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吉林四平:稻花香里说丰年
  • 发布日期:2021-10-29 10:38:20
  • 消息来源:吉林日报

  今年,四平市落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85万亩,其中,玉米773.03万亩。 李坤 摄

  花生喜获丰收。 李坤 摄

  农民正在加紧收获红薯。 李坤 摄

  人们载歌载舞,庆祝又一个丰收年。 李坤 摄

  金秋十月,四平大地上一片丰收场景。 李坤 摄

  四时轮转,又是一年金秋季,农业大市四平自有一番“丰景”:万亩良田机械穿梭,银白大棚硕果累累,远近牛舍错落有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农民黝黑的脸庞露出了笑容。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今年以来,四平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瞄准“一稳一创五产四改两平台”目标,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突出抓好“四大产业、四大攻坚、五大任务”,不断厚植农业特色优势,以“钉钉子精神”逐项抓牢靠实。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固向好、稳中有进、稳步提质的发展态势,为四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粮食生产稳中向好——

  “梨树模式”再发力

  总产地力又提升

  近日,在四平市铁西区平西乡新发村的田野里,大小农业机械齐上阵,农民正抢抓晴好天气收获粮食。

  铁西区泰丰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张伍星,在朋友圈里“晒”出了照片和小视频:机声隆隆,金浪滚滚,收割机所过之处颗粒尽收;经脱粒机作业后,玉米都被存入“粮食银行”。

  今年,张伍星承包了1800亩地,忙得不亦乐乎。他感叹说:“真是三春不如一秋忙啊!”

  当然不是他一个人忙!披星戴月、热火朝天的秋收景象,此时正在四平市931.33万亩的广袤田野上频频上演。

  今年,四平市落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85万亩,其中,玉米773.03万亩、水稻66.26万亩、大豆26.63万亩、其他粮食作物19.08万亩;落实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6.33万亩。

  截至10月18日,四平市以玉米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已收获面积669.5万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75%。其中,玉米收获573.3万亩,水稻收获56.4万亩,大豆收获26.6万亩,已全部完成。全市秋收工作将于10月末基本结束,预计今年粮食总产将达到92亿斤,较去年增长3.18亿斤,实现“十八连丰。”

  对于农业大市四平来说,稳定产量已是“老生常谈”,保护耕地则是重任在肩。一年来,四平市加强组织领导,指导各地把推广“梨树模式”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统一思想,精心组织,规范实施,如今已是收获颇丰。

  黑土地保护扎实推进。落项目、集措施、打样板,加快建设四平市黑土地保护示范区,推广黑土地养分调控技术2009万亩次;新建高标准农田33.5万亩,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推广国家试点县黑土地保护技术面积60万亩,现已全部落实到地块;与中国科学院战略合作,在梨树县泉眼沟村建立万亩“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示范基地;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有效运转,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通过这些措施项目,黑土地基础设施、耕地质量、生态质量稳步提升。

  保护性耕作任务全面落实。压任务、强指导、扩规模,今年,四平市推广“梨树模式”493.3万亩,比省定任务多17.3万亩,比去年增加127万亩,推广面积继续居全省前列。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单元14个,在300公顷生产单元上实现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打造了现代农业生产样板。实施黑土地保护技术示范“三个一”工程,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示范体系,加速了“梨树模式”推广应用。

  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梨树县政府,在梨树县高家村中国科学院保护性耕作基地,联合举办了院省联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保护性耕作玉米高产增效2021测产活动。

  在现场,对玉米保护性耕作各个地块进行了测产。专家组查看玉米的整体长势,并采用5点取样法,每个样点均在67平方米以上,进行样点实收。最后通过5组的测算结果,专家组计算出2021年平均亩产为1077.94公斤。目前,该地块已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唯一一块连续4年实现亩产突破吨粮的地块。其中,2018年平均亩产1062.43公斤,2019年平均亩产1152.45公斤,2020年平均亩产1039.17公斤。

  真实的数据证明,玉米保护性耕作高产高效绿色生产技术在扩库限源增效玉米超高产理论的指导下,以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作技术为基础,优化集成配套品种、密度、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及化控等技术,在保护土壤及环境的基础上,能够提高玉米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每公斤粮食生产成本降低10%。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齐华说:“原来高家村这块土地的产量不是很高,经过多年的技术实施,实现了这个区域产量的突破。这对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和恢复黑土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畜牧业一路走强——

  养殖总量居前列

  防疫监管规范化

  四平市是农业大市,也是畜牧业大市。近年来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畜禽养殖总量4775万头(只),其中猪、牛、羊、禽养殖量分别达到399万头、100万头、129万只、4147万只,畜禽养殖总量位居全省第三。

  推进畜牧业发展。四平市按照“养殖标准化、品种优良化、设施现代化、防疫规范化、产品安全”转型要求,加快推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全市规模养殖场已发展到731家。

  促进生猪产业发展。制定印发《关于促进生猪稳产保供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落实生猪稳产保供包保制度,层层分解任务指标,加强生产运行情况调度,全面助力生猪产能恢复。针对当前生猪价格下降形势,农业局及时加强畜牧业生产情况调度,科学分析研判市场形势,指导养殖场(户)抢抓市场机遇,确保应出尽出、应补尽补。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各项惠牧政策及地方银信部门支持,宣传落实好惠牧利好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充分调动广大养殖场(户)的养殖积极性。

