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一百五十一集 杨兴蓉:我永远是一个不褪色的兵
  • 发布日期:2024-4-7 21:19:50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丹东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为主线,重点采访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第一百五十一集

杨兴蓉:我永远是一个不褪色的兵

杨兴蓉14岁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1951年6月参加志愿军47军医疗队奔赴前线,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她视伤员如亲人,无私奉献满腔热忱。今天就请85岁的老英雄杨兴蓉为我们讲述她在战火中救死扶伤的青春岁月。


杨兴蓉1937年9月出生,湖南辰溪县人。抗美援朝时期,被分配到最靠近前沿阵地的47军医疗二所,不仅从早到晚忙着手术,还要冒着危险运送伤员。

杨兴蓉:“我的战友文道平,她就在上面拉,我就推,就跪在那里推,因为结很厚的冰,像羊肠小道,旁边是悬岩陡壁,我们要摔了抬着的伤员,扔下去就不得了啊,所以只能这样推,这样运伤员。但这个时候,飞机又来了,又炸我们,我们就是宁愿牺牲我自己,也要保护伤员。所以几次的话,我们就趴在伤员的身上,伏在那里,你要炸就炸死我吧。”

图片

原47军医疗二所的护士杨兴蓉

部队打到哪里,杨兴蓉和医护人员就跟到哪里,战士们直面生死的精神深深影响着她。

杨兴蓉:“打老秃山,我们冲上去,我就记得,打得非常艰苦,那个仗打得,哎呀,是敌人的火力点,我们要消灭火力点,一次冲上去不行,冲上去爆破的同志们都牺牲了。但是有一个叫滕明国的副班长,带了6个人,为了我们要冲上去,去消灭敌人。他们6个人都趴在那个铁丝网上,就叫我们战士们从他们身上踩过去,冲上去,因为战争在那个时间很紧张,结果完了以后,战士们冲上去的时候,最后这6个战士全牺牲了。

“尤其打天德山,那一个连打仗就剩下几个战士了,而且那些战士还一个聋了,一个胳膊没有了,一个眼睛瞎了,就剩这么几个战士下来,一个连全都牺牲了。

“冲破临津江的时候,那个腿都冻伤了,后来都坏死了,坏死都发黑了,已经都感染了,已经不行了,不得不给他锯腿了,锯了腿以后,才能把他命救过来呀。”

这其中,有一位年轻伤员的牺牲,让杨兴蓉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杨兴蓉:“他十八九岁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伤员,我抢救回来以后,他因为流血过多,没有抢救过来,但是我在他染血的衣服口袋里头,我看见他写了入党申请书,那个入党申请书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我一看到这个,我又流眼泪了。我说这个战士这么勇敢,但是我没有把他救过来,他还有这个心愿,那我一定要完成他的这个心愿,我一定要入党。为了完成我的这个牺牲的战友烈士的愿望,所以从此以后,我就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地要求我自己。

杨兴蓉不仅无微不至地料理伤病员的伤势,还想办法舒缓伤员的情绪。

杨兴蓉:“因为朝鲜战场没有血库,没有这些个东西。顾忠会同志他是O型血,他就经常几天几夜地给病人手术,没有休息,还要给病人输血,因为他是O型血,那时候O型血是在朝鲜战场上是可以输给别人的,也就是叫做万能输血者嘛。医务人员就是这样的,就是冒着炮火,不怕苦不怕死,全心全意地救自己的战友,救自己的阶级兄弟,救我的战友。

“我们除了医疗救治以外,还给伤员们演点小节目,跳个舞。这是我和我们战友顾忠会、梁明昭几个人表演,我在那表演舞蹈‘半个月亮爬上来’,来慰问我们的伤员,因为我们不但要救人,我们政治上还要活跃,还要关怀伤员呐。

“当有一个伤员、轻一点的伤员在我那治好以后,他向我行个军礼,他重返前线的时候,我心里特别的高兴。”

图片

1953年老秃山战斗后,杨兴蓉和战友们为伤病员表演节目。

1957年,杨兴蓉和战友顾忠会喜结良缘。1969年,夫妻二人又主动申请,带领12名天津医务人员来到广西百色革命老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公社,创办了“马驮医院”,走村串寨为各族群众送医巡诊做手术。

杨兴蓉:“那里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要跑很远的路才去挑一担水回来,也没有汽车,也没有电灯。他们一个病人抬到我这里来,十几个劳动力抬到我这里来,已经奄奄一息了,并且有的就已经都不行了。所以我又想到了我在朝鲜战场上那种随着战争移动而动的办野战医院的模式。”

图片

1969年杨兴蓉和爱人顾忠会主动申请来到广西隆林创办了“马驮医院”。

“马驮医院”成为全国卫生战线的先进典型,为当地群众治愈了病痛。退休后,杨兴蓉致力于诗词创作,为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她创作了一首《志愿军女兵风采》:

朵朵玫瑰战地花,
铿锵绽放遍山崖。
参谋文秘和通讯,
医护宣传与雷达。
弹雨枪林无所惧,
爬冰卧雪漫天涯。
同仇敌忾功勋著,
抗美援朝为国家。

杨兴蓉:“所以我说,党啊,军队对我的培养,我永远是一个不褪色的兵。”

图片

85岁的杨兴蓉是中华诗词学会、广西南宁诗词学会的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