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4-12-10 10:26:39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11月29日上午,丹东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粮食码头一派繁忙景象。今年港口开展了国储粮仓储保管业务,将32万吨筒仓作为仓储保管区域,共计储备28万吨进口大豆,计划存储周期两年,所有储备大豆年底前将完成杂质筛分并转储。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粮食的高效清理与处理是确保粮食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我们现已对原有的筛分工艺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了改进,保证整体作业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在粮食筒仓旁,散粮码头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国铭介绍,粮食专用仓储设施分为立筒仓、星仓及浅圆仓,共计343座,总容积180万立方米,总仓容126.9万吨。原有的粮食筛分工艺因涉及车辆行驶、称重和回皮等多个环节,导致流程耗时长、影响作业的整体效率,产生大量的设备空载时长和能耗成本,增加了外包机械费用的支出。
为全面推进仓储精益化管理,加强全流程质量管控,提升系统性效率,实现高水平“粮安、库安、人安”,散粮码头分公司高度重视储粮技术更新,着力提升科技优化能力,在筛分工艺、降耗节能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研究。经过此番优化改进,流出的粮食经由筛分机除杂后,通过移动式皮带机进入输送机,途径散粮秤称重后利用自倒工艺即可进入储备筒仓,缩短了粮食筛分的作业流程。
“流程压缩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有效降低了成本。”张国铭告诉记者,改进后的粮食筛分工艺平均作业流量也迈上了“新台阶”:由以前的80吨每小时提升至300吨每小时。经过对相关数据的测算量和统计对比,改进后的粮食筛分工艺避免了外包机械成本的支出,减少流程设备数量,作业成本每吨降近10元,本年度节省成本275.86万元。
据了解,散粮码头分公司始建于2007年7月,2009年8月投入运营,2015年7月建设完成,总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拥有3个7万吨级的粮食专用码头,其中粮食泊位和13号泊位为装卸船码头,14号泊位为装船码头;共有2条卸船线和4条装船线,日装卸能力可达8万吨。此次粮食筛分工艺的优化改进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王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