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辽宁大连市甘井子区: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品质城区
  • 发布日期:2021-12-27 9:52:21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社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的核心是人,一座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居住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生活得更加舒心、幸福。

大连市甘井子区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以现代化理念打造有品位有温度的城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工程,不断提升城区管理精细化水平,全力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品质城区加快提档升级,辖区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幸福感日益增强。

甘井子区加快品质城区建设,环境越来越美,图为中华路华南广场。

下足“绣花”功夫 打造美丽家园

虽然已经入冬,甘井子区泉水河公园里依然每天人流不断,阳光下,红蓝相间的健身步道上年轻人轻盈奔跑,老人们边走边聊,孩子们则在运动场上跳绳踢毽,追逐嬉戏。

泉水河曾经是一条臭水河,以往每到夏季,周边居民连窗户都不敢开。为彻底改变泉水河周边的环境面貌,大连市、甘井子区两级政府将泉水河公园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依托泉水河周边环境,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完善河道周边景观绿化,建立泉水河生态走廊,形成城市绿肺,同时设置慢行交通系统,为周边20万居民打造长3.7公里、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集合碧影和居、流金岁月、活力都市、阳光假日四大主题元素的城市滨水生态公园。

今年,泉水河公园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相继竣工,活动广场、运动场、景观廊架、儿童游乐场以及生态卫生间、健康步道等一应俱全,尤其是二期工程融入智慧理念,设有智慧活动区和运动健身区,增设智慧灯杆、城市公共WiFi、互动智能投影、科技运动单车、智能骑行屏幕显示等智能AI设施,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体验。据悉,三期工程将于明年开建。

泉水河公园是甘井子区践行公园城市理念,塑造“家在园中”的城区生活空间的一个生动案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加速奔跑的甘井子区,以现代化理念高质量推进城区生态环境建设,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区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城区的形象品位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经过多年稳步发展,甘井子区实现了从城市郊区到现代化新城区的发展跨越。但和众多城市一样,区域内依然有部分历史遗留的平房区和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老旧小区。甘井子区抓住城市更新重大机遇,加快推进平房区、老旧小区和道路改造。

泡崖街道万众社区辖区内有23栋原大连水泥厂家属楼,因建成年代久远且为弃管楼院,房屋透寒、管线老化、私搭乱建、圈地种菜现象严重。街道办事处对6栋石头楼进行了拆迁改造,对17栋居民楼进行了升级改造,铺设方砖步道、改造下水管网、修建临时停车位、建设休闲健身场地。面对面貌一新的居住环境,居民们感慨地说:“老房子住出了新滋味。”

今年,甘井子区有4个街道被确定为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改造内容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平房区拆迁、城市绿道建设、工业遗产保护更新、非遗保护、历史建筑保护、建设学校和医院等,目前,已完成项目可研报告和实施方案编制。对总面积45.9万平方米的196栋楼进行老旧小区改造,惠及9217户居民,提升改造总长16公里的15处背街小巷。

面对乱搭乱建、占道经营、交通道路拥堵、广告牌匾杂乱、工地围挡污损以及建筑工地扬尘噪声等困扰城市的顽症,甘井子区坚持以人为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开展专项整治,通过清单化管理、项目化实施逐条逐项“治脏、治差”,优化公共秩序,提升城区面貌,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据不完全统计,专项整治期间,全区淘挖维修各类井近1200座(个),疏通管线近3200米,取缔城中村及城乡接合部垃圾池309处,取缔辖区公共旱厕,出动环卫工人63.9万余人次,出动作业车辆5.7万余台次,清洗护栏196.4万余延长米,清理卫生死角近1.9万处,清除野广告19.9万余处,清理居民大件及装修垃圾等77.6万余吨。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近5.4万个、非机动车停车泊位2600余个,取缔早(夜)市、马路市场18处,清理占道经营、外展外摆7.5万余处(人次)。

在补拙、治理的同时,甘井子区还在扮靓城区上下大力气,实施绿化提升改造工程,着力为群众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今年,除了高标准打造泉水河公园,甘井子区还全面升级改造鼎山公园、枣园公园、金家街公园、南关岭公园、锦泉公园,完成风华路绿化改造项目和明珠路绿化改造工程的设计。加强绿化养护,精细化养护城市绿地713.88万平方米,补植草坪4万余平方米,摆放花卉50万余株,栽植苗木12万余株。如今在甘井子区,居民开窗可见风景,出门就进公园。

加强民生保障 擦亮幸福底色

甘井子区预防接种儿童保健中心医务人员为辖区儿童提供预防接种服务。

一座品质之城,幸福之城,不仅要有靓丽的颜值,更要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甘井子区瞄准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提供更加优质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全面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让更多群众更公平地享受高品质生活。

就业稳、收入增,是群众过上品质生活的重要条件。甘井子区把就业视为最大的民生,将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精准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搭建供需平台,举办“春风行动”系列招聘活动,共举办专场招聘会52场,依托市人力资源市场网络平台,发布推送952家招聘企业就业岗位信息2.2万个,促进7000余人次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全力推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2852家企业发放困难企业以工代训、企业吸纳劳动者以工代训补贴6193万元,培训企业职工3万人;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通过区、街、社区三级联动,积极拓展“15+24”公共就业服务圈,走访困难家庭1325户,登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427人,通过企业吸纳就业、政策兜底就业等措施,全部实现就业,全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截至11月末,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330人,同比增加15.3%;登记失业率2.7%,同比降低0.87个百分点。

