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过去60多年,丹东公交车是这么变化的……
  • 发布日期:2019-10-23 10:34:14
  • 消息来源:丹东发布

从1条线路的2辆公交车,到满城穿梭的新能源公交车;从冬冷夏热的老旧公交车,到“高大上”的冷暖空调车;从人工售票,到公交IC卡、手机支付……这几十年来,丹东公交的发展变化看得见、摸得着,市民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市公交的发展与变化,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1952年10月10日,安东市营公共汽车公司正式成立

1952年,1条线路、2辆车、18名职工,开启了这座城市的公共交通服务之路。经过60多年的发展变化,丹东公交目前拥有573辆营运车辆、近1800名职工,60条线路覆盖丹东老城区、北部山区和新城区,日运送乘客30万人次。

1963年自装解放底盘640型客车

说起公交车乃至整个城市公交的发展变化,驾驶了30年1路公交车司机房照洪记忆深刻。


今年51岁的房照洪从1990年至今,经历了1路公交车3次更新换代。在他眼里,昔日的公交车与现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每当公司年轻的驾驶员叫苦喊累时,房照洪都会对他们说:现在的公交司机可比以前幸福多了。


1989年5月购入黄海DD-690型

“我刚来公司那会儿,车况普遍不好,车型是‘铰接式大龙车’,车长17.8米,起步时油门一踩,排气管就‘噗噗’冒黑烟,一天下来鼻孔都是黑的。尤其是到冬天,要提前一个小时到公司,提着一壶热水浇在油路上才能启动车子,遇到雨雪天气,车子抛锚更是经常事。”他回忆,每逢早晚高峰期,公交车上便人满为患,异常拥挤。车跑起来也是稀里哗啦响,开关车门需要售票员手动操作,车上没有报站器,卖票、报站全靠售票员扯着嗓子喊。


2000年,丹东的街头出现了黄海牌柴油无人售票大客车。车上配备了报站器、监视器、刷卡机,从此,房照洪一个人管理一辆车,载着互不相识的陌生人,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101路新型柴油公交车

2011年,新型柴油公交车上线运营。“当时这批车在全省都是首屈一指的,能开上这样的车那可是相当地自豪。”房照洪说,新型公交车动力强劲,车厢里空间设计很人性化,噪音也小,起步速度快,运行非常平稳,乘坐起来舒适快捷。


如今,一辆辆绿白相间为主色调,兼有海鸥、银杏叶、波浪体现丹东元素符号图案的清洁能源公交车,穿梭于江城的大街小巷,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八年来,丹东公交共更新车辆511台,其中绿色环保车辆占9成以上,在提升乘车舒适度的同时,节约了运行成本,真正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低噪音。


谈起公交行业的变化,丹东市民感触最深。回忆起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乘坐公交车时的情形,80多岁的市民赵春兰至今难掩内心喜悦:“那时候哪有车啊,去哪都是步行,没想到走着走着,就有公交车了,美得乐开花了。


走进新时代,丹东公交更加“智慧”。2018年底,“安东行”手机APP正式发布并投入运行。通过公交IC卡、互联互通IC卡、支付宝、微信、银行储蓄卡等多项支付功能业务逐步扩展,开启了我市公交领域移动支付的崭新篇章。


10月21日,在107路兴东街站,望着即将驶入站台的公交车,年轻的上班族陈伟掏出手机,打开手机APP生成二维码,上车后,在扫码区轻轻一扫,机器便发出“请上车”的讯号,前后不到2秒钟,就完成了支付全过程。坐在司机身后的乘客李志国不禁感慨到:“现在坐公交车真是越来越方便了,一张公交卡、一部手机就搞定了。”回忆起30年前乘坐公交车的情景,李志国记忆犹新。“我那时上班乘坐的公交车有两个售票员专门负责售票。乘客上车后,来到售票员面前,掏出零钱,而售票员撕下发票,才算完成交易。尤其是车上人多的时候,这种支付方式就更不便。”李志国说,那时候由于车辆少,等候的时间长,一辆车盼来了,二三十人跟着车子一路小跑,蜂拥至车门前,能挤上车算是幸运,衣服被夹在车门外的情况时常发生。“现在公交线路增多,不用等那么长时间了,南来北往的五六分钟就一班车次。


近年来,丹东公交本着“便民利行”的原则,坚持不断开辟公交线路,优化公交线网,基本形成了老城区和新城区主要街道公交网线的整体框架。与此同时,丹东公交进一步加大公交站廊、站牌更新改造工作。到2018年12月底总计更新新式站杆式站牌200个,三角式灯箱站牌332个,灯箱站廊315个,智能视频客流分析项目,电子站牌系统项目处于建设中,未来将建立一整套的导乘、查询、交互等实时服务体系,避免乘客候车时间过长,让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以前乘车的时候,站牌、站点很不规范,条件好点就是立个杆子、挂个牌子。现在公交站美观大方,搭建可供乘客休息的亭子,可以遮阳挡雨,站牌上公交线路也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市民张连生说。


车轮滚滚,不仅是车的变化,也是我市公共交通配套体系的不断完善,绿色公交、智慧公交……每一步发展变化都见证丹东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