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4-4-7 21:00:23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丹东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为主线,重点采访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第二百八十二集
潘宗道:“我们想着他们,他们就活着!”
潘宗道18岁主动报名参军,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在长津湖新兴里战斗中,他带领炮兵营在冰天雪地、饥寒交迫中配合步兵,一举全歼美军“北极熊团”。今天就请98岁的潘宗道老英雄讲述他的抗美援朝故事。
潘宗道,1926年2月出生,山东烟台海阳县人,1944年7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淮海战役中,所在炮兵连荣立集体一等功,荣获“淮海建功 千古垂名”奖旗。抗美援朝战争中,27军80师炮兵营第一次入朝是从丹东跨过鸭绿江的。

潘宗道在他们炮兵连荣获的“淮海建功 千古垂名”的奖旗前留影。
潘宗道:“1950年11月2号过江了,过江坐车过去的了。当时的大桥,大铁桥都是完善的,新义州也是很平静的,很干净的。2号过去,4号到达了朝鲜的南市洞一带。我们在南市洞一带,当时去的目的呢,是准备给兄弟部队合起来,打谁呢?打个英澳混成旅,就是澳大利亚和英国的联合的一个旅,侵朝的。”
“那么我们过去了以后呢,东线又出事了,有点紧张了。进去了一共是7天,到第4天就接到秘密命令,就兵团的命令,说你7号一定要撤回来,回到安东,我们就是又撤回来了。我们向后撤的时候,情况就变了,就是新义州被美国鬼子都轰炸了,炸得一塌糊涂啊,到处冒烟,老百姓哭叫连天,看着都揪心啊。我们回来的时候大桥也炸了,回来的时候我们是趟着水回到丹东的。”
11月9日开始,27军又从临江第二次入朝,炮兵营是14号晚上过的江。
潘宗道:“当时我们入朝发的衣服吧,我们27军领衣服的时候,没有个地方,说是正正规规的,在哪个地方领衣服,都在火车站上,火车底下往上撂这个棉衣、大头鞋,从小火车站上丢到火车上来解决的。所以当时有的兄弟部队还没穿上棉衣就出去了,但是我们都穿上了,大头鞋也有了,东北造的那个。所以在车里面还要保密,凡是有一个中国字的地方都不能留。”
过江后,27军立即接到作战任务。
潘宗道:“一过江,兵团来命令了,高级密令。什么意思呢?说你27军过了江以后,向南迎接敌人的时候,要做到高度的保密,严格的防空,所有电台都要关闭,静默。防空的是,美国鬼子的这个飞机,是每天拂晓就来了,侦察机就侦察了,那一发现就不得了,绝对不能被发现,这是一个;上面规定是你这个部队向南迎击敌人,迎击什么敌人?就迎击南面那个美陆战一师和这个美七军31团这两个箭头,他们在向北进嘛。”
炮兵营在极其恶劣艰苦的条件下,迂回穿插,连续行军11个昼夜,秘密潜入长津湖地区。
潘宗道:“这11天,11个昼夜,干部战士没喝一口热水,没吃一口热饭,没有热饭吃。这个九二步兵炮可以分成七块儿,一个人一块儿,你看当班长的首先要抱着那个炮管来行军,70斤重啊那个炮管,70斤,抱着的。抱着这么重的东西,你不能走了,都抱着炮管向下滑、向下滚,25里啊,你不是滚十里八里的,滚到山底去,我们都这样行一路了。所以我说,我们这个行军11个昼夜,是个奇迹!”
