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博物馆说·辽宁入选作品展】以重点文物唤起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骄傲
  • 发布日期:2021-3-19 10:26:37
  • 消息来源:学习强国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成为文博界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如果博物馆会说话,将为人们讲述怎样的中国故事?最近,《博物馆说》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正式上线引起关注。143期短视频,可谓是全国130家国家一级博物馆、13家国家重点美术馆馆藏重要资源的首次集体亮相。各馆精心选择1件(组)馆藏经典文物,讲述文物蕴含的历史内涵、文化精神、当代价值。我省有4件文物入选《博物馆说》短视频,5件文物入选同名图书。其中辽宁省博物馆的《簪花仕女图》、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永不褪色的记忆‘真相’”、大连博物馆的“焦裕禄干部履历表”、沈阳故宫博物馆的“清金漆九龙‘紫气东来’匾”入选短视频,旅顺博物馆的“帝辛巡卜甲”和以上4家博物馆的4件文物全部入选同名图书。此次辽宁入选《博物馆说》的文物,从古代文化、抗战文化到工业文化,充分展示出辽宁有国宝、辽宁有历史、辽宁有文化。

汇集130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和13家国家重点美术馆馆藏珍品,以短视频形式立体化传播中华文化,推动文物“活起来”

《博物馆说》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重磅上线,无疑让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重点美术馆和重要文物走到大众面前,为“文博热”又添一把火。

与其他文博类节目相比,《博物馆说》阵容强大,规格高、层次高。《博物馆说》网络短视频推广活动由中宣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主办,“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人民出版社承办。汇集前三批全部130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和13家国家重点美术馆馆藏珍品,以馆长或专家为讲解人,以短视频形式,从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角度,提炼文物蕴含的智慧、气度和神韵,展现文物的历史内涵、文化含量、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推动文物“活起来”。

为让更多人听见博物馆的声音,此次活动还通过多个渠道、多种形式展开立体化传播。观众可通过学习强国、人民网、光明网、央视网及爱奇艺、快手、芒果TV等观看,《博物馆说》一书,将于3月末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博物馆说》与不同年龄、文化背景的观众在“云”端邂逅,进一步融入当代生活,传承文化血脉,坚定文化自信。

此次《博物馆说》中的博物馆所选文物绝大多数为一级文物,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独一无二,各具特色。

辽宁省博物馆的《簪花仕女图》

辽宁省博物馆的《簪花仕女图》是国家一级甲等文物。传为唐代著名人物画家周昉所作,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也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和最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绘画的杰出之作。《簪花仕女图》被收进了教科书,印成了邮票,被张艺谋请进了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表演;它以绢制成,却历经1200余年,躲过了无数次的浩劫,保存至今;更以无与伦比的重要价值成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中的一颗不可替代的璀璨明珠。

沈阳故宫博物馆为明清历史与艺术品收藏性质的博物馆,是国内除北京故宫外的一座大型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遗址类型的博物馆。其别具特色的皇家建筑与宫殿上悬挂的各式匾额,已成为沈阳故宫的重要文化标志。“清金漆九龙‘紫气东来’匾”就是最有代表性的匾额。它由清宫内务府制造,匾为木雕髹漆、镶铜字制成,匾外框浮雕云龙图案,九龙之首采用圆雕工艺,生动灵活;匾面刷洋蓝,其上镶铜板制成的大字“紫气东来”,文字中央上部镶朱文篆书“乾隆御笔之宝”印玺。乾隆二十二年由京师送至盛京,一直悬挂于凤凰楼下,成为沈阳故宫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也是全人类、全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

沈阳故宫博物馆的“清金漆九龙‘紫气东来’匾”

入选《博物馆说》一书的旅顺博物馆的“帝辛巡卜甲”,是一片龟甲,它来自3000多年前的商朝。长20.45厘米、宽10.65厘米,刻有258个文字。这片龟甲是3000多年前商纣王占卜所用。3000多年来,“帝辛巡卜甲”深藏地下,百年前首次露面便震惊世界。2012年7月,旅顺博物馆的专家修复了这片龟甲。这些刻在兽骨龟甲上的文字,便是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古老的成熟文字。这些入选《博物馆说》的文物充分体现了辽宁有国宝、辽宁有历史、辽宁有文化。

一个个短视频,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馆藏精品,讲述了文物的故事、历史,呈现这些文物的文化价值

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刘宁说,《博物馆说》中,辽宁入选的文物,时间跨度大,如“帝辛巡卜甲”是3000多年前商朝的,《簪花仕女图》是唐朝的,“清金漆九龙‘紫气东来’匾”是清朝的,“永不褪色的记忆‘真相’”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焦裕禄干部履历表”是上世纪50年代的,这说明辽宁的馆藏文物资源丰富且各有特点。

《博物馆说》中,既有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等综合类、历史类博物馆,也有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抗战文化博物馆。《博物馆说》遴选的众多镇馆之宝中,有很多是战争类历史文物。

大连博物馆的“焦裕禄干部履历表”

辽宁抗战史在中国抗战史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全媒体多方面解读辽宁抗战史对当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永不褪色的记忆‘真相’”,选取了日本侵华罪证材料合辑《TRUTH(真相)》这一组馆藏精品,讲述一段巩天民、邵信普,刘仲明、毕天民、张查理、李宝实、于光元,刘仲宜,张韵泠沈阳九君子冒死向国际联盟递交日军罪证的传奇。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范丽红说,这些文物凝聚了沈阳九君子的大义担当。《TRUTH(真相)》孤本至今仍保存在联合国日内瓦图书馆,作为揭露“九一八”事变及伪满洲国的铁证文件,它的史料价值永不过时。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国难降临之际中国知识分子的救国担当,沈阳九君子展现了爱国知识分子的风骨。

