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从孤山苇场到世界遗产
  • 发布日期:2024-9-30 10:36:53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天高云阔,秋风送爽。一群黑尾鸥在空中肆意盘旋来往,几只蛎鹬正在悠闲觅食,阳光映射下的潮间带湿地闪耀着片片光影,那是大洋河和鸭绿江水馈赠的涓涓清流,在那光影之上的斑斑点点,正是候鸟们的美味大餐——生长在滩涂里的鱼虾及浮游生物。这里是鸭绿江口湿地,一位丹东生态之变的“亲历者”。

走进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洋河口核心区,芦苇荡里传来几声此起彼伏的鸣叫,目光被数十只白鹭振翅高飞的场景所吸引,远处由浅入深的阵阵红海滩映入眼帘。而在多年以前,这里曾是另一番景象。

芦苇,因茎秆纤维素含量极高,极适用于造纸。1927年,我市诞生了一家造纸企业,在向大自然要温饱的年代,造纸厂提供大量就业。但因收割管护不当,春季部分芦苇倒伏水中腐烂变质,造成水质污染。后期,居民在这里建造养虾池,一格一格被割裂划分的海面,不时有大把的饲料和药品扬入,致使水质污染加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协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我市于1987年建立芦苇滩涂自然保护区。2016年,丹东市发布《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明确提出加强湿地生态环境及珍稀、代表性物种的保护工作,在外来物种引入、鸟类捕猎、畜牧业生产及人员活动等方面采取严格管控措施。

2018年,丹东市完成退耕与退养还湿工程,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在退养还湿、水系整治、河道清淤、桥涵泵站改造等措施下,海水变清了,前来栖息的候鸟变多了。

2019年,丹东市启动“蓝色海湾”行动,对大鹿岛浅海1500公顷海域进行清理修复,集中清除拟修复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积累的贝壳等杂物,恢复滩涂及浅海的淤泥质底质,改善底质板结、硬化现象。2020年,“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正式收官,鸭绿江口的海洋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

因降水增多泥沙增量而水位升高的大雁滩,如今已无法再见到海三棱草的身影,但引进盘锦红海滩的碱蓬正在生长。明年我市将利用新修的闸门将富含鱼虾的海水引入池中,期待候鸟们的归来,为其送上“饕餮之宴”。

今年7月,包括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内的5处重要候鸟栖息地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公约名录。这是“生态之变”后的新节点,正如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专家雷光春所说:“栖息地所能提供能量的充足与否决定着候鸟在产地繁殖的成功与否,物种增长率和繁殖率是物种保护的关键要素。纵观全球,鸭绿江口湿地支撑了超过20种全球珍稀濒危物种组织的生产和发展,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为丹东市、辽宁省创造一个世界顶级的生态名片,更为今后改革开放、国际合作交流以及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基础。”

丹东市将紧抓此契机,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工作力度,建设健康稳定高效的自然生态系统,持续擦亮鸭绿江口湿地“生态名片”。

同时,积极组织生态旅游和自然教育工作,维护生态安全格局。记者从市林业和草原发展服务中心获悉,位于保护区实验区内的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展示中心部分建设工程现已顺利完成,预计2026年全面竣工,届时将准确全面地阐释自然遗产价值、多角度展示保护区独特的地质地貌与生物资源,使公众走近自然遗产、了解自然遗产、保护自然遗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刘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