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辽宁丹东:“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助推政务服务便民化便捷化
  • 发布日期:2021-8-19 10:16:17
  • 消息来源:学习强国

8月16日下午,在丹东市人社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群众的问题,并将当场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登记,进一步协调办理。“我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非常满意。”一位市民说。2020年底,丹东市人社局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目前已累计服务群众3万多人次,解决各种“疑难杂症”45项,“小窗口”解决了“大问题”。

原先生是丹东人,在丹东工作并缴纳6年养老保险后到南方创业。20多年来,他的养老保险一直处于断缴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为了把自己在丹东工作的6年工龄接续上,他专程回丹东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却遇到非常棘手的难题——缴纳养老保险的凭证遗失,无法办理。为此,他来到“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求助。工作人员先是在社会保险系统中查找,没找到,又去档案室查找,终于在过期资料中找到了一份发黄的纸质缴费记录。值班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人经过认真研究,认定这份记录有效,为原先生办理了养老保险转移手续。原先生表示,20多年后重回丹东,发现人社窗口服务变化特别大,感觉特别温暖。

2020年4月,丹东市被人社部确定为“人社服务快办行动”联系点城市。一年多来,丹东市人社局注重谋篇布局、突出便民主线、聚焦关键领域,全力推动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简便事项“马上办”。将原来82个分散的专业窗口,整合为28个综合窗口;把原来的“一个窗口只能办一件事”变为现在的“一个窗口可以办所有事”,一个窗口可办92个事项;与医保部门合作,将“四险合一”打包成一件事一个窗口办理。打造“1+4+5+X”信息服务模式,建成“智慧人社”公共服务统一综合平台,延伸建设了“综合受理、智能分发、数据监控、视频监控”4个分系统,开发“社会保障、就业创业、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综合服务”5个模块,提供手机APP、公众号、企业网上申报系统、党务政务公开平台、大厅触摸屏、电子地图等多项延伸服务。其中,依托全景式数据监控平台,实时监测统计平台内访问量统计、服务人群分析、服务效能评估等业务流、数据流,及时发现服务和廉政风险;特别设置提醒功能,对未能在规定时限的前一天完成业务的亮黄灯,对超期未完成的业务亮红灯。依托视频监控平台,实时监控跟踪窗口内所有工作人员服务状态、操作过程、窗口纪律,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监控体系。加快推进人社系统与医保、交通、市场监管、公安、民政等市直部门基础数据互通互认的“1+N”共享机制建设,全力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数据鸿沟,推动人社政务服务实现“二次提速”,目前有14项信息数据互通共享。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考核体系,实行自助服务机终端“好差评”、线下窗口“好差评”、丹东政务网上“好差评”,累计收到群众反馈评价88万余条,好评率100%。坚持线上、线下融合,推出“自助办”“网上办”“一窗办”“掌上办”“就近办”“上门办”,提供多元化服务。持续开展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次数的“四减”工作,推进窗口服务提质增效、限时办结,对于受办理政策、时间、条件限制的个性或共性“疑难杂症”问题,创新机制解决。

为破解这些“疑难杂症”,丹东市人社局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坚决的态度、严肃的纪律、务实的举措向“疑难杂症”开刀,向作风积弊亮剑,确保企业和群众投诉有门、求助有人、服务有效,于2019年底、2020年底,先后在人社政务服务大厅一楼和三楼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了“办成事”工作制度和“办不成事”窗口反映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值班制度五项制度,制定了两个窗口工作流程,开辟了线下窗口、两个电话热线和局官方网站4个受理渠道,建立了“1、3、5”办结机制,即对相对简单事项,由值班领导调度1天之内研究解决;对相对复杂事项,由中心党委3天之内研究解决;对中心党委研究后,仍然没有解决的“疑难杂症”,提交局党组会议5天之内研究,做出决定。“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设立,确保了企业和群众在办事遇到困难时,有地方找、有人帮,办事不白跑、不扑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