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5-6-24 9:06:58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6月9日,一批标有“丹东制造”的机械配件——凤城太平洋神龙增压器有限公司的200套增压器修理包,通过“9810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模式完成申报,在丹东海关、丹东邮政的监管下,发往波兰的企业自有海外仓。
这意味着自4月22日丹东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仅48天,“9810”模式首单便顺利通关,“离境即退税”政策同步落地,丹东以“政策落地快、部门协同紧、企业响应强”的硬核实践,刷新了辽宁跨境电商新业态落地速度。
首单落地:“产业+政策”双轮驱动本地制造“链”全球
这不仅是丹东历史上首单“9810”模式通关货物,更是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它让一家本地汽配企业在“家门口”即可“卖全球”,也宣告丹东正式迈入跨境电商“海外仓时代”,在辽宁跨境电商领域激起层层涟漪。
“以前总说‘东北出海远’,现在有了‘9810’和海外仓,咱们离欧洲市场只有一架飞机的距离!”凤城太平洋神龙增压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晓跃的喜悦溢于言表。
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深度融合,赋能传统外贸企业“触网升级”、品牌出海,是丹东综试区建设的关键。增压器作为丹东四大主导产业之一,龙头企业太平洋神龙敏锐抢抓机遇,在丹东市商务局、凤城市政府、丹东海关、丹东市税务局、邮政集团丹东分公司等部门的“一企一策”“联合审批”精准浇灌下,成为全市跨境电商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这一成功首单,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样板,助力更多传统外贸企业借力电商平台实现“轻资产出海”,直通国际市场。
通关背后:一场多方“接力赛”跑出丹东“加速度”
首单落地的背后,是一场高效协同的“接力赛”。
国家级综试区花落丹东,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火速成立由31个部门和地区组成的工作专班,打破壁垒,打通“关、税、汇、物流”全链条,实现信息实时共享、高效联动,让企业在家门口就能“一站式”跑通跨境贸易。
市商务局统筹协调,海关、税务、邮政等部门紧密握拳,形成服务闭环。
凤城市政府积极快速行动,推动产业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助力企业抓住机遇,成为首个拿到跨境电商综试区红利的地区。
丹东海关主动成立工作专班,多次赴凤城“送政策上门”,为企业量身定制通关方案,为“9810”模式落地扫清了障碍。
丹东市税务局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惠企政策礼包,组建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开展“面对面”专项辅导。
邮政集团丹东分公司为企业搭建“专属物流通道”,提供专属VIP服务,提高企业物流效率。
这一成功案例,是丹东主动融入国家“双循环”的生动实践,不仅验证了本地跨境电商生态的成熟,更标志着其从传统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升级,为制造企业拓宽国际新路提供了“政策快反、产业深融、基建先行”的丹东样本。
未来之路:从“首单示范”到“模式输出”
如何从“首单示范”到“可复制模式”?丹东明确了关键发力点。
下一步,市商务局将不断深化“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依托现有产业优势,扩大水海产品、农副产品、轻工产品等特色产业的跨境出口规模。
充分利用“9810”模式在出口退税、物流跟踪等方面的政策红利,推进“跨境电商+海外仓”融合,优化自用仓及海外仓调拨流程,借助辽宁省公共海外仓资源,为企业打造“仓储托管+跨境通关+市场触达”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积极助力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构建“核心引领+边贸特色+全域孵化”的立体化跨境电商产业园区体系。
不断强化市场主体培育与培训,组织政策宣讲团,建立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定向培养跨境电商运营、数据分析等紧缺人才。
从“等订单”到“备海外仓”,从“小包裹”到“大贸易”,丹东首单“9810”的启程,不仅是一票货物的“出海”,更是一座城市、一片区域向开放型经济转型的生动注脚。丹东正以跨境电商为链,把东北的“小买卖”链成全球的“大生意”。
记者:宋琳 刘响 杜依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