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丹东非遗传承人的年味儿……
  • 发布日期:2021-2-12 21:54:56
  • 消息来源:鸭绿江晚报

     花饽饽、吹糖人、葫芦烙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能够触摸到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灵魂,其间所蕴含的精湛手艺和浓郁年味儿,在一辈辈人的传承中延续着。

     1

     花饽饽

     俗话说,“腊月二十八,把面发”,意思是腊月二十八这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徐百琴是“丹东花饽饽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每年一进入腊月,是她最忙碌的时候。

     2月7日,记者走进徐百琴位于永昌市场附近的店面,不少顾客正排队拿取订定订做的“花饽饽”。“进入腊月开始,每天早上5点我们就开始营业,一直能忙到晚上晚上11点左右,多的时候,一天能接三四百单。”徐百琴说。

     由于今年是牛年,以牛为原型的“花饽饽”受到热捧是不少人的首选。此外,聚宝盆、葫芦、福袋等也很受大众欢迎。这样就反映了一个现象:相比过去以花鸟鱼虫、鲤鱼等为原型,制作起来比较容易的“花饽饽”,如今,人们对其外形和复杂程度有了更高多的追求。一年,徐百琴曾接到了这样一个订单:希望在“聚宝盆”里放更多的福袋。“单独制作一个聚宝盆就比较复杂,再增加别的东西,不仅要保证美观,还得显得和谐。”按照顾客的要求,徐百琴在聚宝盆里放了许多福袋,还添加了葫芦、元宝,顾客在见到实物后,也感到十分满意。

     徐百琴与面团已经打了近40年交道,在她的记忆里,小的时候,家家户户春节期间都会蒸饽饽,“好像没有它就不算是过年”。随着时代时间变迁,很多人感觉年味变淡了,徐百琴却说,其实年味并没有淡,它一直都隐藏在饽饽里,仍保留着小时候的味道。

     2

     吹糖人

     年幼的时候,大人怕孩子糖吃多了会有蛀牙,只有过年期间才会稍微放开限制。因而,在很多人的回忆里,提到过年,就会想到糖。

     糖是甜蜜的象征,寓意新的一年甜如蜜。崔福海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丹东糖人”的传承人,2月7日,浪头镇大集,他将“甜蜜”带到了这里。

     支摊、架炉、熬糖,伴着揉、捏、拉、按摁、吹等动作,崔福海的摊位前围满了好奇的人群。“爸爸,这是什么啊?”“这是吹糖人,我小的时候见过,现在已经很久没见过了。”在人群的议论声中,一头金色的小牛跃然眼前。

     “其实现在吹糖人的技法较过去较过去没有太什么大的差别,差别只是作品的形象会有不同。”崔福海说,相比过去,现在只要能想到的糖人都可以吹,但。过年期间,最受欢迎的还是十二生肖、葫芦等带有美好寓意的形象。

     结束了在浪头镇的摆摊,崔福海又动身准备前往女人街。他说,因为糖人是甜的,他想将这份甜蜜带给更多的人。其带给更多的人,让他们知道“年”是甜蜜的。

     3

     葫芦烙画

     葫芦谐音“福禄”,因而许多家庭会在春节期间悬挂葫芦。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葫芦烙画技艺”的传承人,在赫荣彬的记忆里,小的时候,过年期间家里总会悬挂着带有麻雀、福字、寿星等图案的葫芦。“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过年的时候就该有这个东西,就像贴对联一样。”赫荣彬说。

     随着年岁渐长,赫荣彬接过了长辈手中的刻刀,开始在葫芦上作画。2月8日上午,安东老街二楼,赫荣彬正与一头“牛”较劲。“牛年到了,所以很多顾客会选择在葫芦上烙一头牛,取一个好兆头。”赫荣彬说,相比过去在葫芦上烫烙简单的图案,现在加入了更多花样,比如将葫芦串在一起变成长串或圆形,以福禄寿喜财(五福)、文玩、十二生肖等作为原型加以创作,变得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记得有回过年的时候,顾客让我用《山海经》中的形象来创作,这与传统的烙画图案相差很大,但这也说明现在人们喜欢的面更广了。”但无论图案不管怎么变,在赫荣彬看来,葫芦中蕴含的美好寓意是不变的,都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富贵有余。

记者 | 候春林  编辑 邹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