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二百五十五集 邓彰德:鏖战上甘岭 荣立特等功
  • 发布日期:2024-2-17 20:10:54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丹东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为主线,重点采访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邓彰德,瞒报年龄参军入伍,因为一张娃娃脸,被战友们称为“邓小鬼”。在上甘岭战役中,他作为通讯员穿越封锁传军令;在597.9高地,他主动参加一线战斗,一人歼敌120多人。今天就请90岁的邓彰德老英雄讲述他的抗美援朝故事。


邓彰德,1934年10月出生,四川南充蓬安县人。1951年3月报名参军参加抗美援朝。

邓彰德“广播组织宣传年满18岁至30岁,可以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因为我当时年龄不够,我只有17岁,我就瞒报,就到县上去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图片

15军45师135团1营3连通讯员邓彰德。

经过短期集训,邓彰德作为15军45师135团1营3连通讯员进驻上甘岭597.9高地。战斗打响后,电话线被敌人炸断,全靠通讯员徒步送信。

邓彰德:“第一次送信的时候,敌人在上面都站着的,我就很隐蔽的,去通过敌人那个封锁线。从那敌人背着一个机枪,在我们坑道口的下面,不到10公尺,10公尺不到,修了一个大碉堡,他一是封锁下面,第二是打你坑道,反正就不叫你出来,也不叫你进。我就拿这个信,我这怎么办呢?上面都是敌人是吧,哎呀,我就很隐蔽的,阵地上基本上晚上和白天差不多,敌人扔的照明弹和那个探照灯,照得阵地上通亮的。”

“我就拿敌人的那个降落伞,不管怎么样,我就想尽一切办法,我就披着这个我就爬。我得悄悄地,很不错,爬爬爬,爬到敌人‘哒哒哒’一直往下面打,一会儿‘哒哒哒’又往坑道口里面打,一会儿又往下面打。我想怎么办呢?我就数,我脑瓜子很灵活,我看几秒钟敌人打一个点射,听见‘哒哒哒’,一直打了将近十个点射,大约就是一两三秒钟‘哒哒哒’,‘哒哒哒’那么打,我就爬到坑道口,看那个点射以后,敌人打了五个点射差不多,我就站起来,‘啪’,我就钻进那么大个洞。我们坑道口不能像房子那么大,都剩这么大个地儿,全都垒起来了,结果我就钻进去,钻进去,我们里面就喊:‘敌人进来了,敌人进来了。’我就说:‘我们自己人,自己人。’我问:‘副教导员在哪里?’他说:‘在里面。’我就跟副教导员讲:‘上面指示,今晚上我们部队进行反击,第一;第二,你们的任务要把那坑道上面的那个碉堡打了,任务第二要打碉堡,碉堡你打不了,部队上不去。’副教导员组织了战斗小组,有的轻伤员也参加了掩护,于是组织了三个爆破组,要拔掉敌人那个碉堡。他说:‘几点几分我们部队进攻?’‘大约晚上8点,部队要上来,你们组织爆破组,你把上面碉堡给打了。’我们副教导员很不错,组织了3个爆破组,组织了6个人,两个人一组进去打。我们部队已经上来了,离阵地将近100公尺,几个爆破组就把敌人的碉堡就给炸了,部队‘哗’就上了,顺利地就完成了这次任务。”

图片

邓彰德(左一)为战友讲解手雷的使用 出自志愿军政治部《上甘岭战役》。

图片

在上甘岭战役中,出现不少的孤胆英雄,像邓彰德这样守住了阵地,打退了敌人无数次的反扑。 出自志愿军政治部《上甘岭战役》一书。

敌我双方对597.9高地展开殊死争夺,阵地一天之中几度易手。我军开始以坑道斗争与小分队反击为主,为大规模反击争取时间。邓彰德主动要求上战场,与4名战友组成5班,负责100多公尺长的阵地防御,坚守24死小时。

邓彰德“从早上我们接受任务以后,敌人不间断地开始进攻,进攻呢,我们就把他打下去了。开始不知道多远进攻,因为我们班长说了,开始100公尺,打到最后100公尺都不打,到50公尺再开火,一直打到下午,一直打了十次,十几次,我们整个班里面那么打。班长一会儿就来了,他是瞧我怎么样。看我也没啥,他说:‘一定要提高警惕,不管怎么样,我们哪怕就剩下一个人、一口气,把阵地给守住,一定要坚持上级给的命令,坚持24个小时,守到明天早晨。’我说:‘请班长放心,反正我要和大家一样,剩一口气,人在,阵地在。’我们的决心是这样的。”

