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办事不用反复准备材料,执法规范、程序透明,我们可以集中精力抓生产。”近日,面对振安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的回访,一位企业负责人感慨道。这番话不仅道出了企业的心声,更折射出振安区规范涉企执法、优化营商环境的扎实成效。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晴雨表”,规范涉企执法则是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企业信心的“压舱石”。今年以来,振安区纪委监委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聚焦行政执法关键环节,推动纪检监察与行政执法两类监督深度融合,以有力的“监督硬举措”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机制先行,构建协同联动责任体系。振安区纪委监委第四派驻纪检监察组实施嵌入式监督,全程跟进区司法局牵头制定的《丹东市振安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推进群众身边具体实事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推动成立涵盖18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专班,逐步形成“部门主抓、监督协同、各方参与”的协同机制。区纪委监委紧盯责任落实,建立“周报制”动态监督机制,通过三级责任体系层层传导压力,对潜在问题提前预警,实时掌握工作进展,为专项行动筑牢组织基础。
源头管控,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针对涉企检查事项多、频次高的问题,振安区纪委监委从源头切入,监督推动执法部门大幅精简检查项目。编制《2025年度涉企执法检查计划》,将事项从2024年的19项压减至7项,降幅达63.16%。同时,全区43家行政执法主体完成资格确认与信息公示,更新《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110项,实现执法主体、检查事项、执行标准“三个透明”。此外,推动司法、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卫健等多部门构建“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模式,彻底改变“多头查、重复查”的局面,企业迎检负担显著减轻。
闭环监督,打通执法规范“最后一公里”。推动职能部门开展“执法体检”,畅通“信、访、网、电”全方位举报渠道,广泛征集问题线索。创新推出“执法监督卡”制度,全区15个检查主体共向企业发放446份监督卡,形成“检查前告知、检查中记录、检查后反馈”的监督闭环。截至目前,通过该机制已推动整改“执法不作为”等10类问题。此外,振安区还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通过政府网站公开征集意见,将监督成效切实转化为企业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我们将坚持‘专项治理+常态监督’双轨并行,持续深化涉企执法规范化成果,紧盯关键环节,做细日常监督,对执法不公、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坚决亮剑,为振安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振安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景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