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1-12-13 9:34:16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社
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位于沈阳市前列;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均超过全市的1/3、位列沈阳第一;金融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19.6%增至36.3%,银行业总部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全市的61.1%、5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额连续10年位居沈阳市第一;获得“全国百强主城区”“中国幸福百强区”等国家级荣誉110项,综合经济竞争力和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位居东北区县首位……
“十三五”时期,面对重重考验,沈阳市和平区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高质量答卷。“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平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握新时代发展契机,主动融入中央、省和沈阳市的发展大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等部署要求,围绕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和“奋力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找准和平定位,扮好和平角色,体现和平作为。
“十四五”,按照省和沈阳市的部署要求,和平区将全力在新经济发展上作示范、在高水平城市管理和高品质城市生活上作示范、在老街复兴上作示范、在国家中心城市开放高地上作示范,同时在推动思想解放上实现突破、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突破、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实现突破、在实施创新驱动上实现突破、在完善城市功能上实现突破、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实现突破。围绕“四个示范”“六个突破”目标,和平区摸底数、查短板,扬优势、立方向,明重点、定路径,第一时间做出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安排。
锚定目标,扬帆启航。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当先锋,和平已出发。

在实施创新驱动上实现突破
打造东北科技创新驱动领跑区
全面强化创新主体梯次培育、“双创+”模式创新及平台化转型,完善“产学研用政”协同创新机制,着力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创新驱动新格局,率先建设成沈阳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打造东北科技创新驱动领跑区。
优势:作为“中国县域科技创新百佳区县”、辽宁省双创示范基地,已拥有各类创新平台174个,24个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企业960家,技术创新中心32 家、重点实验室73 家。
路径:着力实施六大创新
着力实施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成立和平区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基金,落实扶持政策。做优创新驱动空间布局,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平片区建设提档升级,着力打造“大三好科技产业核心区——长白岛科技产业带——满融科技小镇”的科技创新发展轴。
着力实施链条协同创新。探索建立企业、中介组织、高校院所三方参与的“定制化”科研机制,提高原始创新力和科技供给力。支持企业、高校院所、机关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组建“产学研用政”创新联盟,多点位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
着力实施市场主体创新。推行“平台+企业+孵化+园区”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数字经济平台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优势企业“揭榜挂帅”。
着力实施文化协同创新。深入开展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建设,实现文化与科技要素相互补充。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激活城市文化基因,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内涵。
着力实施智慧人才创新。加快建设吸引和聚集人才的创新平台,大力推广“带土移植”模式,探索构建“基地+人才+企业实训”的教培模式,探索线上、线下培育人才的新路径。
着力实施金融资本创新。以金融支持文化、商贸服务为着力点,常态化举办银企专项对接会,开展“金融+项目”前置服务,引进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供应链金融和并购基金等新兴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