11月26号,新兴里战斗打响。潘宗道在军中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当天 他是这样写的:
潘宗道:“‘26号,气候爽。’爽就是冰天雪地,挺清凉的,就这么个意思了。‘记于天宜水里。我们胜利地进入作战位置,现已准备好了,今晚就要胜利地进行战斗了。我想根据我们的各种准备工作和部署,我们的胜利是有把握的。我们的部队是配属给珠江部队的’,这里我插一句,珠江部队是部队的番号。‘每个同志的情绪是很高的,胜利信心很足,完成任务是有保障的。我们应当以实际行动,来胜利地完成任务。’完成什么任务呢?‘消灭敌人,扭转战局。’”

潘宗道于1950年11月26日写的战地日记。。
攻击途中,238团的尖刀4连被美军设置在高位的火力点拦住去路。
潘宗道:“遇到一个敌人的独立加固火力点,所以这个尖刀连冲到那个地方,敌人一开火,‘轰’这么一开火呢,这个部队堵住了,不能前进了,说4连冲好几次冲不上,冲上一个班,一个班下不来了。以后专门送炸药,有两个人去送炸药,也没有完成任务,在送炸药的路上都牺牲了。就在这个时候,就是238团就把我们那个附属炮兵里的炮连带上去了,下命令,就把九二步兵炮连的5班,这个班长叫孔庆三,是个模范班长。当时这个238团的三营的营长叫刘崇申,这个人以后发展的还当我们副军长了,还有一个教导员叫马景和,两个人就下命令,说你一定要坚决完成任务。”
危急时刻,紧要关头,孔庆三毅然决然用自己的身躯作炮架,为战友们打开前进道路。
潘宗道:“这个时候班长孔庆三就马上提出来,说请首长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他就带这个班,把炮拆开了。这前进的路上有4连冲锋的后面,有个小山包,这个炮就在那个地方打,硬要在山包上打。上去一看呢,那个地方不能架炮,就是前后不能架炮,再一个地下呢,就像那个钢板一样的,就是用镐弄地上铛铛响。这个炮它有个特点,它打炮的时候,一定要有后坐力。那个炮有驻锄,驻锄这么两个东西,就打炮的时候,他一定要在地下挖,挖深了,摁在地里面,因为上面还再弄个麻袋压上土,压起来,它才能顶住这个后坐力。”
“班长和李胜勇上去看地形以后,李胜勇说这上面不能打炮。班长他看了以后,他没吭声,他就叫炮手都下来,他自己在上面,把这个炮腿就伸开,把这个左驻锄顶在石层上,右驻锄他怎么办呢?他用那个镐啊,拿那个镐,用镐头尖儿,伸在那个炮腿上,就是炮助锄上面那个牵引环里面,这么伸下去,他用身体压着。压着以后,他又弄那个身体摁在上面压着,他就告诉二炮手:‘准备射击。’他就这样干了。”
“这个炮手一看,你这样这个炮不能打,他的意思一打,班长他肯定就完了;实际上班长也知道,一打他就不存在了,这个情况。所以这个一炮手拉火手,一手拉着火,一手就是喊一声‘班长’,这个意思就是说班长不行。但是那个情况下,你不能说教,没有用。这时候孔庆三就淡定地说:‘为了胜利,不要管我,开炮!’”
“‘轰’一声,一炮,这一炮打出去,把敌人的火力点打塌了,有一、二十个美国鬼子在里面被打飞了。这时候到处是爆炸声啊,火光一照,整个部队‘嗷!打得好!’都冲上去了。赶到这个事情以后,部队都冲上以后呢,这个一、二炮手回头一看,那个班长叫炮的后坐力轰出去2米多远,英勇牺牲了。这个部队冲上去了,都上主战场了,都上去了。”
“就是在这个路上,进朝鲜的时候,孔庆三就在火车上了,就说‘我们入朝作战时,我一定要打响胜利的第一炮,为了救朝鲜人民’。他誓言了,胜利打响第一炮。这一炮,他英勇牺牲了,为了祖国人民,为了救朝鲜,他光荣壮烈地牺牲了。”
原27军80师炮兵团九二步炮连5班模范班长、一级英雄、特等功臣孔庆三。
在新兴里,志愿军战士用落后的装备消灭了美军坦克中队。
潘宗道:“反坦克炮没有,战防炮也没有,当年我选那3种炮,都打不了坦克,打上就崩花儿。打坦克时就在里面跟敌人拼刺刀,撇手榴弹,用炸药,就靠这些东西来打仗,拼杀反复的,那打得惨呢,那个上去一看都没法看,天又冷,零下几十度。那战士打坦克,我们战士打坦克怎么打的呢?用手榴弹打。手榴弹哪能打动坦克呢?叫‘集束手榴弹’,弄五、六个手榴弹用绳子把它绑起来,绑起来后面这个拉线弄在一起,战士抱着,在那个壕沟旁边就这么等着,等敌人的坦克过来,来了再炸,去炸敌人坦克履带。就用这个‘集束手榴弹’炸坦克,就能炸断履带,炸别的炸不动。”
