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4-6-3 10:18:08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
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是看得见的民族精气神,是摸得到的文明根与脉。
沈阳历史悠久,具有11万多年的人类活动史和23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华民族原始文化的起源地之一,体现东北地区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交融的典型城市,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历史资源丰富,有不可移动文物31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9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4处。行政区域内有53家国有收藏单位,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为14674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577件/套,二级文物3773件/套,三级文物39797件/套,一般和未定级文物102597件/套。
2021年6月,为增强全市博物馆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缩小城乡博物馆公共服务差距,推进文博场馆均等化建设,沈阳市印发《沈阳市博物馆“百馆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和《沈阳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明确博物馆“百馆之城”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并对非国有博物馆在新建、晋级、场馆租借和免费开放等四个方面给予资金补贴。
沈阳正式进入“百馆之城”行列
实施“百馆工程”3年来,沈阳市博物馆精品工程建设步伐加快,社会各界投资兴建博物馆的热情高涨,备案博物馆总数达到23家,开放的文博场馆达到106家,沈阳市正式进入“百馆之城”行列。
据统计,全市开放场馆建筑面积84.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9.6万平方米,展出藏品近7万件套,从业人员1600余名,年接待观众1900万人次。全国爱教示范基地5个,省级爱教基地17个,市级爱教基地18个。备案博物馆中,国家一级博物馆2个,国家二级馆4个。
基本建成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增强,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空间进一步优化,博物馆展览陈列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文博场馆规划分布均衡合理,城乡博物馆发展差距逐步缩小的新时代博物馆事业发展新格局,呈现出多层次、广覆盖、特色化发展的新时代博物馆事业发展风貌,基本实现城区居民平均25万人拥有一座备案博物馆和城乡居民平均9万人拥有一个文博场馆(文博空间)的工作目标,为最终建成更高水平的“博物馆之城”奠定了基础条件。
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市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更加充足,博物馆高品质服务得到有效提升,城乡观众对博物馆展陈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实现数字化博物馆“零”的突破
三年来,沈阳市多个博物馆重大精品工程陆续完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完成自1999年改扩建后的最大规模的全面改陈布展工程;具有全民族14年抗战起始点标志意义的沈阳北大营旧址完成修缮保护工程对外开放,与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共同构成全民族抗战胜利起、止节点上两个重要的陈列场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和“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外环境改造工程均完成前期筹备工作。张学良旧居红楼群展区完成6个专题展陈大纲编写与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三年来,沈阳市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投资近4000万元,实施文物本体修复、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项目11个。2022年11月“沈阳云上故宫”顺利上线运行,实现数字化博物馆“零”的突破。“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完成馆藏文物数字化预防性保护工程。两家博物馆1009件馆藏实现数字化,其中:一级品46件,二级品192件,三级品363件,一般文物408件。有423件展品制作了3D成像,形成了12.7T馆藏文物数字资源,为开发网上博物馆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科技应用于博物馆领跑全国
三年来,博物馆展陈科技创新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2021年起,沈阳市加大高新技术在重点场馆新建、改陈布展和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建成10个多媒体沉浸式技术应用展览陈列场景,在沈阳博物馆建成24个多媒体技术应用展陈场景,其悬浮屏文物3D显示系统是此项创新技术在国内博物馆的首次应用,迅速提升了现代化博物馆展陈科技创新应用水平,增强了展览陈列的代入感、感染力,丰富了观众的研学兴趣与参观感受。
三年来,沈阳市博物馆系统获得多项国家级成果和奖项。2021年,工业博物馆、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携手晋级国家二级博物馆。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沈阳航空博览园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先后两批次为中国共产党展览馆选派4名优秀讲解员,展示了沈阳博物馆人的形象风采。沈阳故宫博物院获全国文明旅游示范单位,“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获得“红色+研学”全国热门博物馆和东北地区革命类纪念馆第一名。
106家文博场馆中97家免费参观
三年来,沈阳市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106家文博场馆从开放情况看:免费的97家,占比91.5%;购票的9家,占比8.5%。从展览主题上看:综合类27个、专题类45个、纪念类9个、艺术类12个、民俗类3个、遗址类3个、自然与科技类7个。从分布上看:5城区内74家,占比69.8%;其他区内32家,占比30.2%;涉农4区县(市)内14家,占比13.2%,为增强农村博物馆服务提供坚实阵地支撑。康平博物馆、法库白鹤楼博物馆等陆续建成对外开放,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高水平高质量展览服务。
三年来,沈阳市文博场馆在文旅融合、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中发挥出独特作用。围绕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建设目标,结合沈阳市历史资源,强力推出抗战文化博物馆、历史文化博物馆、工业文化博物馆等主题系列博物馆旅游精品线路。沈阳市文博中心牵头成立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博物馆联盟,深度开展都市圈文博馆藏互展、特色论坛讲座互动、讲解人员互学等活动,增强都市圈城乡居民研学游内容支撑,实现都市圈博物馆文博资源互惠共享。
未来,沈阳市将积极开展“百万市民走进博物馆”“流动博物馆贴近百万市民”“百馆揽胜”文博场馆研学游等特色品牌活动,让全市文博场馆成为更有文化凝聚力的宣传阵地、更具社会影响力的教育基地、更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为繁荣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博物馆事业,不断贡献沈阳方案和续写沈阳篇章。
记者:潘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