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丹东智慧”解寒区水利破冰难题
  • 发布日期:2025-11-21 10:04:31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严冬季节,水库冰层膨胀产生的巨大推力,如同悬在水利枢纽上方的“利剑”,严重威胁大坝与闸门安全。在丹东地区的低温季,这一难题曾因传统破冰方式效率低、成本高、风险大,成为困扰行业多年的“老大难”。

如今,辽水集团水利电力开发(丹东)有限责任公司孙龙臻领衔的职工创新团队,自主研发的“水利系统破冰防冻装置”,以三大核心技术攻克行业难题,拿下3项国家专利,斩获东北“三省一区”国企“星火”创新优秀奖、丹东市第三届“智创杯”职工创新成果大赛专业组二等奖,树立寒区水利工程破冰防冻领域的国产化标杆。

辽水丹东公司管理的爱河干流下游枢纽,作为拥有17孔弧形泄洪闸门的混凝土重力坝,因闸门数量多、尺寸大且水位波动频繁,冬季冰胀问题尤为突出。此前采用的“潜水泵+喷射梁”破冰方式,不仅能耗高、破冰效果有限,设备安装拆卸更需动用吊车,8名工人悬空作业5天才能完成,安全风险极高。2023年2月,针对这一行业共性难题,创新团队正式启动专项攻关,目标是打造一套更安全、高效、智能的破冰防冻解决方案。

经过8个月的技术攻坚与仿真测试,团队创新性提出“轴流导向曝气舵+浮球配重动态平衡机构”核心方案,实现三大关键技术突破。在破冰效率上,通过流体动力学仿真优化,新型曝气舵可在水中规律性旋转,破冰面积较传统设备提升约40倍,彻底改变了以往“单点固定、效果有限”的窘境,让破冰作业从“局部治理”升级为“全域覆盖”。针对水位不稳定导致的破冰效果打折问题,团队独创“浮球配重动态平衡机构”,确保装置在水位变化时自动维持最佳曝气深度,无需人工干预,实现自适应水位波动。

运维模式再升级。装置采用模块化、轻量化设计并配备快拆接口,拆装时间从原来的5天压缩至4小时,作业人员从8人减至2人,大幅降低安全风险与人力成本。同时,智能电控系统支持一键启动、分批运行、定时控制,17台风机可根据温度区间自动启停,既保障破冰效果,又能实现设备轮换,延长使用寿命。

目前,该创新装置已在辽水丹东公司枢纽、东港铁甲水库、凤城石桥子电站成功投用。在近两年丹东遭遇的极端寒潮中,系统稳定运行,有效抵御冰胀对闸门及坝体的威胁,为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防线。新装置投用后每年节省电费约15.22万元,整体运维成本下降67%。

目前,该项目已参与水利行业破冰防冻装置标准制定,未来将通过专利授权、技术输出等方式,推动行业整体技术升级,为全国寒区水利工程提供“丹东智慧”与“辽水方案”。

   记者/包芙蓉 编辑/赵晴 编审/邹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