“一炸断履带了,坦克跑不动了,这个坦克全部被我们消灭了,一共11辆坦克在那地方,打坦克是这样打的。还有的战士爬到坦克那个上面,它不是上面有个天窗吗?那个天窗它锁的,他上去不能揭盖,要等着他,就等敌人不知道上面有人,他这么一开,他扔手榴弹进去,这个方法打啊。打完了以后,等我进去一看,那个坦克东倒西歪的,光坦克缴获11辆,他一个坦克中队基本都光了,一个也没跑。”
天寒地冻、补给困难,战士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奋勇杀敌。
潘宗道:“另外那个战士冻到什么程度,那个手拉手榴弹弦都拉不出来了,就拉那个弦,都冻不行了,都弄手榴弹直接和敌人拼刺刀混战了,抱在一起,用那个手榴弹直接砸在敌人那个脑袋里头了,和敌人两个同归于尽了,这不是一个,到处都是,一片一片的。”
“那个战场你不能烧饭,粮食很少,你去买他的地豆,通过那个朝鲜战场上外面煮熟了,弄那个棉被包起来,送到战场上。它不是个土豆了,是个冰疙瘩了,就是这样的。那冰疙瘩怎么吃呢?冰疙瘩也是好东西,一人一个。吃的时候怎么办呢?就放在这个胳肢窝里,棉衣里面那么捂捂捂,捂得发点暖了以后,再软一点儿,拿出来吃,拿出来还是咬不动,就能咬一层,啃一层,再一掖再吃,这个我就亲自干过了。”
最终,我军夺取了新兴里战斗胜利,一举全歼美军第31团级战斗队,缴获“北极熊团”团旗,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次成建制歼灭美军一个加强团的光辉战例,而许多志愿军战士也长眠在长津湖的冰雪中。
潘宗道:“20军比我们26、27军还吃了什么亏?就是他入朝的时候,有些棉衣都还没有穿上去,戴着大盖帽,大盖帽底下弄个毛巾,弄到头上戴上去,那么打仗的。就是这个战士打仗,一律卧倒在地下,天又冷,地下是雪,时间一长就起不来了,这个情况也特别的,就是20军打得特别英勇吧。”
“柳潭里那面,咱们20军59师有个战斗英雄叫杨根思,这个人在国内就是个战斗英雄。在朝鲜他带他这个连队,他连队在国内的时候都很出名,就是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没有打不胜的仗,就这么个连队。带着全连打,全连都光啦,结果剩他一个,最后剩一包炸药,他把炸药拉索拉了,抱着炸药冲进敌人的队伍里面去了,同整个敌人同归于尽了,就拼到这么个程度了。”
“打长津湖我在下面跟你说,一个师万把人,剩得最多的剩2000人,最少的一个师剩700人了。这就说大多数人,这里面的人,包括冻伤,再就是负伤牺牲的人。”
在潘宗道写的战地日记中,他记录下在长津湖新兴里战斗中牺牲烈士的名字,第一个就是党员孔庆三。每当回忆起那些壮烈牺牲、长眠异国的战友,潘宗道常常热泪盈眶。

在潘宗道的这篇战斗日记中,记录着牺牲战友的名字。
潘宗道:“我们想着他们,他们就活着。”
“我军是在中国人民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党军、铁军,是有灵魂的军队的。我们在朝鲜的伟大胜利是靠着我们每一个广大指战员都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钢铁般的意志,誓死与敌人拼杀拼命战胜敌人的。我们要想着他们,不要忘记他们,把我们对他们的念想要实实在在地传承下去。”
“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27军80师炮兵营的教导员潘宗道,向祖国人民致敬!”
《铭记》摄制组在江苏省军区无锡第四离职干部休养所采访了98岁老英雄潘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