甘井子区实验幼儿园大班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玩转盘游戏。

教育是民生之本,甘井子区聚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提高城区教育水平。

实施“优质教育资源扩容”项目,建成衡逸家园小区配套小学、体育中心配套开发二期配套小学,开办小区配套幼儿园13所,新增学位3600余个,新增普惠学位240余个;实施“培优提能成长奠基”项目,推荐“十四五”期间大连市名校长工作室领衔名校长3名,市级名校长培养对象11人,市级骨干校长培养对象15人,大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名师培养对象22人,选拔出20名青年教师和年轻中层干部培养人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获评国家级示范区,9所学校、3所幼儿园获评国家级示范校、示范园;大力发展学前教育,3所幼儿园晋升省五星级幼儿园,开展幼儿园教师岗位任职能力提高性培训,合计培训教师493名;全力发展义务教育,全区101所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率100%,基于学生个性化需求,实施菜单式服务,全区70多所小学组建多个课程集群,开设特色课程100余门。

品质生活离不开健康保障。甘井子区全面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泛覆盖,满足群众健康需求。按照每个街道一所或3万人至10万人配备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原则,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基础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广泛覆盖,服务人口达到6000人至1万人的地区,设置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推进医联体建设,坚持“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方针,建立以三级医院为牵头,二级医院为中转,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医联体。积极发展健康产业,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服务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需求日渐旺盛。甘井子区持续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制定《甘井子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从服务平台、服务内容、补贴标准、申请及核准的流程等方面规范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明确全区所有居家养老服务以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及3星级以上养老机构为主提供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机构83所,建设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中心37所,共有养老床位9015张。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甘井子区还推动医养结合服务不断向居家、社区延伸,通过开展医疗养老联合体、签订机构间协议合作机制或老年居民签约服务关系等多种形式,为老人提供健康养老服务。

提升文化品位 滋润百姓生活

上午在家附近的公园锻炼、和老伙伴们聊天,下午到公园对面的甘井子区图书馆安静地看个把小时的书,晚上在家写一会儿毛笔字。家住大连第五郡小区的周海民非常享受退休后的惬意生活。

“藏书丰富,环境优雅,在这里看书是一种享受。”退休前做老师的周海民对这座东北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全的县区级公共图书馆格外满意。

高品质生活离不开文化气息。甘井子区坚持文化惠民、文化益民、文化利民原则,不断完善与甘井子区发展相适应、相配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行公益性文化资源全民共享,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区域文化品质不断提升,辖区群众尽享文化福利。

经过多年建设,甘井子区各类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齐全、覆盖面广、功能完善,文化馆、图书馆、街道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社区(村)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遍布全区城乡,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提供了基础保障。

为进一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今年,甘井子区进一步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谋划了井文化馆、文旅主题体验园、城市书吧等46个文旅体重点项目。目前,井文化馆项目可研报告和项目建议书均已完成,正在进行项目立项。在泉水、椒金山2个街道启动城市书吧建设,目前正在进行装修和招投标筹备工作,将建设24小时、免费开放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无人值守的自助图书馆。位于区图书馆北侧地块的文旅嘉年华舞台建设已经完工,灯光音响等演出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并通过竣工验收。文旅主题体验园运营完成招投标,未来将通过各类特色业态的融合发展,将这里打造成市民日常运动、休闲、娱乐、逛游目的地。

甘井子区加强绿化养护,组织工人定期修剪草坪。

依托完备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甘井子区精心烹制不同口味的“文化大餐”,打造惠民文化、品质文化。

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弘扬主旋律、提升正能量。推出“甘文有约”惠民演出70场,丰富市民的艺术需求体验。组织开展2021年甘井子区器乐大赛,举办广场舞蹈展演、外来务工人员绘画大赛、“百福临门”笔会等甘井子区“四季汇和谐”群众文化品牌系列活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甘井子区举办了“山海的壮歌”综艺演出、系列文艺演出、美术书法摄影展览、13场“邻里一家亲”群众文化活动,以及百姓才艺大赛、合唱展演、器乐大赛、鼓乐大赛、广场舞蹈展演、健身操大赛等系列活动。

在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过程中,甘井子区注重引导文化从娱乐转向民众教育,从为爱好者提供舞台转向为辖区居民提供文化滋养。为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区文化馆举办“书香辞岁 圆梦小康”书香春节惠民活动37场、全民阅读活动“品党史 守初心 担使命”甘井子区全民读党史暨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29场、文化品牌活动项目“明珠讲坛”公益讲座34场、“甘图有约”未成年人品牌线上线下活动58场、“市民外语广场”学习品牌活动和公益展览48场。

甘井子区还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利用,挖掘弘扬本土特色文化。今年5月,以“贝阙天工 万物更新”为主题的“省级非遗项目——大连贝雕精品展”在北京恭王府展出,进一步彰显了甘井子区域文化,提升了贝雕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7月,甘井子区“金家街非遗文化体验馆”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是大连市最具多功能特色的非遗馆。

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群众文化异彩纷呈,丰富了甘井子区群众的精神生活,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