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4-10-12 10:04:20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
第四届“绿叶对根的情意”辽宁省群众舞蹈展演日前在抚顺月牙岛精彩落幕。从2021年至今,该展演已连续举办4届,创作了百余部优秀舞蹈作品在全省推广、普及,近4万名群众参与演出,成为我省重要品牌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也颇具影响力。今年展演更是吸引了兄弟省的群众舞蹈队伍进行联动,“升级”为东北三省群众舞蹈展演。
为什么要持续打造“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一以群众舞蹈为核心的文化IP?它缘何如此受大众喜爱,成为我省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舞蹈活动?新时代的群众舞蹈呈现哪些新趋势,有哪些新需求?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年年推“冒热气”新作
“跳咱辽宁人自己的舞,来劲儿!”
霏霏细雨中,抚顺月牙岛生态公园中心广场被氤氲的水汽和欢腾的热气笼罩。尽管天色阴沉,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人们脸上,但参加展演活动的千余人个个摩拳擦掌。他们是普通百姓,但在这个大舞台上,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田姐,你行吗?”“放心,雨水浇不灭我跳舞的激情。”上场前,面对指导老师关切的询问,前一天刚崴了脚的抚顺市民田丽娟大声表态。
舞蹈《辽宁是我家》的激昂旋律响起,辽宁籍青年舞蹈家、浙江省舞协副主席刘福洋跃入人群,带领辽宁千人舞蹈队和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的38名孩子欢快起舞。这是他专为本届展演新创作的作品。“这首歌唱出了辽宁人对家乡的热爱。我在舞蹈中融入了东北秧歌的元素,也跳出了咱辽宁人的精气神。”刘福洋介绍。
在雷锋之城,雷锋精神已融入城市的血脉。抚顺市顺城区第二实验小学的百名少先队员跟随辽宁省舞协主席吕萌的步伐,共跳《学习雷锋好榜样》。他们目光炯炯,每一次昂首摆臂,都在表达对雷锋的深深敬仰。
《辽宁是我家》《学习雷锋好榜样》《跳起满乡幸福舞》等原创舞蹈都是近两年为“绿叶对根的情意”群众舞蹈展演活动而创作、推广的作品,深受群众喜爱。从2021年以来,省舞协带领编导团队顺应群众舞蹈活动的新趋势、新特点,每年都推新作,作品涵盖群众喜闻乐见的多个舞种,把时代风貌、地域特色融入其中,体现了对主题表达与观赏性、传播性的创新探索。今年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力打造辽宁新时代“六地”等重大主题,省舞协组织骨干力量新创作了20多个作品用于全省普及推广。这些作品主题意涵丰富,编导手法创新,带有鲜明的辽宁印记,难易适中,便于掌握,兼具时代性、地域性和艺术性。
“跳咱辽宁人自己的舞,就是来劲儿!我最喜欢跳《学习雷锋好榜样》,跳的不仅是舞,更是作为雷锋精神传承者的荣光和自豪。”参加展演的演员张德福说。他白天跟着指导老师排练,晚上就到社区和广场教别人练,劲头十足。
舞蹈沾露珠、接地气、冒热气,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一品牌活动越办越火的秘诀之一。“正所谓‘根’之深,情意才浓;‘叶’之茂,花丛更艳。”省舞协副主席刘思展说。
届届有契合大众审美内容
“上难度加挑战,我们更欢迎!”
本届展演由省文联、抚顺市委宣传部、省舞协、抚顺市文联主办,以“深扎沃土,群星绽放”为主题,旨在通过舞蹈艺术抒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展现辽宁人民的精神风貌。舞蹈名家与千名群众共舞,以奔腾之姿、奋进之意礼赞新时代。
“满乡的人呀勤劳质朴,心中装着满满的幸福。”这支《跳起满乡幸福舞》是抚顺原创作品,粉色的格格装映衬着舞者们的笑脸,展现了满乡文化的动人情韵。抚顺市舞协副主席金晓玲告诉记者,抚顺有上千个群众舞蹈队伍,年龄覆盖老中青各年龄段。这次参加展演的舞蹈爱好者中年龄最大的75岁,他们在舞蹈中尽情挥洒、忘情投入,既锻炼了身体,也获得了身心的享受。
寇月华和十几位一起坐84路公交的姐妹,给自己的舞蹈小分队起了个名字,就叫“84路”。大家在车上也兴致勃勃地讨论舞蹈动作细节,“群众舞蹈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化磁场,将我们吸在了一起。”寇月华说。
由抚顺市老年大学、市妇女大学、市老干部大学学员组成的袁莹舞蹈团为展演辛苦排练了一个多月,袁莹和团里骨干组成小分队,每天“四班倒”,奔赴不同地点指导。“累并快乐着,谁让我们打心底里热爱舞蹈呢!”袁莹说。
这个“十一”假期,袁莹又被学员李军霞等请到了沈抚示范区胡家沟文化村现场教授舞蹈《起舞》。“上难度,我们更喜欢!”李军霞说。练了大半天,她们意犹未尽,拎起萝卜、大葱在田垄间扭了起来,拍成短视频发在抖音上。有新意的编舞,正能量的主题,具有较强时代感的配乐,与时代精神、大众审美同频共振的内容,适于新媒体传播的方式,都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所推舞蹈作品迅速传播的原因。
压轴节目《山花闹》中,铿锵的鼓声响起,舞蹈名家和省市舞协文艺志愿者们被欢腾的气氛感染,冲入雨中,与抚顺市地秧歌民间艺术团成员一起跳起来。这一刻,“应时代而动,为人民而舞”有了具象化的表达。
记者:吴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