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4-2-26 12:26:48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
开局就要战斗,全年都要攻坚!
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打赢攻坚之战动员大会精神,2月19日,盘锦市召开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领导小组2024年第一次会议暨聚焦项目建设聚力攻坚之战动员部署会,激励全市上下在新的起点上,保持清醒头脑和归零心态,以昂扬的斗志锚定“六个走在前列”目标定位,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1+5”系列方案,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乘势而上、开创新局,坚决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
闻令而动,擂鼓出战。盘锦市正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全力拼出高质量项目、拼出高质量发展。
攻坚之年怎么攻——
以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
首战之年,盘锦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攻坚之年,盘锦怎么攻?
盘锦市凝聚共识,在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中走在前列,必须立足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优势,加快项目建设,将高质量项目作为打好打赢攻坚之战的关键支撑、把握重大发展机遇的客观需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抓手、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以及对干部队伍的重大检验。
厘清思路,盘锦市提出:抓好招商引资,打破思维定式,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大发展。明确主攻方向,围绕石化及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粮食精深加工等产业基础和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布局,紧盯国内外重点地区,瞄准世界500强、大型跨国公司、行业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坚持“招大引强”和“延链补链”相结合,着力引进一批能够建链强链的旗舰型项目,落地一批促进延链补链的配套型项目。大抓项目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开工一批,狠抓存量盘活挖掘一批,扎实做好底活争取一批。大抓产业统筹,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有效避免县区间、园区间目标定位重叠、产业发展趋同、资源浪费。大抓园区建设,加快推动园区向集约化、绿色化、数字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把园区打造成高端产业集聚区、改革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盘锦市各县区、经济区拿出和时间赛跑的劲头,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3442”现代化产业体系,即重点发展石化及精细化工、粮食集散及精深加工、能源装备制造3个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光学电子4个新质生产力;做精做优食品加工、防水材料、橡塑制品、家具制造4个消费品工业;前瞻布局新型储能、基因治疗两个未来产业,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加快推动新兴产业“抢滩”,以高质量项目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依托高质量项目,坚决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盘锦市正通过强“主链”、延“短链”、融“多链”,确保华锦阿美项目配套产业园落地一批石化及精细化工高质量下游产业项目,协同推进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等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持续深化产业链与创新链、服务链、金融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在打造石化及精细化工全产业链上为全省作出突出贡献,努力让“土资源”变成“金疙瘩”,发挥“多链”乘数效应,更好地推动产业链提质增效。
攻坚之年怎么干——
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加速跑”
辽东湾畔,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自去年3月开工以来,争分夺秒施工,不断刷新建设“进度条”;高新区里,辽宁中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春节期间所有生产线保持不间断生产状态,保持订单高质量按时交付的高效率……
新春伊始,盘锦市各县区、经济区、高新区,管理者、建设者着力把项目往前提、把计划往前排、把进度往前推、把工期往前赶,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加速跑”。
用项目建设成势见效绘就高质量发展生动图景,以高质量项目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集群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今年,盘锦市计划开复工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500个,投资增速10%以上。截至目前,预计开复工项目482个,全年完成投资343.5亿元;力争年内再招引项目18个以上。其中,一季度预计开复工项目228个,完成投资91.3亿元,同比增长10%。
速度就是力量。时刻紧绷序时进度这根弦,盘锦市各地各部门正下更大力气、用更大功夫,在严格保证施工质量、安全生产前提下,科学组织、高效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建设,确保全年开复工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500个、175个项目竣工,同时,力争在开工、竣工、投产等各个节点上实现新突破,形成更多的投资量、实物量。
纵观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排名,标兵渐远、追兵已至,形势逼人。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就要比别人更努力、更拼搏。盘锦市重构项目建设体系、压实主体责任、强化督导考核,建立起完善的项目推进体制机制。成立全市“重大项目办公室”,县区对应设置项目服务机构,统筹15个重大工程任务,形成项目谋划、招引、建设、竣工、入统等全链条全环节一体化的工作体系。
