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二百二十九集 邬大为:“一辈子要为战士歌唱”
  • 发布日期:2024-4-7 21:23:39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丹东广播电视台、抗美援朝纪念馆和社会力量,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大型系列纪录片《铭记》,以“寻找最可爱的人”“讲述最可爱的人”“学习最可爱的人”为主线,重点采访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通过经历者的亲口讲述,帮助人们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第二百二十九集  

邬大为:“一辈子要为战士歌唱”

一首《红星歌》催人奋进,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旋律飞扬。邬大为从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战场一路走来,决心“一辈子要为战士歌唱”。今天请90岁的邬大为老英雄讲述他的抗美援朝的故事。


邬大为,1933年出生于杭州,浙江奉化人。1949年上海解放时,受歌剧《白毛女》影响,他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文艺战士。

邬大为“特别里头两句唱词,我到现在没有忘记,就是:‘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哎呀,我说,这真了不起。”

图片

1949年,邬大为参军入伍。

1952年,邬大为被调到23军文工团,在福建奉命北上,从丹东过江参加抗美援朝。

邬大为:“我们走的时候是傍晚,过鸭绿江桥的时候,我往回看一下,祖国丹东灯火辉煌,基本上是边境的和平城市。等上桥一看,所有鸭绿江桥的铁栏杆上,都是炮弹皮、炸弹孔或者子弹孔。”

在朝鲜看见的战争惨状,让邬大为对侵略者更加仇恨。

邬大为:“有一个朝鲜老大娘身后背着个孩子,躲避敌人的飞机的封锁在跑。她身后的孩子脑袋已经被弹片削掉了,她自己一点不知道。周围的老乡看到以后,谁都不愿意把这悲惨消息告诉这位大嫂,一个个都含着泪悄悄地躲开了。敌人飞机飞走以后呢?她想着今天孩子真听话,一点没闹,我该给他喂奶了。当她把孩子转过来一看,没有脑袋,当场就昏倒在地上。”

文艺战士要深入前沿阵地为战士演出鼓舞士气,但敌机的轰炸扫射使通往前沿的道路充满危险。

邬大为“走在我前面一个战士叫刘显德,跳舞的,比我小一岁,前两三分钟我们还在唠嗑呢,你家里在哪儿?上海什么地,他上海人,我上海人,住在上海,哎,阴阳两隔。这后面一个战士也牺牲了,也那么巧,前面一个,后面一个都牺牲了,我在中间还活着,你看这个滋味多难受。虽然没有掉泪,但对敌人的恨,但是失去了战友的心情,好多天吃饭都不是滋味,老想他。”

为保证文工队员安全,部队为他们配备了通讯员。面对危险,18岁小战士的舍身相救让邬大为备受感动。 

邬大为:“哎,敌机一过,突然听到‘哧哧唰’,哟,就到跟前,马上卧倒。我当时知道好像有人推了我一下的感觉,而且很重的东西‘啪’压我身上。我在心里想,今天恐怕完蛋了。正好在这个时候,嗯,身上负担减轻了。一看原来呢,就炮弹过来的时候,看我没有经验,因为我站在炮弹最近,他把我推倒以后,他扑到我身上。这炮弹过去以后呢,他站起来,哎哟,我一看,整个脸都是血。哎哟,你负伤了,他一摸,大概没伤到那个骨头什么的,表皮伤,他说:‘没事儿没事儿。’把血擦擦,我都知道血‘滴哒滴哒’一直流,继续走,哎哟,我心里想,这个战士真是,为了战友的安全,情愿牺牲自己。我对这个战士肃然起敬,很受感动。”

图片

1953年邬大为在丁字山坑道前。

在马家地坑道慰问演出,文工团员和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邬大为“坑道口里密密麻麻两边站着战士,副连长拿了这个茶缸,三个茶缸,我记在心里,知道我们三个人,一个人一茶缸水。我们知道这个水是战士用生命换来的,虽然想喝,也干渴,跑了半天都是汗,抿一下,还给他,舍不得喝。战士们喊:‘感谢军首长慰问,欢迎文工团到前线来。’那个感觉不一样,这文工团到前线最大特点是什么?对战士来说过节一样。”

“我就感觉我们女同志厉害在什么地方?平时说实在话,都是城市的娇生惯养的女人,年龄差不多,平时还挺腼腆,一到那儿变了。战士都比她大三四岁,你比方,我们在座的小郑那个女孩儿,她这个班长脖子上衣服破了,‘把衣服脱下来’,下命令一样,人家不好意思,当女同志面前,他怎么脱衣服呢?不好意思脱,三下五除二,啪啪啪啪啪把外衣脱下来,扒下来,缝补,人家不好意思,趴在那,光膀子,就这样,完了看他肩膀头磨破了,给他缝补,特别是看到他的膝盖磨破了,布没有了,把自己棉袄上的布剪下来,跪在那给他缝。哎呀,我看她一面缝,那个班长眼泪汪汪。那感觉,我当时想,可能他想到他妈妈、他姐姐这种感觉。”

