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怒江:感恩奋进,努力打造“两区一胜地”
  • 发布日期:2021-6-24 10:22:36
  • 消息来源:云南网

怒江美丽公路 福贡县上帕镇施底村蜜境弯旅游特色村

  6月的怒江大峡谷,风高气热,猛浪若奔,从沧江河谷到片马边关,从石月亮高山到独龙江深谷,各族群众进田埂,入车间,干事创业,脚步匆匆。

  “1950年1月,怒江实现和平解放,怒江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从此以后,怒江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乘风破浪、奋勇前行,矢志不渝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取得了辉煌成就。”6月17日,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专场发布会上,州委书记纳云德如是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怒江州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实现了从区域性整体贫困到区域性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从贫困封闭到幸福美丽的历史性巨变。

高山茶绿山富民

  搬走千年贫困大山

  怒江州曾是全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之一,98%以上的国土面积是高山峡谷,60%的地区和人口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条件性贫困和素质性贫困叠加,行路难、生产难、就医难交织。

  “以前,村里大部分人家住的是木楞房、茅草房,点的是松明灯,缺衣少食,一家围着火塘睡。”孔当村村民孔志强回忆道,公路不通前,独龙族群众到县城背生活用品,来回得用一个星期。大雪一封山,什么都缺,日子比黄连还苦。

  “现在,家家住上了漂亮的安居房,户户有草果,人人有收入。共产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独龙族人民的生活比蜜还甜。”孔志强说,从产业开发到志智双扶,从旅游就业培训到人居环境提升……一波又一波的精准扶贫浪潮,让曾经千山阻隔的独龙山寨如浴阳光晨露,日益欣欣向荣。

  脱贫攻坚之前,怒江州4个县(市)均为深度贫困县,29个乡(镇)中有21个贫困乡(镇),255个行政村中有249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曾一度高达56.24%,是全国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怒江州委、州政府创造性地落实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先后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30.5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15个。每年从州、县(市)机关抽调1/3干部驻村抓脱贫,1.6万名干部持续开展挂联帮扶;实施10.2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从根本上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2018年,独龙族在全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率先实现整族脱贫;2020年底,全州26.96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24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个贫困县(市)全部脱贫摘帽,压在各族人民身上的千年贫困大山被彻底搬除,怒族、普米族、傈僳族等“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顺利实现整族脱贫,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直过民族”地区“一步跨千年”的奇迹,在人类减贫史上留下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怒江案例”。

  “雪山升起了红太阳,独龙峡谷换新颜,党的政策真正好,幸福不忘共产党!”这是独龙江乡迪政当村年过七旬的独龙族文面女李文仕自编的独龙语“感恩歌”,唱出了独龙族儿女的共同心声。精准扶贫,让独龙江峡谷草果、羊肚菌、重楼、黄精等种植业遍地开花,旅游产业繁荣,生产发展多样化,经济来源多样化,独龙族群众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指挥田安置点

  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耀眼光辉,怒江各种建设从零开始,不断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州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懈攻克贫困堡垒、破解瓶颈制约,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大跨越。

  “十三五”期间,怒江GDP总量从2015年的11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10亿元,突破2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0.3%,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从97.74亿元提高到204.64亿元,年均增长15.5%。

  ——交通基础实现历史性飞跃。怒江美丽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惠及沿线3个县(市)17个乡(镇)的30万群众;保泸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兰坪通用机场投入使用,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上桥梁建有145座,所有行政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公路总里程达6658公里,峡谷天堑变通途。

  ——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近17万贫困群众解决了住危房问题,10.2万群众告别“千脚房”,住进新楼房。往日破败萧条、满目疮痍的山村变成了今天充满生机、井然有序的美丽新农村。

  ——民生事业得到历史性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数量、质量得到巨大改善,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48.7%提高到94%,边疆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硕果累累,各族人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生态建设取得历史性成效。实施退耕还林(草)78.47万亩,完成“怒江花谷”生态建设2429.96万株23.7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8.90%,草果、有机茶、中药材等生态产业蓬勃发展。2020年,怒江州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干部能力得到历史性提高。累计选派13383人次干部驻村干事创业。广大党员干部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水平得到历史性提高,为今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宝贵经验和财富。

  ——群众素质得到历史性提升。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实现了根本性转变,“等靠要”的思想逐渐淡化,靠努力奋斗过上新生活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大家发自内心“感恩共产党、感谢总书记”,“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理念深深扎根在群众心中。

  ——党的建设得到历史性加强。2046个基层党组织全部完成“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创建,29个乡(镇)25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双整百千”达标创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成为引领发展的坚强堡垒。

  滚石上山开启新征程

  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4月2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怒江现场办公会,要求怒江清楚历史方位、认清奋斗目标,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滚石上山的精神,把怒江建设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提出了深入实施扶志扶智工程、打造有机食品牌、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几项主要举措,为怒江州早日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指明了着力点。

  美丽公路绿道工地机声轰鸣,绿色香料园区厂房林立,扶贫车间欢声笑语;田垄地角,驻村工作队步履匆匆;高山村寨,草果、核桃枝繁叶茂……怒江各族人民急切奋进的足音更加铿锵有力,为美好生活而拼搏的激情更加格外高涨。

  召集村组干部开会,细化大走访片区和方案,走访农户,调查产业发展情况,晚上汇总上报乡政府。泸水市称杆乡自把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肯波华和队员们驻村半个月,每一天都奔走在农户、田地、庭院之间。

  “自把群众脱贫基础还很薄弱,特别致富产业,还散、弱、小,还得加劲干,松懈不得。”肯波华说。

  而在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甸镇,丰华村党总支书记杨福春带着村民小组长和部分年轻村民,到海升农业公司车厘子种植园学习种植、管理技术。

  “今年,准备以公司出技术、我们出田地的方式,把剩下的2000亩地全种上车厘子,四五年后,一年可以收入2000多万元。”杨福春对村里的产业发展信心满满。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各族人民逐步致富,不仅是峡谷儿女的强烈愿望,也是党和政府的工作主线。怒江州要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必须把千方百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工作的首位。”纳云德说,当前,怒江已经开启了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怒江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认真落实“一平台三机制四个全覆盖”,抓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和产业就业,稳步有序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打牢强边固防根基,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抓好大江大河的保护,培育特色村镇,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强怒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纳云德表示,怒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迈进新征程的力量,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怒江现场办公会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团结奋斗,谱写好新时代怒江跨越发展新篇章,努力把怒江建设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

  数读

  GDP总量

  从2015年的113亿元

  增加到2020年的210亿元

  年均增长10.3%

  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交通基础

  美丽公路全线建成通车

  公路总里程达6658公里

  所有行政村100%

  通硬化路通客车

  民生事业

  近17万贫困群众

  解决了住危房问题

  4个贫困县(市)

  全部脱贫摘帽

  生态建设

  实施退耕还林(草)78.47万亩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8.90%

  成功创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

  党的建设

  2046个基层党组织全部完成“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创建

  29个乡(镇)25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双整百千”达标创建

  云南网记者 李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