“下午两三点,敌人不间断地进攻,一个连,有几个排,又是开始一个个分散地进攻,不但这里进攻,靠我们右手,友邻部队那边,那边靠五圣山那边还打得狠是吧,也是每天,他是敌人过来,反正不停地进攻。我们这边在打,他那边也在打,都是上级一直全面地通知我们,打得不错,一直坚守到现在。”

“打到下午,我们的武器都打差不多了,爆破筒也打了。开始先打爆破筒,敌人进攻那将近一个排,你在山顶上就把爆破筒‘哗’地给甩下去了,爆破筒甩下去,敌人看是个木头棒子,爆炸,那个爆破筒本来是打坦克的,结果把敌人炸得还是很好,炸死不少。手雷这么大,本来也是炸坦克的,这个敌人来得最多的时候,我就把那个手雷就‘啪’地甩下去,这个手雷一震动也打死不少。一直我们坚持到下午,下午三四点钟这样子,四点钟。”

“我跟你说一个,讲最大的一次进攻。敌人还是不甘心失败,始终就不断地向我们进攻,结果大约一个连100多个人,向我一个人这个方向。班长一直说:‘要节约子弹,要节约子弹。’班长经常来告诉我,我讲‘是,是。’反正一发子弹要起个作用,不能乱打,甚至一发子弹,敌人多的时候,可以串他两个。这一次敌人大约有一个连,离我开始50公尺,东一个西一个‘啪啪’就打。但是前面打死,后面他又上来了。咦?我一看就打不下去,就打前面,打着又下去,就打我的前面,敌人‘哗’一直往上进。因为这个山坡是将近15度,因为不同于平时那个硬地,那个虚土一踩比较软,一踩就下去了,那个土,那个虚土就往上翻,敌人不是那么很快的动作,敌人就往上进,打到敌人距离我大约十来公尺了,打到敌人把前面打死以后,他又上来。”

图片

投掷手榴弹的邓彰德。

邓彰德越战越勇,最后他竟然站起来开枪,敌人看到他是个娃娃兵,准备抓活的。

邓彰德:“我一站起来,敌人他不打枪,唉,这个家伙怪,他这是啥意思?敌人往上进,他一看是个娃娃,我长得很年轻,他一看是一个志愿军娃娃在打,当时我估计是这样的,所以他不打了,‘哗哗’往上上。反正是哪个上来最近,我就打死哪一个,反正我就打那个单发,打一个,连续那么打,也打死了70个人,打得还是不错的。站起来以后,敌人‘哗哗’还往上上,敌人他不打了,我估计干什么呢,他一看是个娃娃,他要抓我的,抓活的,志愿军娃娃在打,他可能不服气,往上上。反正我就不管怎么样,反正坚决不让敌人抓住。打退以后呢,都叫我把他这边打上两个点,‘叭叭’打掉,赶快我跑这边再打,这边打了以后,来回三个地方,变成了三个人,就这么打。要是敌人冲到最近的时候,也就是他要想抓我了,也就是两米远,一看他一心也想抓我,那哪能叫你抓住了是吧,反正我都准备好了的,准备最后一个手榴弹,是你要抓到是吧,没办法就拉响,和敌人同归于尽。”

“就连续打,打死了大概十来个,敌人还是不退,还往上上。我边上的战友也是‘啪啪啪啪啪’也是这么打是吧,这样是不错的,这一下就把敌人打下去了,就把敌人打下去了,他想抓也没抓住吧,他最近跑到三公尺,他一心想抓到我,结果我就最后和战友一起进攻,就把敌人打退了。”

在这次战斗中,5班5名战士坚守阵地24小时,打退敌人24次进攻,歼敌500余名,荣立集体一等功。邓彰德一人就歼敌120余人,荣立特等功,荣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图片

邓彰德所在的5班在坚守597.9高地中,荣立集体一等功的证书。


图片
1953年10月,贺龙率团去朝鲜慰问时,和第15军45师参加上甘岭战役的部分英雄们的合影。(前排右二、贺龙身边就是特等功、二级战斗英雄邓彰德)


1953年,邓彰德光荣入党,1954年3月随部队回国,1981年退休。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多次向贫困地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2021年7月,他拿出省吃俭用的1万元现金,交了一次特殊的党费。如今,90岁的他还在为部队、学校、机关做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宣讲。

图片

邓彰德交的一次特殊党费一万元收据。

邓彰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图片

曾在上甘岭战役荣立特等功、二级战斗英雄的邓彰德(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