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济街道的各个街巷里,总有一个身着蓝色马甲、手持“民情日记本”的身影穿梭于楼宇之间,他就是71岁的网格员高福林。凭借“腿勤、嘴勤、手勤、脑勤”的“四勤”工作法,高福林将基层服务做到居民心坎上,成为大家交口称赞的“贴心人”。
“腿勤”是高福林的工作底色。每天清晨,他都会准时开启“每日三巡”,用脚步丈量网格内的每一个角落。从排查安全隐患、记录流动人口变动,到检查环境卫生与沿街店铺经营规范,他的“铁脚板”让问题无所遁形,总能将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社区网格管理是项长期工作,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坚持。”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日复一日的行动准则。
“嘴勤”则是他连接民心的纽带。面对居民诉求,高福林从不敷衍。教堂路20号楼居民反映路灯长期不亮,他当晚20时便赶到现场核实,细致询问居民夜间出行问题,迅速上报社区并联系市政部门,不到两天就让路灯重新亮起,温暖的灯光照亮了小巷,更暖了居民的心。遇到邻里纠纷,他同样耐心十足。曾有两户居民因楼道堆放杂物争执不下,高福林多次登门沟通,用真诚与耐心促成双方和解。这样的“小事”,他每年要处理数十件,用沟通化解矛盾,用服务凝聚人心。
“手勤”让他的工作有迹可循。高福林的“民情日记本”总是写得密密麻麻:谁家老人需要特殊关照、哪里的公共设施需要维修、哪些矛盾纠纷需要调解……这本“日记”不仅是他的工作台账,更是连接居民心灵的桥梁。每一次走访收集的社情民意、每一件需要解决的民生小事,他都会认真记录,这些文字成为他开展工作的行动指南,也为社区治理积累了宝贵资料。
“脑勤”更让他的服务不断升级。在工作中,高福林从不墨守成规,而是善于总结经验、创新方法。针对网格内双职工家庭多的特点,他推出“错峰服务”模式,利用晚上和周末上门走访;为了及时传递信息、收集诉求,他建立网格微信群,让政策宣传更高效、居民沟通更便捷。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服务效能,更让居民满意度持续攀升,生动诠释了基层网格员“治理多面手”的角色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