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花甲之年的创业路
  • 发布日期:2021-4-26 10:18:36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4月末,在东港市黄土坎镇山河村马秀凤的草莓大棚里,除了摘果、卖果等日常事务外,马秀凤也开始为新一年的草莓种植做准备。

“每天从家里出来就是进大棚,浇水、梳果,看看草莓的生长情况。现在,新一年大棚所需的草莓苗已经繁育完了。”马秀凤告诉记者。

马秀凤今年60岁,但她从不因为自己年纪大而松懈,干起活来劲头满满,学起技术来,一点不落后于年轻人。从事草莓种植这些年,她从一无所知到掌握新技术,从艰难摸索到积累经验,从背负贷款到实现小康生活……草莓种植让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秀凤有两个女儿,八年前,她和丈夫靠外出打工供养家庭和孩子。一年下来,收入只有5000多元,不仅供孩子上学很吃力,甚至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

“那时候,孩子考大学都不敢念好的学校,学费太高,供不起。生活上也不考虑吃什么、穿什么,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甚至还会为买油盐酱醋发愁。”回想起以前的生活点滴,马秀凤历历在目。

生活的贫困,让马秀凤和丈夫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2013年,当山河村的草莓种植还处于起步阶段时,夫妻俩便毅然加入了莓农大军。第一年,马秀凤贷款5万多元,建了第一栋草莓大棚,自此开启了创业之路。因为刚开始干没有经验,身体素质又不如年轻人,所以,创业之路困难重重。

“那时候,俺家那口子晚上打药都打到凌晨,打累了就在棚里睡,睡醒了再接着打。”马秀凤告诉记者,草莓在每个生长阶段都要细心打理、及时呵护,一旦耽误,将会影响草莓的生长。当雇不到工人时,老两口只能自己上。“刚开始上棚时,腿都哆嗦,不敢往下看,现在,我们已经练得上棚就像在平地上走一样。”

说起创业路,马秀凤说,没有拼搏精神,根本走不到今天。经过第一年的摸索和观察,马秀凤对草莓产业的发展及草莓市场行情充满信心。第二年,马秀凤将1亩的大棚扩大至2亩,同时,又新建一个2亩的大棚。在接下来的5年里,马秀凤一直在扩棚、建棚、买棚。如今,她已拥有4座高标准草莓大棚。国家的惠农政策,让马秀凤坚定了发展草莓产业信心。

“我现在能发展得这么好,跟政府的帮助有很大关系。政府不仅经常组织我们去学习,还在贷款、销售等方面给我们提供支持。”马秀凤告诉记者,尤其在2020年初疫情期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政府对草莓产业的帮扶,让她很暖心。“那时候草莓运输车辆都凭通行证放行,我们草莓运输几乎没受影响。你看,现在看到的草莓只是一天没摘,要是几天没摘,那就烂地里了。”马秀凤指着地里的草莓说。

如今,马秀凤已经走过了艰难的摸爬滚打期,草莓种植越来越有经验。依靠这4栋大棚,马秀凤家的生活条件也越过越好。开始有了稳定良好的收入,4栋大棚每年收入至少40万元。两个女儿已顺利完成学业,在外地有着不错的工作。马秀凤和丈夫住着宽敞的房子,家中电器一应俱全。“现在吃穿都不用发愁,就看想不想买。”说到这儿,马秀凤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情。

作为一名有着近20年党龄的党员,马秀凤在发展草莓产业的同时,也在树立标杆。几年间,村里的大棚越来越多,马秀凤也成为草莓产业致富的带头人,致富的同时,也用自己的经验帮助新的草莓种植户。如今,身边很多年轻的草莓种植户都以马秀凤为榜样,她的拼搏进取和吃苦耐劳精神正影响着新一代莓农。

“因为是党员,所以有一种动力,必须在村民面前起带头作用,让人看见我这个年纪都能创业致富,他们才有信心,大家才能一起奔小康。”马秀凤如是说。记者 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