  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制定印发《四平市秸秆变肉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分解任务目标。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鼓励养殖场(户)加大秸秆设施设备投入,推广秸秆利用实用技术,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促进节粮型畜牧业发展。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主流媒体及微信公众平台,大力开展宣传,及时挖掘、总结和推广秸秆养畜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工程试点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确保“秸秆变肉”工程任务目标如期实现。

  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制定印发《四平市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成立技术指导专家组,多渠道开展专题指导和技术培训。培育推广梨树“地埋式发酵罐堆沤发酵”、伊通“畜禽粪便+秸秆蚯蚓养殖综合利用”、铁东“好氧堆肥发酵”等典型模式。依托整县推进项目,健全完善粪污收储运体系,帮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体系运行能力。目前,全市17个区域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已全部投产运营,1500个村(屯)畜禽粪污收集点全部投入使用,配套车辆已达250台(套),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已达到95%;731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320家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结合实际先后下发《关于切实做好当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2021年四平市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等多个文件,全面谋划安排今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组织专家召开风险评估会,分析研判当前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的形势与风险。发布《重大动物疫病风险评估预警提示》,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解决好工作薄弱点。截至目前,全市动物疫病形势稳定,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

  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打击非法添加“瘦肉精”等违法犯罪行动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瘦肉精”整治排查,行动期间累计排查牛、羊养殖户6753户,牛、羊屠宰场12家,共排查肉牛171708头、肉羊5964只、牛肉256600公斤、羊肉129265公斤,均未发现有添加“瘦肉精”等违法行为。进行了“瘦肉精”飞行检查,累计完成抽样82个批次,其中快速检测试剂卡筛查尿样54批次、交易场所筛查尿样20批次,屠宰环节采集肝脏样品8批次送实验室检测,所有结果均为阴性。

  特产业方兴未艾——

  棚膜经济上台阶

  品牌矩阵成规模

  几年来,四平市的棚膜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建设质量不断提升,生产能力逐年提高,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今年更是再上台阶。这得益于三大要素:政策好、推进力度大、农民积极性高。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吉林省从2009年起,连续13年释放政策红利,支持棚膜经济发展;四平市本级和各县市区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和鼓励各级经营主体发展棚膜经济。2020年,四平市2个棚膜园区累计获得省设施园艺项目补贴资金340万元,今年预计仍有2个棚膜园区可获得省级奖补资金。此外,各级政府还在用地、用水、用电以及规模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研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规范保障全市棚膜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几年来,四平市始终坚持以“四城七线百园”为发展目标,集中连片推进棚膜产业发展,构建形成棚膜经济多极支撑、集群集聚发展格局,逐渐形成棚膜产业规模化优势区。包括以梨树镇、十家堡镇、喇嘛甸镇、四棵树乡为主的梨树县棚膜优势区,以伊通镇、马鞍山镇、营城子镇为主的伊通县棚膜优势区,以服先镇、茂林镇、双山镇为主的双辽市棚膜优势区,以山门镇、石岭镇、城东乡、平西乡为主的四平环城棚膜优势区。

  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9月末,当年新增棚室面积650亩,全市标准化棚室面积总量达到5.5万亩,棚室菜瓜果菌等产品达到110万吨,同比增长8%。规模园区累计达到71个,90%以上棚膜园区生产形势良好,涌现出梨树县六之维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伊通县铠绎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双辽市天元润土棚膜园区和铁东区太阳谷棚膜园区等一批极具代表性的经营主体,引领棚膜经济发展方向。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蔬菜的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大宗品种逐渐向安全营养绿色等方面调整,精细化、营养化、药食同源化、比较效益高的优良品种逐渐加大市场份额,有机菜花、结球生菜、南方芦笋等一批试验品种逐渐进入规模种植。

  好产品要卖出好价钱,高质量要引领高收益。为了更好地整合全市的优质农产品,推动资源增值和价值释放,四平市把品牌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打好现代农业“组合拳”,创建品牌矩阵,加快构建“大而强”“小而美”相辅相成的品牌格局。“平地生香”品牌异军突起,带动旗下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快速发展。

  在风景迷人的丛泉湖畔,坐落着四平市铁西区花溪谷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铁西区唯一一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花溪谷的主要经营范围为谷物、蔬菜、果树种植及冷藏,主要优育九九草莓、荷兰水果黄瓜、金蜜佳小番茄等。

  自成为“平地生香”的授权企业后,花溪谷的产品就经常作为四平市的优质农产品代表,在国内各大展会上亮相。因园区内果蔬没有化肥、农药、膨大剂、催熟剂等化学添加,口感呈自然香甜,健康无污染,受到广大顾客的喜爱,销量与口碑俱佳。

  目前,“平地生香”两批授权企业已达50家,新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12个,申报梨树白猪、梨树玉米等4个品种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四平农产品的影响力正持续放大。

  此外,全市上下同频共振构建现代农业新格局。梨树玉米和伊通黄牛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梨树县成功创建玉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填补了四平国字号现代农业产业园空白;持续做强粮食、畜禽、特产品加工三大加工板块,打造玉米、生猪、梅花鹿、果蔬、畜禽及副产品等八大产业集群;新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6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0户,形成农业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