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辽宁大连甘井子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活力城区
  • 发布日期:2022-1-4 10:03:45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社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6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84家,入选省瞪羚企业2家、省雏鹰企业13家;发明专利授权量159件,3家企业获省专利奖……年终盘点,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的创新家底愈加丰厚。

豪森股份荣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汇达仪器、大特气体入列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连城数控成功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5G+工业互联网”助力数十家企业数字化转型……放眼看去,创新驱动发展的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在甘井子区处处显现。

奏响最强音,扬帆新征程。“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全国创新百强区的甘井子区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在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创新高地、建设活力城区的路上加速前行。

甘井子区双创基地。(来源:甘井子区委宣传部提供)

发挥创新实力 提升产业链水平

大连天晟通用机械有限公司主营合成橡胶后处理干燥工艺和设备研发、制造及销售与服务。以前客户设备出现问题,平均处理时长20小时左右;疑难问题甚至需要5天以上。随着市场不断拓展,不仅企业售后服务差旅多、成本高,而且由于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客户满意度也开始下滑。

如今,企业这些痛点问题通过“5G+工业互联网”得到很好解决。他们采用基于华为云的设备售后服务管理系统以及AR协同服务解决方案,一线技师通过佩戴AR眼镜,将眼前画面即时共享给后台,厂商专家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了解作业现场问题,及时做出诊断,部分问题直接就可以指导现场技师解决,问题解决时间平均缩短15%至20%,处理效率提升30%左右,受到客户好评。

实体经济是甘井子区特色和优势所在。落实省委、市委改造升级 “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专项行动计划,结合本区产业规划和发展实际,甘井子区聚焦创新赋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大力实施产业链创新再提升工程。

中国一重大连核电石化公司承制完工的国内最大的SD专利环氧乙烷反应器。(周久珺 摄)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出台《甘井子区“3+3+X”产业链工作方案》,进一步丰富甘井子“3+3+X”产业体系的内涵外延,先进制造业重点聚焦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现代服务业主要聚焦科技服务、商贸物流与文创旅游等领域,充分挖掘数字经济、节能环保、纺织服装等X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打造国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和具有国际化水准的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多个产业集群。

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甘井子区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动全区“老”“原”“新”创新发展。一重核电石化、中远海运重工等9个 “老字号”项目以及美罗药业、圣力来监测技术2个 “新字号”项目先后成为全省第一批工业投资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6 亿元。其中,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的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改装配套项目总投资2.32亿元(含技术研发),主要为公司的大型船舶修理改装、FPSO海工改装等产品提供生产配套和支持服务,计划2022年1月配套项目陆续投产,2022年预期产值2000万元。

今年,甘井子区先后有大连天晟通用机械有限公司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第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示范名单;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获得2021年辽宁省“专精特新”称号; 大连圣力来监测技术有限公司被认定为辽宁省第一批重点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华日机械模型、开元管道等7家企业入选辽宁省2021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

推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甘井子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立项31个项目, 兑现专项资金2643万元。分别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升级解决方案、数字化生产管理解决方案、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售后服务管理体系解决方案、AR协同解决方案、智能质检解决方案、区块链解决方案,多数企业已有显著成效。瑞驰集团通过“ERP+MES+IOT”信息化升级,实现产品交付周期缩短60%,人工效率提升30%,产品生产成本降低5%;林德公司通过“5G+云+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产品智能质检,质检管控能力提升50%,缺陷及质量问题降低50%,节省人力消耗70%。

为推动区内产业升级,2020年6月,甘井子区政府与华为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成立华为(大连)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由区政府提供资金与场地,华为公司提供基于华为云生态的全系列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以及专业运营与技术服务团队,为甘井子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区政府委托业界知名咨询专家与华为公司专家联合成立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咨询专家团队,走访300余家企业,进行现场调研,识别出痛点突出、数字化转型诉求非常迫切的30余家企业,并量身为企业定制了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全区已实施两批次共计31家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

培育创新主体 打造创新生力军

豪森公司生产的超重型20缸发动机柔性装配线。(来源:甘井子区委宣传部提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不断壮大创新主体,集结起一批核心能力突出、引领重要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增强地区发展后劲。甘井子区聚焦创新主体培育,大力实施创新能力再优化工程,实施创新企业梯度培育计划。

加大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大连安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是集汽车零部件研发、商用卡车减震密封系统、底盘悬架系统及金属部件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汽车零部件企业。凭借企业技术中心研发的系列产品,该公司成为国内主流商用卡车的主力供应商之一。今年,甘井子区包括该公司在内的3家企业被新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大连润生康泰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新认定为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组织召开创新主体培育政策宣讲等各类培训会,邀请省科技厅和沈大自创区研究院有关专家,对“培育新物种企业发展新经济”“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实质性产学研联盟”等政策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与讲解,对企业重点关注的“认定标准”和“支持政策”等问题逐一解答,受益企业400余家。

大连中鼎化学有限公司在电子气体回收提纯循环利用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的核心技术与产品是气体纯化技术及装置系统,已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大规模集成电路、冶金、气体、分析、光伏太阳能、实验室等多个行业近千家单位,并出口国外。在甘井子区科工信局支持指导下,今年企业成功入选辽宁省瞪羚企业。2021年,甘井子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6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84家,入选省瞪羚企业2家、省雏鹰企业13家。

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企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甘井子区组织进行了新一轮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和修订,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支出。今年6月与大连市科技局签订联合攻关协议,将甘井子区2021年度大连市“揭榜挂帅” 科技攻关项目列为市区两级“区域创新联合攻关计划项目”,大连豪森瑞德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汽车永磁扁线6层驱动电机制造技术研究”等4个项目获得立项,甘井子区政府按大连市级财政支持相应比例予以配套支持,共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

