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七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全国共有32处工业遗产入选。其中,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沈阳红梅味精厂旧址”上榜。沈阳红梅味精厂旧址的成功入选,不仅提升了沈阳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也为全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沈阳样本”。
 
			构成完整的工业遗产体系
沈阳红梅味精厂旧址始建于1939年,作为中国味精工业发展的见证者与推动者,该厂不仅承载了东北地区近代工业的厚重历史,也记录了新中国轻工业从起步到转型的完整历程。值得一提的是,红梅味精厂在计划经济时期曾是全国味精行业的领军企业,其产品曾三次荣获“国家质量金奖”,“红梅”品牌更于1997年被认定为味精行业首个“中国驰名商标”。
此次申报成功的核心物项涵盖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与设施,包括建于1945年的发酵过滤车间、1939年的原料库与老月台、1966年的研究所,以及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大楼与味觉博物馆等。此外,厂区内还完整保留了铁路轨道、发酵罐、生产管道等工业设备,以及多类珍贵档案图纸与操作规程文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遗产体系。
推动文化振兴与产业升级
近年来,沈阳市工信局积极推动“保护与利用”协同并进,一方面指导园区落实“修旧如旧、活化焕新”的改造理念,确保工业遗产风貌不受破坏;另一方面助力园区对接文化、旅游资源,推动其转型为集艺术展览、文创办公、音乐展演、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红梅文创园”。其中,由原发酵车间改造的发酵艺术中心、原料库改造的Livehouse秀场,以及全国首家以味觉为主题的博物馆,均成为园区文旅融合的亮点。这些转型成果也被沈阳市工信局纳入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案例库,为其他项目提供参考。
未来,沈阳将继续推进工业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与创新性转化,让更多工业“老面孔”焕发时代“新活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深厚的文化动能。
记者:黄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