因为经常深入阵地、接触战士,邬大为发掘出很多感人的战斗故事、英雄事迹,他就想试着自己来创作,现编现演,结果大获成功。

邬大为“第一天正好碰到一个什么?一个神枪手,叫王志高。我就写了,根据那个套子:‘咱们有一个神枪手,本领真是高,大名就叫王志高,今日讲的是什么?一枪打中了鬼子的后脑勺。没想到鬼子临死前说了一句话,这辈子真倒霉,碰上志愿军神枪手王志高。’其实很简单,没有想到呢,特殊效果,在这种场合,特别唱的时候,我私下跟女同志说,我说王志高就是第二排那个大个儿,你跟他交流交流,唱的时候,她盯着人家看,那个战士哪受得了?低着脑袋,边上两个战士把他头抬起来,哎呀,气氛特别好。”

看到自己创作的节目这么受战士的欢迎,更激发了邬大为的创作热情。在前线,他收集整理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邬大为“有个小机枪手中弹了,昏倒在边上,突然又被枪声惊醒了,他一看,怎么美国鬼子拿着枪,他的枪在往我们射击,那还了得,他不知道哪来的力量,‘哗’就喊一下。美国鬼子一看,刚才那死人怎么喊了,吓得扔了枪就跑。他拿着枪把美国鬼子打死,子弹打完了以后,怎么办?他最后拿了个爆破筒,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成了整个上甘岭战役中38个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第一个战士——孙子明。”

“第二次战役,他唯一可以出口的地方——松骨峰。最后打到,惨到什么程度?战士粮食、弹药都没有了,山到处都在着火。这战士变成火人了,那我怎么办?没有办法,跑到敌人跟前,‘啪’抱住一个,对不起,我烧死你也别想活。一堆一堆烧的,最后指导员带了四个老兵,没有弹药,都着火了,跑到敌人群里抱了四堆火,‘哗’这样子,敌人硬是一个多小时,再没有敢上这个松骨峰,打了一个大胜利。这打扫战场的时候,副指导员哭了,满山都是尸体,特别是一堆一堆的,太多了。这个一堆,两个在一起,一个小个儿,一个大个儿,不要考虑,小个儿肯定是我们志愿军,大个是美国鬼子,个头大。一堆一堆一堆一堆的,满山都是,他为什么哭啊?一个战士要把战士的尸体分解出来,他跑上去掰不动啊,这个战士他抱着美国鬼子死死地把手掐在那身上,他扒的时候手骨头嘎嘣嘎嘣地响,心里头难受。世界上哪能找到这样的战士?这样的战斗?没有,只有我们中国,对敌人的恨,对祖国的爱。”

朝鲜停战后,邬大为和战友们又回到祖国的怀抱。面对欢庆的锣鼓,他却痛哭了一场。

邬大为“一看到丹东,就是所有的鸭绿江桥都披红戴绿了,这个过江以后更不得了,烟火礼花,所有安东穿上节日的盛装,可以说锣鼓喧天。哎呀,回到祖国的怀抱,终于活着回来,这是我没想到,因为出国时候,我没想到我能活着回来,今天能活着回来了,而且接受祖国那么盛大的欢迎,我所没有想到的。各种秧歌队、锣鼓队在台上,那口号都震天动地啊,锣鼓根本静不下来,就感觉到我们是到了欢乐的海洋,幸福的海洋......这个时候我想,要是我这些战友没有死,能享受到这荣誉这多好,这个时候在锣鼓声中,我大哭一场。哎呀,为他们可惜。”

图片

邬大为这个文艺小组因多次赴前线阵地慰问演出,荣立集体三等功(归国后穿军装留念)。

邬大为现在还保存着祖国慰问团送给志愿军的茶缸,他当成宝贝一样珍藏着。

邬大为“这个缸子呢,没有想到的,到前线演出的时候,我们在交通沟里走,一个重炮就落到边儿上,我被那个气浪推到,从交通沟的这边,‘啪’倒在那边,我就知道当时昏过去了。醒来一看呢,这个手都是血,再检查一下吧,茶缸损坏这块。我说实在话,我手上搞点血,我没太心疼,这个让我疼了好长时间,这是祖国送给我的。我用这个茶缸到前线喝过战士用生命换来的水给我喝,我没有喝,我倒回去,我记得它。我用这个茶缸到前线喂过受伤的志愿军伤员面条、稀饭。”

邬大为于1959年12月调至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歌舞团开始专业歌词创作,先后发表作品3000余首,代表作有《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红星歌》《师长有床绿军被》《中国游泳队队歌》等。

邬大为“我一辈子写的歌曲,都是反映部队生活,这都是我发自内心对战士的爱才写出来的。就他们这个精神教育我怎么做人,怎么去创作去。你看《桃花盛开的地方》就写战士最美的,为了你的景色更加美好,这是战士心灵的描写,实际上都是挖掘战士们心灵的东西。红星闪闪也是,每句不离红星,这个红星代表着党,跟着毛主席跟着党,对不对?红星闪闪传万代。”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

图片

邬大为,著名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被评为“2020年度感动沈阳人物”,编著出版《歌词韵谱》、《歌词技法》等六部著作。

图片

邬大为老英雄给《铭记》摄制组的题词:“当年入朝上战场,烽火岁月永难忘。烈士遗志我继承,再为军旗添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