辽宁拥有丰厚的工业文化资源。中国工业博物馆、鞍钢集团博物馆、大连博物馆等都为辽宁的工业文化保存了独特的历史记忆。

此次在《博物馆说》中,大连博物馆的“焦裕禄干部履历表”讲述的是焦裕禄的故事。焦裕禄1955年8月10日在大连起重机器厂工作期间亲笔填写了干部履历表,这份履历表共有4页,清楚记录着焦裕禄到大连之前的工作经历。焦裕禄在大连起重机器厂曾工作了630天,比在兰考工作的时间还长。从档案上看,焦裕禄到大连实习工作的时间是1955年,当时,辽宁省工业发展建设如火如荼,很多工业项目领跑全国,这也是焦裕禄选择来辽宁大连学习和工作的主要原因。“焦裕禄干部履历表”是焦裕禄在大连工作实习的重要物证,是焦裕禄亲笔写就的历史记录,是研究焦裕禄的重要史料,是探究焦裕禄精神发展历程的重要依据,不但填补了党史研究上的空白,而且为大连增添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短视频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进一步拓宽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渠道。不少博物馆、美术馆都通过短视频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讲述历史故事,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永不褪色的记忆‘真相’”三件藏品

在《博物馆说》中,博物馆、美术馆与专业视频制作团队合作,或聚焦文物本身,或关注情景设置,以多元手段增强文物的表现力、传播力和感染力。如辽宁省博物馆与辽宁卫视合作的《簪花仕女图》短视频,创新讲述方式,巧妙开篇。辽宁卫视制作团队总导演关昕介绍:“我们通过后期制作,让5位唐代女子在开篇时有声有色地‘走’入画卷,配以声音、背景等,这样,人物的气韵风度便扑面而来,二维静态画卷更富吸引力。”

《博物馆说》阵容强大,规格高、层次高,我省选送5件文物,有4件入选短视频、5件全部入选同名图书

在《博物馆说》中,观众不仅可以了解珍贵文物,更可以由此见中华文明、见中国精神。

刘宁说,近些年,让文物“活”起来,成为文博界乃至社会的热点话题,以文物为主角的线上线下活动层出不穷。线上线下活动以各具特色的内容和形式,引来网友点赞,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蔚然成风。

刘宁说,我省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不断通过各种展览和活动来彰显辽宁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比如辽宁省博物馆两年来办了4个现象级的大展, “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又见红山”精品文物展、“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和“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让观众进一步了解辽宁历史文化。

当下,文博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记者从国家文物局官网发布的2019年全国博物馆名录中看到,辽宁共有112家博物馆,其中文物类博物馆63家、行业博物馆18家、非国有博物馆31家。辽宁省博物馆以馆藏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现有馆藏文物12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数万件, 以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文物和传世的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体,藏品分为考古、书画、雕刻、古籍等18类文物,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收藏体系。其中尤以晋唐宋元书画精品、宋元明清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商周时期窖藏青铜器等最具特色和影响力。而《簪花仕女图》是其中的一件。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唤起人们对深厚而灿烂的中华文化的认同与骄傲。也是此次拍摄《博物馆说》的意义所在。

这些年我省各家博物馆一直在做这样的工作。比如沈阳故宫博物馆去年共举办各类展览17项,“沈阳故宫清代后宫珍宝展”以巡展的形式,先后在武汉博物馆、长沙博物馆展出,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市民的喜爱,让更多人了解辽宁文化资源,掀起清代宫廷文化的热潮。大连博物馆近年来举办多个展览,如“白色金子·东西瓷都——从景德镇到梅森瓷器展”“人民呼唤焦裕禄专题展览”“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展”等,让更多文物走进市民心中。

旅顺博物馆的“帝辛巡卜甲”

“博物馆+互联网”,让传统文化更具魅力。比如“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展览期间首开夜场,并进行线上直播。开展一个月就接待观众6.9万人次,开展社教和演出活动近37场。此次展览还创新采用数字化技术,打造“云展览”“云直播”“云课堂”等线上观展方式,提升博物馆的观展体验,推动博物馆文化服务方式创新。2020年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共计引进和推出10个临时展览,完成义务送展近百场,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30余项,受众近百万人次,微博、抖音、微信平台、手机APP浏览量近450万人次。在与珍贵文物的一次次亲近中,感悟传统,触摸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在中国工业博物馆、鞍钢集团博物馆中所展示的丰厚工业遗产,是几代中国工人的情感记忆和精神家园,是辽宁工业文脉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辽宁的抗战文化与工业文化一样,令世人瞩目。2020年5月18日,“沈阳抗战联线”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启动仪式。“沈阳抗战联线”由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张氏帅府博物馆等12家抗战主题博物馆组成。

文物承载历史,文物延续文脉,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对今天、对未来仍有更大的意义。

此次《博物馆说》阵容强大,规格高、层次高,我省选送5件文物,有4件入选短视频、5件全部入选同名图书,实属不易。刘宁认为,《博物馆说》短视频的推广形式,拓展了博物馆宣传的方式,以多元的视角看待和讲述文物,让我们重新认识、研究、探讨文物背后的故事,有助于扩大传播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