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1-6-18 10:50:39
- 消息来源:丹东新闻网
6月16日,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在围绕全市水利发展工作的基础上,我市明确在未来5年,将围绕“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涉水事务监管法治化、数字化、智慧化。
为了加快我市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未来5年,我市将全面开展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体系建设,建成以水雨工旱灾情信息采集为基础、通信传输为保障、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决策支持软件为核心的全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以提高江河泄洪能力和全市抗旱能力,编制河道、水库、城市洪水风险图和山洪灾害、干旱风险图,建立完善的洪旱预警系统和科学的防汛抗旱预案方案体系等为主的洪旱风险管理体系;以防汛抗旱责任、制度、素质、能力、办公现代化等组成的防汛抗旱组织机构能力体系以及标准体系、安全体系、建设管理体系、运行维护体系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到2025年,我市将全面建成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体系,形成防汛抗旱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共同支撑的现代化的完整的综合减灾体系。
过去几年,我市全面落实河长制,一些重要河道面貌有了大转变,沿河居民普遍感到“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了。为了更好地发挥河长制作用,我市将持续做好河长巡河的强大作用和各级河长办综合协调、监督考核职能。继续集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深化河流清洁行动,“十四五”期间逐步实现从“清河”到“治河”转变。做实“一河一策”,统筹开展系统治理,探索生态河道整治,划定河道管理范围,形成一套接地气、可复制的治理模式,进一步推广完善河长制信息平台。同时,将继续营造氛围,全民监督,以东港市南部地区平原河流为落脚点,兼顾湿地自然保护区特色,以宽甸、凤城山区段河流及自然保护区为着力点,以鸭绿江水生态保护、大洋河水系保护治理为先行示范,打造亮点,力争“十四五”期间河道“四乱”问题全部解决,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先进河道管理模式。到2025年末,完成丹东市五道河、白房河、大沙河水系连通项目,完成玉带河生态项目,通过对城市段改造提升市区水生态建设体系,将丹东市打造成特点鲜明的水生态文明城市。
为了加快依法治水管水体系建设,全面构建水利现代化体制机制,我市还将全面强化依法治水,保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将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体制,以河长制湖长制为载体的管护责任基本落实,水监测站网覆盖率达到90%,水工程监管覆盖率达到100%,河湖长制监管率达到100%,重点取用水户监管率达到100%。
“近年来,我市以新发展理念推进新时期水利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的总体部署要求,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在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和产业上。”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保障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统筹好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我市牢固树立“量水而行”的理念,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推动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保障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到2025年,基本构建“节水优先、优化配置”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功能完备、调度科学”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制度健全、运行高效”的涉水事务监管体系,初步建成水安全保障体系。
记者 王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