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1-5-14 10:47:13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5月10日一早,在东港市长山镇新民村,刘贵和正在自己家的甜瓜棚里将刚采摘完的甜瓜装箱、包装,准备发走。
“我这些甜瓜都是客户下的订单,我给包装好,直接发走就行。”刘贵和一边装甜瓜,一边说。
20年前,刘贵和主要以种植自家的水稻田为生,偶尔外出打工,收入不稳定。2000年,刘贵和开始扣棚种植甜瓜,自己创业自己干,不仅免去了外出打工的奔波劳累,还带来不错的收入。“自己扣棚省心,不用给别人打工了,我们两口子扣这两个棚,一年收入至少七八万元,挣个外出打工的钱没问题。”刘贵和很知足。近两年,刘贵和有了稳定的客户,甜瓜一下果便被抢购一空,在走本地市场的同时,还通过网络将甜瓜销往外地。
5月1日前后,“新民甜瓜”开始陆续下果,走进新民村的甜瓜棚里,香气扑鼻。全村的甜瓜大棚并不多,但是“新民甜瓜”的品牌却远近闻名。“新民甜瓜”从最初只在丹东和东港本地销售,到如今已受到越来越多省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如此香甜的甜瓜,它的诞生却是一场“意外”。20多年前,新民村的几户村民想搞点跟别人不一样的农业种植,于是开始尝试种植甜瓜。没想到,由于土质、小气候优势,种植出的甜瓜格外香甜,这让当地村民收获到意外惊喜。渐渐的,“新民甜瓜”成为“明星甜瓜”,成为村民致富的“宝贝疙瘩”。
今年60岁的丛英已经跟丈夫一起经营瓜棚21年。扣棚前,二人除了种植水稻,还靠赶集卖衣服获取收入,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后来,看见村里的人都开始扣瓜棚赚钱,丛英便与丈夫也加入瓜农的队伍,从最初的一个棚发展到如今的两个棚。一年下来,两个棚净收入在十四五万元左右,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许多。
“虽然累点,但是赚得多了,瓜的价钱越来越好。”丛英笑着说。当天,丛英早早就将现摘的甜瓜包装好,在棚内等待商贩来收。凭借“新民甜瓜”的美誉,瓜农不仅不愁销路,还有底气待价而沽。采访期间,几个年轻女孩儿从远处走来,直奔棚内,这已经是她们第5次上门求购。
“新民甜瓜有名,我们就来棚里,挨个棚尝,觉得大姐家的瓜挺好吃,就从这儿拿。”其中的一个女孩儿刘婷婷告诉记者,今年是她们第一年卖甜瓜,最初只是在微信里卖,试试水,没想到越卖越好。“前几天每天拿80斤左右,今天多拿点,卖好的话,明年还来大姐这儿拿瓜,接着卖。”刘婷婷笑着说。
甜瓜虽香,但种植甜瓜却是一场“游击战”。由于甜瓜受栽培耕地重茬限制,种植面积在逐年减少。为了不影响甜瓜品质,甜瓜种植的间隔期需要十四五年,种植户只能每年更换地块。与此同时,村民不断尝试新的种植模式。瓜棚一年能产两茬瓜,第一茬是甜瓜,五一前后上市,但甜瓜的上市时间比较短,只能卖半个月左右。在头茬瓜结束后,瓜农会着手栽种第二茬瓜,由于第二茬瓜的味道没有第一茬瓜好,近两年,瓜农改变种植模式,将以前的第二茬甜瓜改成种礼品小西瓜,探索新品种,市场反响很好。
新民甜瓜协会成立后,为甜瓜种植出新招、谋发展、解决技术问题。通过引进富硒叶面肥、推广生物肥等方式,提高甜瓜品质,去除土壤及甜瓜的农药残留,畅通“新民甜瓜”的绿色种植之路。
“现在都搞绿色种植,甜瓜也不例外,村里鼓励农户给甜瓜打富硒叶面肥,解决农药残留问题,不仅消费者吃得放心,农户的收入也随之提升。”新民村党总支书记刘志军说。记者 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