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六道沟边境派出所:警民同心筑平安
  • 发布日期:2025-9-17 10:22:35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今年以来,六道沟边境派出所党支部将支队“党建红飘带”工程的精神血脉,注入“星火成炬·警民连心”品牌塑造,以“聚民智、融民力、暖民心”为内核,探索出一条党组织引领、群众共治共享的治理新路。2025年,该所治安案件下降62%,群众满意度达到98%以上。

搭建民声平台

“小推车”转动“大格局”。一辆蓝白相间的“警务宣传服务车”穿梭于社区广场,车载喇叭播放着方言版反诈顺口溜,热水壶、急救包、法律手册一应俱全。民警改“坐堂办公”为“移动摆摊”,在唠家常中搜集社情民意,现场解决证件办理、纠纷咨询等诉求180余件。“这小车推来的不仅是服务,更是党和警察的温度!”一位小区居民说。从“门难进”到“心贴心”,移动警务车累计服务群众2000多人次。

“凉亭议事”汇聚民智。针对老年人聚集特点,党支部将社区凉亭、广场升级为“露天议事厅”,每周由党员民警主持恳谈会。当居民表示“城区走访难”时,党支部采纳建议设立36个“平安哨点”,发动商户店主担任信息员,精准采集出租屋信息2300余条。联合市司法局、律协党支部开展“法律进万家”活动32场,发放《境外人员服务指南》等资料1.5万份,让法律从书本走入生活。

“云端智囊”延展服务半径。开通24小时法律咨询平台,配备便携式法律咨询仪。辖区务工人员通过视频连线解决劳务纠纷后说:“手机点一点,律师面对面,党的服务就在指尖!”

构建多元联防

面对老年群体易受骗、易遇险的问题,党支部创新将广场舞队伍转化为“舞动平安巡逻队”。91名佩戴红袖标的“银发队员”累计巡逻200余组次,预警火灾险情1起,化解纠纷13件。队员李女士在巡逻中识破“保健品诈骗”,为居民止损3万元。同步组建的“边境平安管家”队伍,吸纳物业、燃气抄表员等694人担任“平安瞭望员”,动态掌握辖区动态,提供人员动向信息300余次,协助抓获违法嫌疑人3名,预警家庭矛盾56起,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平安联创,智慧固边。联合组建“护边义警队”“舞动平安巡逻队”,两支队伍累计巡边里程超1.4万公里;通过每月视频联学、线上经验互鉴,跨越地理界限与多地民警共享“红盾法治讲堂”等创新做法,让联防合力越聚越强。

打造反诈闭环

宣传阵地前移,意识防线扎根。创作“老黄讲反诈”系列短视频,揭露“采购礼盒”“机票退改签”骗局,全网播放破50万次。针对企业财务人员开设“普法微课堂”,结合“冒充老板转账”案例专题培训28场。警务车“摆摊”时,民警通过剖析“冒充教师采购”骗局,当场阻止5名居民转账。

双轨预警阻断,秒级响应止损。建立“线上专线+线下问诊”机制:线上24小时甄别诈骗信息;线下在警务车设“反诈问诊台”。2025年预警系统劝阻转账47起,其中巡逻队员在广场舞现场拦截正操作转账的刘女士,挽回损失8.6万元。

警银联动挽损,守护民生温度。创新“警银通”协作机制,开通资金紧急止付通道。2025年6月,居民于某遭遇“学校采购饮品”骗局垫付4.9万元,民警2小时内锁定“卡农”赵某,在银行配合下全额追回资金。该机制使电诈破案率提升40%,上半年发案率下降76%。

深化党建联盟

法律服务共同体赋能发展。联合司法局、商圈党委成立“党建联盟法律服务工作室”,推出“普法微课堂+专业调解+法治体检”服务包。首期培训聚焦《民法典》合同风险,为35家企业提供合规指导;设立涉外、物业等6个专业调解室,化解商事纠纷33件,助力企业追回境外欠款170万元。

民生实事联办彰显初心。推行“党建+网格+警长”模式,将共建单位党员嵌入社区网格。户籍民警上门为行动不便老人办证27次,联合环保部门解决广场舞噪音投诉15起。

与吉林白山派出所共建“枫桥经验实践基地”,共推“‘左’邻‘右’李调解法”。通过警调对接闭环机制,两地矛盾化解率达99.6%,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联合“法治大篷车”巡回宣讲28场,培训边境普法骨干120人。

记者:唐羽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