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工业长子 浴火重生
  • 发布日期:2019-10-5 14:17:42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

 1949年11.9亿元、1952年45.3亿元、1978年307.4亿元、1988年1112.4亿元、2005年10814.5亿元、2018年26066亿元……这条工业产值的上升曲线,标注了辽宁工业不平凡的成长轨迹。

  第一炉铁水、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台大型起重机、第一台卧式镗床、第一台国内自主设计的蒸汽机车……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千余个“第一”,彰显了辽宁工业卓越的贡献。

  70年,辽宁工业的责任与担当始终未变;70年,辽宁工业的创新与发展不曾停歇。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我省正视工业发展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战略定力和耐心,聚焦“高质量”,落实“新理念”,做强“供给侧”,传统产业持续改造提升,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价值链、产业链中高端迈进,辽宁工业正在“新”起来、“智”起来、“壮”起来。

  目前,我省工业体系更加完备,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列举的41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工业行业,九成左右在辽宁都能找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18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2%;企业活力持续增强,2018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增速居于全国第三位。

  共和国工业长子,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坚定转身,砥砺前行,弄潮今朝。

  腾笼换鸟结构由“重”到“优”

  看着已是鞍钢集团博物馆一部分的“1号高炉”,退休职工宋国强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那段火红岁月。“一五”期间,新中国156个重大项目中24个布局在辽宁,全国17%的原煤、27%的发电、60%的钢材都产自这里。而这60%中,就凝结着“宋国强”们的智慧和汗水。

  作为新中国工业摇篮,辽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重”是当时工业结构的首要特点,也是时代赋予辽宁的使命。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辽沈大地,辽宁工业经济逐步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逐渐卸下肩头之“重”,转身向“轻”、向“新”。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坚持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特色化的道路不断迈进。

  改,从壮士断腕开始。

  至今,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杨全治也忘不了2016年年初的日子。那时钢铁、化工等低端产能沉痼过重,企业面临危机。

  “不当全能选手,只做单打冠军。”沈化决心走新路。

  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车间被砍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年产20万吨PVC糊树脂项目拔地而起。拧了半辈子阀门的杨全治,啃下了DCS操作系统这块硬骨头,成为新沈化的乙炔工段长。

  辽宁工业,正是由千万个“沈化”聚合而来,在从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的过程中,老工业基地奏响了“加”与“减”的变奏。

  减的是羁绊。近年来,果断关闭年产9万吨以下煤矿229处,化解钢铁产能602万吨、煤炭产能2772万吨,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4万吨,提前完成“十三五”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

  加的是动能。今年上半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3%,在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1.5%,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9.8%。

  大树参天需新枝,而老工业基地的新枝又何止一两根。向“轻”而动。辽宁轻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2.67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3494.4亿元。

  在2019年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久违”的康齿灵拓宽产品种类,其婴幼儿护肤品凭借强大功能,一出场就征服了众多意向客户。

  向“新”而行。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刚刚成立3年已是业内头羊,在单旋翼大容量无人机领域处于垄断地位,产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如今,我省中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IC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处于国内领先位置。

  坚守并非固守。70年,老工业基地新旧动能有序转换,产业发展万紫千红,工业森林春色满园。

  创新为擎产业从“低”向“高”

  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国徽闪闪发光,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枚国徽便产自沈阳机床集团前身——沈阳第一机床厂。

  半个多世纪以来,创新一直是辽宁工业的基因与底色。

  在中国工业博物馆的橱窗里,一本上世纪50年代工人学习笔记上的工法清晰可见。

  “‘孟泰工作法’‘金福长刀法’等在全国推广的新技术都是大家一起‘学’出来的。”讲解员介绍。

  这股“钻”劲儿,几十年一直未减。

  2019年3月6日16点30分。“成了,0.1毫米!”现场的欢呼声甚至盖过了机器的轰鸣声。本钢不锈钢公司首次试轧成功0.1毫米厚的宽幅SUS304钢种。在钢铁行业,这个数字是技术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的标志。公司总经理徐利民说:“我们不再与对手拼价格,而是比品质、服务和效率。”

  辽宁是工业大省,但不少产品仍处在价值链中低端。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深化产学研合作,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断加强,产品逐渐向中高端迈进。

  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辽宁省燃气轮机创新中心等研发能力强的创新基地纷纷落户。企业研发机构逐年增加,目前全省共有40户国家级、788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开发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辽宁舰、自主知识产权燃气轮机、全身扫描CT机、30万吨油轮、68吨自卸货车……一批批新的“第一”成为辽宁工业的标签。

  创新竞争下的资源重新配置带动了整个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技术突破的同时新模式也在不断催生。

  研发—制造—服务,勾连成制造业的“微笑曲线”,做强两端,辽宁工业“笑”得更加自信。

  走进大连冰山监测中心,工程师正戴着AR眼镜运用5G通信技术实时为前方的操作员提供技术支持。从只卖机器的“一锤子买卖”,到这个“冰库”归我们“管”了,卖服务让这座冰山很火热。

  从价值曲线看,服务所创价值约占2/3处于高端,生产加工仅占1/3位于低端。高质量发展,必须两手都硬。

  今年上半年,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的订货额达373188万元,同比增长27.6% ,创5年来最高水平。其中,服务型制造收入同比增加51% ,融资租赁、联合运营、打造云平台等运营模式,让老企业焕发了新生机。

  创新为核,服务为翼,“辽字号”质量更高,市场更广。2018年,在41个工业行业中,有29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增长面达70.7%。重点跟踪的68种主要工业产品中,34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增长面达50%。

  辽宁工业,“颜值”更高、“气质”更好、“体格”更壮,正拉动“振兴列车”隆隆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