引导企业组建产学研联盟。甘井子区积极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以及领军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参与组建产学研联盟。大连市汽车动力总成柔性装配产学研联盟等6个联盟被认定为辽宁省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大连市节能减排废物资源化产学研联盟等5个联盟被认定为辽宁省提升类实质性产学研联盟。

不断壮大的各类市场主体,成为甘井子区创新“主力军”。今年全区新增发明专利159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240件,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辽宁有限公司的“跨境水产品质量安全关键技术创新及标准化应用”等5个项目获得2021年度大连市科学技术奖。

集聚创新资源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大连润生康泰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来源:甘井子区委宣传部提供)

今年7月6日,由大连市科技局主办,大连市甘井子区峰岚产学研结合研究院运营的大连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正式上线。平台致力于打造创新要素集聚、成果转化高效、服务体系完善的全国领先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符合国家产业需求方向、具有明确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转化加速落地,全方位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

基于移动互联网手机客户端,包括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库、企业技术需求库,大连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目前已收集全市十余所高校院所及工业企业近2000项科技成果,征集到全市500余项技术需求,并将持续对接全国的高校院所和国家科技成果库,努力搭建拥有数万项科技成果的全国性高质量服务平台。

利用与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化物所等高校院所毗邻的优势,甘井子区加大政校企互动力度,深化与高校院所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合作,打造区域性产学研深度融合示范区,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完善甘井子区政府科技专家库。围绕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创业投资等领域共征集了化物所、大连理工、大连海事、大连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以及区内重点企业近200名专家学者入库,为全区发展战略规划、科技项目评审、政策制定、招商项目等提供专家支撑。

建设甘井子区共享设备数据库。汇集全区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以及大连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院所可共享的试验设备,提高效率、互通信息,推进科技成果完成基础试验及中试应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019年,为推动高校创新链、校友资源链与地方产业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大连理工大学与甘井子区政府合作建立大连理工大学校友创业园·甘井子区科创中心,已分期建成总面积7000平方米的科创中心一期及二期,内设企业孵化区、加速区、研发区和众创空间,为入驻企业提供法务、财务、知识产权、科技服务、人才及资源、资本等全方位综合性服务。目前中心已100%入驻,涵盖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多个行业的120余家大工校友科技型企业在此集聚,实现人才链、资源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成为甘井子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亿元楼”名片。

目前甘井子区各类孵化平台得到良好发展。甘井子区科技创新中心获评省级孵化器;大连化物所科学镓众创空间、大连中美智创孵化器有限公司获评省级众创空间;创训孵化器获评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大连智高孵化管理有限公司获批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

产学研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科创中心的中试基地项目建设完成,入驻企业8家;帮助对接大工教授团队,解决豪森设备、大橡塑3项技术需求。6月19日,甘井子区在上海成功举办“大连理工大学长三角地区校友创新创业交流会暨大连市甘井子区招商推介会”,向长三角递出“甘井子名片”,提升了对上海企业来大连来甘井子投资的吸引力。

随着政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甘井子区“科创中心+双创基地”的创新版图正在塑成,赋能企业的辐射效应逐步显现,成为激活区域创新发展的“源头活水”。284家科技型企业纷至沓来,助力区域创新高地加速崛起。

厚植创新沃土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

企业转型升级和开发新产品都离不开实验设备和检测仪器,但对于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来说,独立建设实验室力不从心。近日,甘井子区在大连市首家建设了共享设备云平台,该平台充分整合高校院所、大型企业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实验设备和检测仪器资源,首批梳理出16家单位114台(套)设备,形成检测设备仪器目录,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提供检验测试、仪器共享、研发合作等创新服务。

共享云平台不仅使科创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利用,增加了经济收益,同时还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的研发成本,推动科创资源向全大连开放,增强了甘井子区的创新吸引力。

良好的创新生态是推进创新的土壤,甘井子区聚焦创新服务体系,围绕“3+3+X”产业体系,大力实施“甘创聚”品牌再升级工程,不遗余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环境。

强化科技人才集聚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落实 “智汇甘来”重大人才集聚计划,出台政策加大对科技研发人才和省外及海外科技人才的扶持力度。2019年以来,全区认定高层次人才共计409人,其中尖端人才1人,领军人才19人,高端人才117人,青年才俊272人。

为中小企业提供科研技术支撑,推动产业链内企业抱团取暖、提档升级。9月8日,全区泵阀企业技术交流座谈会效果显著,目前正在积极组建“甘创聚”泵阀产业联盟,摸底调查梳理企业需求,定期组织交流研讨活动,引入大连理工大学人才、技术和设备资源,帮助联盟内企业提高研发效率、拓宽市场渠道。

针对企业融资难题,甘井子区持续推进金融服务“向上看”“往下沉”,主动伸手“牵红线”,精准对接“搭鹊桥”,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科工信局对辖区企业进行融资需求调查,全年汇总111家融资需求信息,交由工行、建行、交行、华夏、浦发等银行进行专场对接融资。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甘井子区五大国有银行共新增中小微信贷客户506家,为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7.9亿元。重点围绕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全周期,提供不同发展阶段的特色金融产品,为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甘创聚”的产业链招商、建设研究院、组建产业联盟、搭建共享云平台、打造孵化平台、优化金融服务、完善政策体系、汇聚各类人才、创业添力赋能九项重点工作陆续展开,全方位营造了良好创新生态,为甘井子区产业升级、动能转换加码提速。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行进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甘井子区活力迸发,未来可期!