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辽宁开原市:现代化育苗基地种出“致富苗”
  • 发布日期:2021-6-2 13:20:42
  • 消息来源:学习强国

铁岭开原市学军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从2012年成立后,全力发展水稻育苗,打造水稻育苗基地,目前已拥有108个育苗大棚,每年为1万亩水稻田进行育苗,水稻秧苗的质量也成为周边县(市)区的口碑品牌。

每年为1万亩水稻田订单育苗

5月28日,记者在开原市八宝镇马圈子村学军合作社的水稻育苗基地看到,10余名工人正在将育好的水稻秧苗打包装车,准备运往昌图县老城镇。“这些秧苗都是昌图老城的种粮大户提前订购的,暂存在合作社。现在,他们觉得到了插秧的时候,才让我们运送过去。”开原市学军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学军说。

工人将育好的水稻秧苗打包装车。

王学军介绍,现在育苗基地基本实现订单生产。每年3月左右,各地种粮大户在合作社选好水稻品种,签订育苗协议。4月1日,合作社正式开始育苗。5月上旬,待各地达到水稻插秧条件,合作社就将育好的水稻秧苗运送到各地,为客户进行机械化插秧。

“以前,老百姓靠天吃饭,不讲技术。现在,对水稻秧苗的质量要求很高。”王学军说,过去采用人工插秧时,农民插秧后还会对水稻进行人工补苗。现在人工昂贵,不再有补苗环节。这就要求机械插秧后,每一棵秧苗都要保证成活。为了保证秧苗质量,合作社技术人员在育苗过程中通过摸索,掌握了育苗所需的最佳温湿度,掌握了如何最有效地施用药物,确保抑制住细菌滋生等问题。

工人将育好的水稻秧苗打包装车。

“现在,我们合作社由于秧苗质量好,已经成为农民心中的口碑品牌。不仅周边一带,铁岭县、昌图县、清河区的很多乡镇都选择在我们这里订购水稻秧苗。”王学军说。

从农资销售商跨入水稻育苗行业

过去,王学军曾是一名农资销售商。后来,在开原市八宝镇政府领导的鼓励下,才开始进入水稻育苗行业,结果一干就是近10年时间。

工人将育好的水稻秧苗打包装车。

在创业过程中,王学军也尝到了很多酸甜苦辣。2012年,王学军刚牵头创建合作社时,合作社资金缺口巨大,王学军凭着个人关系,借来了90万元钱,为合作社采购农机具、育苗用秧盘,建设育苗大棚。

合作社建起来后,又面临了村民不信任的问题。“当年,我们只育了400亩水稻秧苗,但农民在插秧时,认为机械插秧不如人工插秧整齐,进而担心水稻秧苗能不能行,收成能不能好。我就现场承诺秋天为他们测产,如果产量不行,帮他们承担损失。”王学军说。结果,秋天测产后产量颇高,这才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之后,合作社的育苗基地就开始了蓬勃发展。到2014年发展到育苗规模2400亩,到2015年发展到育苗规模4000亩,逐渐发展到现在的育苗10000亩的规模。

王学军告诉记者,通过几年的摸索,合作社不仅育苗技术越来越成熟,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过去,挑选水稻秧苗、运输水稻秧苗等都需要人工完成。现在,大部分环节都由机械作业完成,育苗车、带苗车等先进农机设备替代了大量人工。“最开始时,合作社为400亩地水稻插秧,仅人工费就需要8万元。现在,由于大部分使用机械作业,同样的400亩地,人工费降低到1.2万元。”王学军说。(作者单位:铁岭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