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汇聚各方力量 助力“莓好”事业
  • 发布日期:2025-9-25 8:33:31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丹东草莓作为我市特色优势农产品,在种植规模、设施化水平、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均位居全国前列。目前,丹东草莓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已突破400亿元,年产值超百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幸福果”。

今年以来,市政协将助力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列为年度“一把手工程”,聚焦“固底板、锻长板、补短板”目标,组织政协委员和专家团队,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协商、务实建言和积极协调,推动政协履职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为丹东“莓好”事业注入新动力。

深入一线摸实情 外出取经谋新篇

年初,市政协组建专题调研组,吸纳农业界委员和科研院所专家,先后深入东港市、凤城市、振安区等草莓主产区,开展为期两个多月的调研。调研组深入种植大棚、专业合作社、销售企业、包装材料厂和温室建造企业,详细了解种苗繁育、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等情况,与草莓种植户、企业负责人和基层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倾听诉求。

调研发现,丹东草莓产业虽优势明显,但仍面临脱毒种苗供应不足、部分种植模式传统、品牌保护意识薄弱、产业链条延伸不够等深层次问题。为此,调研组赴浙江杭州、安徽合肥、江苏盐城等草莓产业先进地区,实地考察草莓新品种选育、绿色防控、数字农业应用及农旅融合等实践。市政协与国内领先的数字化企业服务平台猪八戒网开展深度合作,聚焦丹东绿色农业与特色产业发展进行对接洽谈,共同探索“互联网+农业”新路径,推动绿色农业基地建设、溯源体系搭建和低碳农业技术应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精准建言出实招 谋划良策助发展

市政协充分发挥委员专业优势和界别作用,组建种苗攻关、技术推广、品牌建设、政策协调等多个专题小组,开展针对性研究。今年以来,共形成《关于推动丹东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建立丹东草莓白皮书制度的建议》等4篇调研报告和9篇专项建议,其中多篇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丹东草莓白皮书》编写工作已正式启动,将为产业规范发展和品牌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委员们建议,加快推动草莓脱毒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扩大优质种苗供给;制定并推广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强化丹东草莓品牌保护;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草莓产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业态深度融合。

协商议事聚共识 协同发力促落实

为推动建言成果有效转化,市政协先后组织5次专题协商和座谈会议,开展1次草莓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专项视察,邀请委员、专家、经营主体和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推动草莓产业园建设、筹备国际草莓大会、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等工作。

市政协主动加强与东港市政府、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沟通协调,召开调度会议,跟踪问效,推动《丹东草莓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立法进程和《丹东市草莓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的研究出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丹东夏季草莓批量生产技术取得突破,脱毒种苗应用率不断提高,错季生产面积持续扩大,草莓大会筹备和草莓文旅项目稳步推进,草莓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方向迈进。

科技下乡解难题 服务莓农零距离

针对广大草莓种植户反映的技术指导不足、生产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市政协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等单位,在东港、凤城、振安等地连续开展4场“莓好丹东,科技兴农”助力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送技术下乡活动。来自辽东学院、市农科院的草莓专家和一线技术骨干走进大棚开展技术指导,吸引340余名草莓种植户参与,近600人通过市科协抖音直播间在线观看。

此外,市政协积极推动建立“委员+专家+示范户”技术服务模式,组织委员中的农业专家与大型种植户结对,提供全程技术跟踪服务。

市政协通过系统谋划、深入调研、精准建言、广泛协商和务实服务,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政协联动、政协委员主动、政府部门互动、专家农户共同动的良好工作格局,让“丹东草莓”这块金字招牌更加闪亮,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政协智慧与力量。

记者: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