以调度加大推进力度,专班专办、一事一议、靶向施策……盘锦市协调联动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出台2024年项目投资攻坚行动方案,明确县区目标、部门责任,坚持每月25日开展项目投资“月调度”,每月25日到下月7日之间开展项目投资“日调度”,分片区开展省级以上产业园区项目投资“直调”,提升各级部门抓项目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持续深化“五率”考核,逐季开展“晾、晒、考”通报,以考促建、比学赶超,奖优惩劣,真正形成一切围绕项目干的浓厚氛围。
攻坚之年怎么引——
瞄准优质资本优秀企业发力
盘锦市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走出去、请进来”,围绕重点产业、行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抓招商;各地各部门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一号工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让这一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迸发出更强大的力量。
2023年,盘锦市招商引资工作成绩优异:全市实际到位资金441.81亿元,增速全省第一。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完成9.88亿美元,同比增长79倍,创近10年新高,总量位列全省第二,增速全省第一。
成绩面前,盘锦市深刻认识到,域内石化产业“一业独大”“炼”有余而“化”不足、“粗化工”有余而“精细化工”不足、原材料有余而增值链不足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仅为4%左右,生产性服务业跟不上工业发展需要。要解决这些问题,须下大力气引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大力实施一批“减油增化”“减油增特”项目,加快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项目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摆脱路径依赖,切实以高质量项目引领建设具有盘锦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战鼓催征,时不我待。盘锦各地各部门建强队伍,以更实举措坚持“招大引强”和“延链补链”相结合,下大力气开展主题招商、精准招商、小分队招商。
发挥驻盘锦央企等头部企业的牵引作用,引进一批能够建链强链的旗舰型项目,落地一批促进延链补链的配套型项目,全力招引更多优质资本、优秀企业落户盘锦,全力争取中央及省将更多项目布局盘锦,切实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做优存量、做大增量,解决长期积累的产业结构性矛盾等问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招大引强同时,盘锦各地各部门利用闲置厂房、闲置土地、闲置楼宇,着力引进一批优质项目,推动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生动局面,确保全年签约注册项目200个,全市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据介绍,目前,盘锦市现有重点在谈项目达234个,意向投资额超1659亿元。
盘锦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学林说:“2024年工作任务目标已经明确,我们将通过高效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改进招商方式方法、强化招商队伍建设等措施,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质增效。”
攻坚之年怎么保——
打造安心舒心投资兴业环境
前段时间,因业务发展需要,贝兹维仪器(盘锦)有限公司急需一处合适的厂房。盘锦市兴隆台区助企干部了解情况后,积极与盘锦高新区管委会对接,很快为企业协调了标准厂房,并按照“一事一议”政策予以落户资金奖励。
生动的实例,凸显了盘锦市让前来投资兴业企业更加放心、更加安心、更加舒心的诚意。把要素保障、服务保障作为检验工作作风的实战赛场,盘锦市今年将深入开展政府履约践诺专项整治,切实以诚信政府建设带动诚信盘锦建设,筑牢营商环境建设的信用基底;把法治环境建设作为营商环境建设最突出、最紧迫任务,持续深入开展专项监督行动,全力打造公平公正的司法环境,让各类经营主体吃下定心丸、大胆谋发展;树立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大力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干部,着力打造山清水秀、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通过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快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项目开工,纸上蓝图才能变成具体的实践,转化成为今天的增长、明天的产出、未来的实力。去年,盘锦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确立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等目标任务。军令状前,唯有拼搏,奋力跑出高质量项目建设“加速度”才能践诺。
面对项目所需、企业所盼,盘锦市各地各部门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用足用好增减挂钩等政策,强化土地资源保障,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优先解决项目建设用水、用电、用气、用工需求等要素保障问题。
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盘锦市发改委加快组建“重大项目办公室”,做好每月项目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矛盾问题。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协同工作,立足自身职能切实把项目谋划好、推进好、实施好,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有序推进。
聚焦事关全市未来发展的金融改革、乡村振兴等7个领域,盘锦市着手组建7个工作专班,面对各自领域中的重大项目问题,7个工作专班有效配合“重大项目办公室”,全力抓好项目前期、落地、实施、保障等工作,以项目建设重点突破带动重点领域工作全面提升。
精准服务,事半功倍。盘锦市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体现在项目建设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严格落实“四下基层”工作要求,通过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嘘寒问暖”,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全要素链条保障,用心用情用力让服务增值、项目增速、企业增效,推动全市“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成为项目建设领域的常态。
记者:刘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