点。明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大东区正处于振兴发展最好的“时”与“势”: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发展格局已经全面拉开,产业梯次培育成效初显、蓄势待发。
任重道远须奋力,风疾潮涌正扬帆。大东区全力聚焦“12+1”赛道争抢拼实,乘势而上,再攀高峰,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全力以赴助力沈阳在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中当好“排头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东新篇章。
记者:刘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